巴基斯坦一家人因中国修电站被拆迁 获政府补偿6000平米房子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25 20:30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昨天有媒体做了这样一则新闻,说中国因修电站拆迁,给巴基斯坦一位老人一家“赔了”6000平米新房子。拆迁补6000平新房?!小编感到很震惊,决定去看看怎么回事。

事情原来是这样,央视去年12月采访了巴基斯坦一位“拆迁户”,这户人家全家80多口人,他们的房子因“中巴经济走廊”的电站项目被拆迁,获补偿6000平米新房。可能和近期房地产热有关,央视这则视频近期又被一些媒体“扒出来”,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这个电站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东55公里的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它是丝路基金和中国三峡集团合作,为缓解巴基斯坦电力资源短缺而投资建设的。

卡洛特水电站项目

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既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能源项目之一,也是丝路基金对外投资的第一单。

为了解卡洛特移民的生活状况,摄制组来到卡洛特水电站项目的贝尔营地。采访团队行车跨过吉拉姆河(Jhelum)大桥后,来到一位移民的家附近。

沙瑞夫(Sharif)

这位移民名叫沙瑞夫(Sharif),是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合拉尔村村民。

沙瑞夫(Sharif)老先生不会说英语,虽然语言不通,但能感受到沙瑞夫老人对远道而来客人的热情。

沙瑞夫家,原本就住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他们的土地只是被征用一部分,在获得补偿款后,他们就在这里选定新址修建新的房屋。

沙瑞夫在建的新

这边正在建的房子,都是这一家的。这一个大家庭里面有6个儿子,已经结婚了,一共6户都住在一起。政府给他们安排了安置新房,每户1000平方米,这一个家庭已经得到6000平方米。

新房的一楼是做商店用的,这一家人一共有26个店铺,这些商店会用来出租给其他人做生意。

沙瑞夫家在建的新房

当地电力不足,每天只能分时段供电,停一阵,来一阵。记者刚进门的时候,恰好赶上来电了。情况比较好的时候,两个小时才能来一次电;到了用电高峰,一般要两三个小时,三四个小时才能来一次电,来一次电也就是一会儿,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又停了。

记者简单地参观了房屋,主人搬了几张绳床,大家一起围坐在院子里。当地市场上会看到很多手工编的、用绳子编制的绳床,因为携带起来方便,材质轻也舒服,很有特色。

记者简单地参观了房屋

绳床

采访中得知,沙瑞夫共有六儿六女,因为家里条件不错,女儿女婿们也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现在全家共有80多口人。

他们以前的房屋占地面积只有300多平方米,搬迁后,房屋占地面积比以前扩大了20倍,这位老先生对整个移民安置感到满意,对这里的条件和新的调整都很满意。

沙瑞夫说他们正在修建新的房子,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当这些工程完成的时候,一切会比之前的住房要好很多。

对于以后的规划,沙瑞夫说,他最主要的想法是把家里大部门的店面都出租出去,这样除了种地的收入外,家里每年还能获得一笔数目不小的租金。

沙瑞夫有个5岁的小外孙,正在合拉尔村的小学上一年级。合拉尔村和邻近的村庄都有小学和中学。

沙瑞夫5岁的小外孙

沙瑞夫还是当地有名的乐师,吹得一手好乐器,应采访团队的邀请,沙瑞夫从家里拿出了自己使用的乐器,现场进行了表演。乐器前边像一个唢呐,后半部分看起来有点像笛子,整个乐器通体使用木头做的,前边和后边又包了金属。

沙瑞夫使用的乐器叫做苏尔奈,也叫北印度双簧管,这种乐器出吹来的声音高亢悦耳,细细一听,有一点中国唢呐的味道。苏尔奈不仅在外形、声音上和中国的唢呐很像,功能也和唢呐类似,经常会在婚礼等重大活动中使用。

沙瑞夫(Sharif)现场演奏乐器

乐师在巴基斯坦是很受尊重的职业,沙瑞夫每年通过表演,能够得到60多万卢比(PKR)(约合人民币3万6千多元)的收入,这笔普通人的收入要高出四倍多。沙瑞夫说,他已经将乐器的演奏技艺,传授给儿子和女婿,并希望他们能继续演奏下去,给家里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廖志鸿
巴基斯坦 中巴友谊 中巴经济走廊 丝路基金 拆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

德最大反对党也来华:德国危机,中国紧盯

“我们坚持自由贸易和竞争,没感到中国车企的威胁”

美西方再挥舞制裁大棒,还要中国“协助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