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中国会是个怎样的超级大国?——与美国完全不同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0-16 07:32

彭博社

彭博社作者

【翻译/观察者网吴迪】除了12月的严寒,王文对南极洲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美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惊人的行动规模,以及在南极极点旁飘扬的美国星条旗。在观察了数百名美国科学家对这个资源富足的地区进行的科研项目后,王文暗下决心:中国一定要迎头赶上。

彭博社网站2018年8月28日刊文:《中国会是个怎样的超级大国?——与美国完全不同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院长,王文在今年夏天出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所面临的困境正在不断扩大,因为中国正在试图推进一个它从未参与创建的国际体系。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习近平主席成为首位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导人。因而,北京不可避免地将目光投向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并将美国的行为视为超级大国的衡量标准——比如筹建一支强大的蓝色海军或在南极洲建立更多的科研基站。

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不愿被视为下一任全球霸主,更不愿承担随霸权相应而来的公共成本,他们刻意避免使用“超级大国”这个词,并且认为美国版本的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上来说是无法接受且过时的。

中国是否能成为超级大国,以及中国能否承受由此带来的成本等等问题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影响着整个世界。它们会塑造新的贸易规则,改变不断变动中的国际秩序,甚至影响世界的战争与和平。“我们也不知道”,当王文在重阳研究院楼下参加晚宴被问及中国式超级大国将会是什么样子时,他这样回答道,“不过肯定与美国不一样”。

然而与托洛茨基的理解或许不同,即使中国无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也会向中国招手。同样的,美国也在全球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征程,它决心不再复制早期的殖民帝国模式。而今天,美国的11个航母战斗群和一个军事基地网络遍布全球,以保护其利益。

中国可能也正在走上类似的道路。中国航空母舰的建造项目正在进行中;去年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中国也开设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中国在外交服务上的开支也同样急剧上升。习近平主席的“中国制造2025”经济计划似乎也旨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另一项计划也明确要求,到203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要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防开支从1990年的21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去年的228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俄罗斯预算的三倍还要多。然而中国却实现得很轻松,事实上军费开支占整个政府实际开支的份额反而下降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可以成为任何它想成为的国际强国。

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建立在中央集权政治体系和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发展模式,可能比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机构所长期倡导的自由理念更有优势。包括柬埔寨在内的一些国家被中国的雄厚财力所吸引,现在纷纷追随北京的引领。

不过需要考虑的是,在墨西哥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之际,中国人的平均财富水平仍低于墨西哥人。一些投资者对中国大型银行的健康状况也表示怀疑,数十年来,这些大型银行的贷款使中国以投资为导向的增长成为可能。如果中国的超级大国是这样形成的,那它将会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

从北京到南极洲花了四天时间。在最后一段旅途中,王文和其他同行者在飞机减压舱中戴着面罩吸着氧气,低空穿过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广袤大地。他本人对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等殖民时代探险家的故事是很反感的,因为这些“丰功伟绩”往往千篇一律,都是讲这些探险者是如何竞相在别人的领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帜来宣示领土所有权。但同时王文也很钦佩这些探险者的“无畏”和牺牲精神。

“我们当代中国人应该感到羞耻吗?”他回国后在中文版的《环球时报》上写道。

平均深度为2.6公里的冰盖保护了南极的资源,使其免遭勘探的破坏。尽管如此,在王文的报告中仍然提到,在南极洲地表以下估计有5000亿吨煤,1000亿桶石油和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虽然1959年签订的协议冻结了所有国家对南极的领土主张,但王文认为至少到现在,一场“激烈的”地缘政治斗争还在进行着。他很担心,如果国内对此还不出现更强大的声音并迅速采取行动,中国将很快出局。

“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中国必须更积极地参与到新领域规则的制定中去,包括深海、极地、外太空和互联网等领域”,他的报告总结道。

落实到实践中,这就意味着在南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容纳更多的游客,同时加强北京科研团队在南极的存在感,这也是中国参与南极洲多国治理的关键性因素。

美国极地项目办公室仅在2019年的预算申请就有5.34亿美元,而根据王文报告来看,从2001年到2016年,中国在南极项目上一共仅投资了4500万美元。补齐这样的缺口对中国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南极只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主张其利益时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

今年1月,中国发表了第一份关于北极的白皮书,阐述了其建立“极地丝绸之路”的雄心。白皮书提议建造新型的破冰船和基地,这些都是在比南极圈有更少进入壁垒的北极进行领土主张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计划的另一个名字,中国已经为此投入了数千亿美元。仅在非洲,在2000年至2014年间,中国就向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了约860亿美元的贷款;而在2015年,中国在“一带一路”计划下又承诺提供600亿美元。

多部中国丛书的作者,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认为,习近平牢牢把握住了前苏联失败的核心教训——即过度依赖军事力量,除了武器之外,超级大国还需要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软实力影响来自我维持。“中国深谙此道”,沈大伟教授说。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已用每年GDP占比相对较小的支出实现了军队的现代化,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用于军队现代化的开支只有其GDP的1.5%或1.9%。如果中国是北约成员国的话,无论是哪个数字都会使中国因军费支出不足而遭受美国批评。但即便如此,美国研究机构兰德公司通过分析一组从1996年起记录的数据,发现从去年起,在关于台湾的任何一场冲突中,中国的空军实力就已经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了。

而根据中国最新的预算,中国用于外交的开支提高到了军事开支的两倍,目前全世界有超过500所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沈大伟表示,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没有真正的盟友,充其量也只算是一个不完全的超级大国。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以及周边小国对中国离岸基础设施贷款是否会成为束缚自己意愿的债务陷阱等担忧,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的文化尽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却与好莱坞或自由民主思想相去甚远。

“他们的军事力量仍是区域性的,他们几乎没有军事投射的能力”,沈大伟说,在外交方面也是如此,中国尚未能在国际协议的达成过程中扮演领导者角色。“中国真的是一个只顾自我利益的大国,中国对塑造全球秩序并不感兴趣。”

而位于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中心(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的创始人兼主席王辉耀表示,这并不完全正确。的确,中国确实无意于破坏美国塑造的既有世界秩序,因为中国已经从中受益了,但中国确实希望通过增加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在内的新的国际机制来打造“全球化2.0”版本。

王辉耀说,“人们被中国的规模吓到了,中国只想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对于中国的全球雄心来说,更糟糕的是,有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引擎有可能会熄火。例如,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未实现富裕就先衰老的超级大国。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14亿超大人口规模很可能从2023年开始急剧减少并出现严重的老龄化,事实上中国的劳动年龄段人口已经开始缩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健表示:“我找不到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在人口下降时实现经济增长的例子”。大英帝国和美国也是在国内人口激增时实现迅速发展的。

中国也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富裕。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汤姆•奥尔利克(Tom Orlik)表示,经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认为一美元在中国国内消费有更大的购买力)调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高于美国。但实际上,这是衡量国际购买力的一个糟糕指标,因为在国际购买力方面,美元就是美元。

“衡量中国在全球额外支出的一种方法是用美元来衡量名义GDP。在金融危机之前的五年,其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3%,而在过去的五年里,平均增长率只有7%”,奥尔利克说。

与美国人均GDP60000美元相比,中国的人均GDP只有9000美元左右,这大概意味着中国追赶美国增长的实际空间更大。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不得不避开困扰许多新兴经济体的人均GDP低于1.5万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

一些中国人认为,西方的经济法不适用于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将让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20世界60年代中国就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成功实施了太空项目,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壮举。“通过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我们发射了‘两弹一星’,下一步中,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我们也要采取同样的行动”,习近平在4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到。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阶段,因为面对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西方社会科学的那些理论都是无法解释的。”王文说道。另外,他还认为传统经济学是尤其无能的。“如果你使用西方的理论来分析,你永远无法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王文说。

(观察者网吴迪摘译自2018年8月31日彭博社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力
中国 超级大国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