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na K:我在香港七一游行现场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05 14:08

OmenaK

OmenaK作者

中港青联委员,时评作者

【香港牵动着内地民众的心,七一更是如此。观察者网驻香港专栏作者、中港青联委员Omena K亲历建制派与反对派集会,发来现场报告与分析。虽然今年的游行集会相对平静,但在颇具社会活动经验的作者看来,平静背后有更深的隐忧。】

回归后,每年的七一大家都要紧张一下,不仅整个香港在讨论,内地也有很多朋友在留意。今年的七一当晚,我首先参加了中联办附近的建制派集会,约11点又到中环观察留下的反对派群众,直至2点左右。

我在中联办附近集会(作者提供图片)

首先要交代一下游行人数,从中可以窥见反对意见的规模。反对派给出的“官方数字”是51万人,网上甚至有人论证说超过了130万人;相较之下,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和精算学学者叶兆辉给出的数字分别是16万和12万,而警方的数字则接近10万。我们可以相信,今年游行的实际数字约在10万至15万之间。

历年香港七一游行人数统计

另一边,香港《文汇报》7月1日报导:“各界庆典委员会执行主席郑耀棠早前表示,七一前后,香港各种庆祝活动多达150项,预计可吸引30余万市民参与。”这30万人应该理解为“累计人次”,在七一前后数天的多场活动中,这是很可能达到的数目。

乍看之下,支持现政府的市民占多数,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亦有同样结论(见下图)。可问题是,两者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而街头政治讲究的正是情绪。情绪的不同,造成了两者的街头政治能量天差之别。

对现政府基本上满意、带有一定民族认同的市民,视七一为值得庆祝的节日,内心是欢欣而放松的;而在七月多雨潮湿的仲夏,能在户外坐下来两三个小时参加庆典已算十分热心了,他们没可能参与七八个小时、六七公里的游行,况且他们既然满意现状,也就不存在多少怨气和抗争情绪,对于反对派游行,他们都觉得蛋疼,一概无视,但亦未至于义愤填膺与之抗衡。

相反地,反对派心中大有“时不我待”之感,别说是游行,就算更激烈的行为,我相信这些热血青年当中亦不乏人愿意去做。这样一来,双方在声势上和文宣感染力上,都不可同日而语,支持者就像遍布全地的无数小火柴,反对者就像中间的一团熊熊烈火,虽然前者的总能量比后者高,可是论亮度照度,后者却要高一个数量级。

明报赞助特首选举及占领中环民意调查

所以我一直认为,民间的爱国街头活动固然应该支持,但却不应该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来在情绪上,建制派已无法与反对派比肩,更何况建制派的政治论述一点儿都不存在。人们常以为街头政治是抛弃论述的,但事实却相反,街头运动是以论述为纲领,以民间工作为基础,以媒体为放大器的,目前成为焦点所在的街头和社交网络,不过是一个舞台。如果一味扩展街头组织和社交网络群组,却没有相应的论述、基层声音和媒体产出,那就等于搭了戏台却没人演,或者有人上台却没有剧本。

 

 

 

 

别的不说,七一当晚我所经历的两场集会,气氛就很不一样。在建制派那边,大家彷彿罚站一般;而反对派的集会呢,可能花费百万元的影音器材现场直播每个角落且不说,仅仅是台上的学联成员演说,就十分壮志激昂,让人凝神贯注。集会讲求意志和士气,要引导群众的思想,鼓动其情绪,但这一切,还得先集中群众的注意力。

建制派的集会,就算资金再紧绌(建制阵营拿不出资金,本就说不通),弄一个讲台让人发表心声也非难事,2012年中港青联发起的支持国民教育集会,广邀学者和市民发言,就是一个成功例子。可是建制派这方面的经验到底不足,我参加过2013年的元旦集会,那天讲台虽有,却没有考虑到万多人的视野,大部分人都只能听,不能看,投入感一下子就所余无几;而七一我去的小集会,则干脆什么都没有,让群众无所事事地站了三刻钟。

更重要的是,即使搭了戏台,台上又能有什么剧本对白?七一晚上的学联成员个个都能够痛陈抗争经历,涕泪俱下,以各种虽不成理由但堂而皇之的理论和专有名词来控诉建制派,让参与者认为他们的诉求有着完美的依据,真理在胸正义在手,无须妥协屈服;如果反过来让建制支持者站上台,我相信除了“和平、反暴力、要安定”之外,是很难讲出更多论点的。当然,反暴力和安定繁荣是正当的诉求,可是却无法在街头政治中找到立足点。支持国民教育那次集会,和历史经历有关,所以能够在论述上与对面的学民思潮集会对垒,可是七一游行讲的却是时事和政治理论。建制支持者论述不足,只能提出诉求,而单方面诉求最终只会在街头运动中屈服于“多数”。

除此之外,集会也须提供起码的休憩地和饮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看反对派,其游行是舒展的,到了中环则是广阔而干净的CBD商业区,主办者大派食物和软饮料,又有影音效果提振士气;再看建制派这次集会,场地是马路边,群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挤在一起,除了纯净水就没有补给,这样站着比游行更苦。凯撒在法萨卢斯就是这样打败庞培的。

其实,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小集会比大集会更容易满足上述的物资要求。不过,既然建制派在街头运动中先天不足,这方面投入过多也不切实际,但至少要让参加者满意,不至于流失自己的粉丝。

挤在狭小路边,缺乏物资的爱国集会(作者提供图片)

留在中环的反对派游行者使用高端的影音设备,空间亦较开阔和干净,可直接坐躺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这场七一游行的诉求是激烈的。虽然明目张胆的“港独”分子并非游行主流,但观乎以学联、学民思潮、人民力量为主的中环留守人群,则“本土”意味甚浓,其主调并非仅仅在普选中争取公民提名,而是压根儿就不承认中国的主权与宪法。我就亲耳听到他们在台上高呼反政府的口号。

 

 

 

学生T-shirt:“革命就是义务”(作者提供图片)

 反对派打出标语:“我们团结一致,对抗中国”(作者提供图片)

网上流传的七一筹款数字,如属实,可见本土派成为了主角,已把传统反对派赶下戏台

学民思潮声言要“提早占中”,而游行者留守中环,也确实锻练了群众。这里我们要明白一点:和平“占中”比暴力“占中”更可怕,因为只有暴力事件发生,抓捕才在公众舆论中得以合理化,如果“占中”是和平的、守序的,那么任何抓捕都要承受极大的政治风险,甚至会使民众的态度倾向反对派一边。我一年前亦已撰文提出过这一点。

而当晚所见,绝大部份滞留中环者的秩序都十分良好,甚至比我参加的建制派集会还好。那个建制派集会丢在地上的小国旗,按比例来说比起中环集会多得多,让人怒其不争。台上的学联成员,在亢奋的叫嚷、鼓起群众情绪后,却用温和的语调说(大约意思):“我们要坚守和平的占领原则,让警察来抬走我们,我们绝不反抗,大家就这样放松身体,让警察抬走,警察不是我们的敌人!记着,我们的行动是和平的!”

说这句话时,我留意到群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情绪并不激动。现场人士如果极度激昂,倒不容易冷静地和平被捕,可是香港人的禀性就是十分温和的,我们一百多年来不习武事,男孩子生活中连金属都很少碰过。大家坐下来,用温和的方式就达到要挟政府的效果,又不失道德高地。建制派网上文宣,都集中于一两起抓捕时的袭警事件,大加挞伐,却没有从整体上留意到其非暴力性质,研究其群众掌控能力。

说实在的,建制派一路只是指责反对派暴力,现在他们却显示了非暴力的可能,那建制派要如何回应?如果占中真的以非暴力形式展开,又怎样建构舆论反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其论述的薄弱,如果“占中”是和平的,大量因为反暴力而站在建制一方的民众,会不会转而支持“占中”者?现在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说到底,问题还是建制派缺乏论述,缺乏基层工作,与民众越走越远。在我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出过这一点;而寒竹老师的文章,则更详尽地描述了香港基层的困境。建制派如果不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民众会不会自己动员起来?作为一个尚待“去殖民化”的城市,这种动员被冠上怎样的意识形态,恐怕是不受民族认同、爱国主义限制的。

留在中环的反对派游行者使用高端的影音设备,空间亦较开阔和干净,可直接坐躺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