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部分人批评南水北调等大工程上瘾 逢政府必反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4-12-29 07:15

上周末(27),历时10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通水,我国最缺水的华北平原上,至少1.1亿人将直接受益。不过南水还没流到北京,质疑声就先传遍了互联网。观察者网此前已经报道,一个不肯透露身份的“留美博士”最近拿出“水会冻成一块”等新奇理论,宣称南水北调“通水即失败”。今天《环球时报》对此发表社评说,部分人批评南水北调等大工程上瘾,反映了网上一些人“逢政府必反”的特殊情绪。

评论指出,如果“任劳的必须任怨,休要期待舆论的鼓励”,“中国将成为被形形色色声音和意见主导的国家,而不再是由“干实事”推动的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河北保定与高速公路交叉(2013年5月30日摄)

原文如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到27日全线实现,汉江水于当日抵达工程的终点北京团城湖。这一天也是南水北调开工建设的12周年,而在此之前,该工程的论证过程长达50年。

舆论对这一时刻没有报以“敲锣打鼓般的”庆祝,在今天的中国,质疑和反思总是来得特别快,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的“进步”。

“进步说”有其道理,但在通水的喜日子搞这种“进步”,还是不太厚道。汉江水到达北京的前几天,互联网上就有“通水即失败”的分析文章广泛流传,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扫了供水沿线社会的兴致。“进步说”强调,这种气氛才是正常的,过去政府听顺耳话太多,现在需要质疑声不断撞击“领导们”的耳膜。

然而从河南到河北,再到京津,可不光有政府,还有数千万从南水北调直接受益的广大民众。他们有理由快乐,中国全社会也有理由为这个大国创造工程奇迹的能力而骄傲。中国被种种问题缠绕着,成就和它们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社会正面情绪的重要源泉。

我们想说,是什么让快乐和展现自信变成了“鬼鬼祟祟”的东西,而只有忧患才可以“光明正大”?尤其是,质疑的发起者是些连身份都搞不清的网络写手和自称懂行的人士,而相信南水北调远远利大于弊的,是院士,是支撑这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主流科学家们。

南水北调对生态的“破坏”肯定不是零。当中国人口已达13亿多时,经常要面对的或许不是“无任何生态破坏”的理想方案,而是要寻找切合实际、副作用最小、性价比最高的解决办法。从南方向北方调水,因此成了经济社会诸多元素共同打造的“现实选择”。

我们有可能面临了一些风险,但为解决北方的焦渴,认真对付那些风险就是值得的。南水北调得到的社会支持十分庞大,但这种支持没有全部转化成舆论。反对声并不都是风险的反映,它们还与地域利益竞争,以及网上一些人“逢政府必反”的特殊情绪有关。

如今所有大工程都会在互联网上被“黑”,中国舆论场的这种阶段性焦躁看来仍未过去。高铁能从舆论的口诛笔伐中蠕活过来,算得上“惊险一幕”。有人认为,只有经历了潮水般唾沫洗礼的高铁“才是强大的”。如果使劲往那个方向想,这话也没错。

有点累啊,这么一来,社会动员的方式似乎要来个大颠倒。任劳的必须任怨,休要期待舆论的鼓励。舆论就是来挑做事人的刺的,那些人说“西方舆论就是这样的”。

然而我们从好莱坞电影里看到那么多英雄主义,西方国家领导人动不动就颁发奖章。美国航天飞机炸了2架,但美航天计划自始至终受到的批评加起来,大概也没中国高铁在20117月动车事故后一个月内经历得多。

或许互联网带来了游戏规则的改变,当大工程的支持者们成了“沉默大多数”时,那些尖锐的反对声应当被这样对待:第一它们是听得见的,第二它们是在很多时候“用不着搭理的”。否则,中国将成为被形形色色声音和意见主导的国家,而不再是由“干实事”推动的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蒲阳河倒虹吸(2013年5月30日摄)

背景:1.1亿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调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从20021227东线工程开工,到今天,南水北调走过了整整12年时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要面向华北平原北京、天津在内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及农业用水。这一地区的京津地区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河北两省则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工业生产基地。

据统计,这一地区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均约占全国的35%,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人均水资源量仅有450立方米,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22%。其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72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8

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后,与2013年通水的东线一期工程一起,可为北方253个县级以上城市供水,使1.1亿人直接受益,使700万人彻底告别苦咸水的历史。通过增加供水,每年将新增工农业产值近1000亿元。

南水北调对长江水系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对北方地区,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通过优化配置,北方每年可减少超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逐步返还挤占的生态水和农业用水,改善恢复不堪重负的水生态环境。饱受地下水漏斗区困扰的河北衡水,深感南水的不易,市水务局负责人说,有了地表水,严控地下水,衡水有望4年摆脱地下水超采窘境。

配合南水北调,国务院在沿线实施了治污规划和补充规划,推动水质达标。据《人民日报》报道,最新监测显示,经过12年治污攻坚,东线沿线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85%以上,干线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中线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此外,东线一期工程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青春,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新增运力相当于新建一条水上“京沪铁路”,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责任编辑:张广凯
南水北调 环球时报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