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全球首个海上核电站起航 引来不少环保人士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4-30 16:30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

俄罗斯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号”(Akademik Lomonosov)已建造完工,即将在装载燃料后前往北极航线重要港口佩韦克附近。

中新网4月29日报道,当地时间28日,这座浮动核电站由圣彼得堡开始首航,将前往摩尔曼斯克装载燃料。到摩尔曼斯克后,该浮动核电站将被拖到俄罗斯最北端城市佩韦克,并将于2019年开始为该城市一座钻井平台和一座海水淡化厂提供电力。

“罗蒙诺索夫号”浮动核电站(今日俄罗斯网站图)

俄罗斯已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投入约4.8亿美元,该船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万吨,能配备70名左右船员。该船动力采用“泰米尔”号破冰船动力堆的升级版。在前往摩尔曼斯克之前,技术人员一直在对浮动核电站进行测试,以确定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在发电方面,该核电站两套改进的KLT-40反应堆可提供高达70兆瓦的电力或300兆瓦的热量,供20万人使用。

除了核电设施,这个巨型漂浮核电站上的海水淡化设备还可每天提供24万立方米的淡水。

今日俄罗斯网站29日报道,这座海上核电站的首航得到了大量媒体的关注,不过,关注焦点却是它的安全性。

许多环保人士(主要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立刻为海上核电站送上“核泰坦尼克”以及“漂浮的切尔诺贝利”等称号。

德媒报道截图

绿色和平组织的核专家哈佛坎普(Jan Haverkamp)在一份声明中说,“北冰洋周围的脆弱环境已经承受了来自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在这里设置核反应堆将会造成非常明显的威胁。”多家媒体都援引了哈佛坎普的这一说法。

今日俄罗斯分析称,不少媒体的反应好像“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航行的反应堆,实际上根本不是,全球有许多国家都拥有核动力潜艇,美国拥有核动力航母舰队,还有各种民用核动力舰艇。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生产商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Baltiysky Zavod)船厂表示,其安全标准不亚于陆地上的核电站,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能在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下,保证反应堆的安全,寿命可达35-40年。

但哈佛坎普并不管这些,他说,浮动核电站“特别容易受到海啸和飓风的威胁”,尽管截至目前,没有任何核动力船舶因海啸发生事故的先例,福岛核电站倒是被海啸严重破坏。

另有德媒称,俄罗斯正急于开采西伯利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的分布被认为一直延伸至北极。 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迅速融化,为俄罗斯开辟了通向北方的新航线。同时,克里姆林宫也正积极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

俄罗斯最北端城市佩韦克位置示意图

新浪军事今年3月曾报道,其实,最早把“浮动核电站”这个想法付诸实现的是美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希望在战争期间或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常规电力无法供应的时候,得到一种应急的电力补充。他们在1963年开工建造了MH-1A反应堆,并用一艘二战时期剩下来的自由轮“查尔斯·H·卡格”号改装搭载反应堆。

改装工作直到1967年1月才完成,查尔斯·H·卡格”号由此改名“斯特吉斯”号。1968年,巴拿马运河附近遭遇旱灾,“斯特吉斯”号曾被派往该地区长期提供电力,保障运河畅通运行。

但就在1976年,美国陆军认为维护这座浮动核电站的成本太贵,不再使用它。但直到2014年3月27日,美国军方才宣布让“斯特吉斯”号退役。

目前,中国也在批量建设海上核电站。

中核集团官方微信2016年7月14日也曾发表一篇题为“深度能源观察:我国将在南海岛礁建造20座海上核电站”的文章,文章称,随着中国海上民用核动力技术成熟,中国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动力平台及破冰船。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

中国在南海布局海上核电站示意图

文章称,海洋核动力平台将为中国南沙岛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电力供应问题,南沙岛礁驻岛官兵淡水供应得不到保障,只能通过小船往岛屿上送桶装水,遇上极端海上天气,可能官兵们就得依靠雨水生活。因为缺少淡水,官兵们可能很长时间不能洗澡。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造将支撑起中国对南海地区进行实际控制、商业开发的能力。预计,未来,得益于南海电力和能源系统建设力度加强,中国将加快南海地区的商业开发。

责任编辑:周远方
核电研发 核电站 核电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业界“反了”:中国能从日荷购买,我们当冤大头?

“马克龙计划访华”

“中国这次做好了准备,形势已发生变化”

刚骂了特朗普,拜登隔天就对华加税“啪啪打脸”

拜登的国防、财政、外交三大部门,全部“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