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舸:我们怀念李医生,因为他是普通人的代表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08 14:06

强舸

强舸作者

政治学博士,中央党校副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强舸】

李文亮医生于2月7日凌晨去世。他的去世或许是疫情爆发以来最让全国悲痛的一次,并引起诸多波澜。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和《党章》始终明确指出:“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李医生过世之后的一系列波澜中,尤为如此。一方面,我们要防止在调查、反思中被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往否定中国的路子上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某些低级红、高级黑及别有用心的人打着红旗反红旗。

第一,就李医生是否涉及造谣一事,最高法早已发文表达明确意见,中央宣传系统也通过各渠道反复播放、发表曾光院士“他们是可敬的”采访予以明确态度,国家监委最新行动也指向明确。同时,在李医生去世后,国家卫健委、外交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中央单位。也以不同形式对他的所作所为致以敬意。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声音反复论证、宣传“李医生就是造谣,训诫没毛病”、“李医生做的不算啥”,明显与中央定性不符,甚至试图制造只要否定“对李医生训诫”行为的正当性就是反对中央的联系。须知,“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根本内涵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不是坚决维护某地、某单位乃至某个举措。

由此可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刻不容缓。2019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第二,有些声音试图在怀念李医生和众多一线人员辛勤工作间制造冲突,似乎怀念李医生多了就是否定一线抗疫人员辛勤工作。作为一名春节假期至今,一直在一个中西部欠发达小县做着抗疫工作的基层干部(以挂职身份),我也怀念李医生,并对李医生收获全国敬意没有任何不满。并且,我身边的基层干部、我微信朋友圈里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们也都持类似态度。

第三,战“疫”是全国性全局性的大事,一线奋战的上亿党员干部、专业人士和志愿者以及宅在家中的十多亿中国人民都是其中的一分子。不过,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所以,我们需要代表,李医生就是这个代表。他没有做轰轰烈烈的事,他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和不少人比起来,他在本次疫情中的贡献也不能算很大。

但是,也是因此,我们这些一线的普通同志看着李医生会觉得更亲切(对我来说,李医生和我是同龄人,比我晚一年上大学,我们的生日似乎只差两天)。不要说别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成不了钟南山院士。但是,只要我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努力尽职工作,疫情至今我们也确实都在自己岗位上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战胜疫情始终努力尽职工作着。那么,我们就与李医生一样,已经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敬业专业的职业人员。李文亮医生是代表我们所有兢兢业业工作而不是少数颛顼无能、推诿塞责的基层干部,收获了我们自己和全国人民的敬意。

第四,这些天因为疫情处置,不少朋友对整个干部队伍提出了质疑。在此,我分享条我前些天的朋友圈:

“前些天(1月30日,最早昆明市出台N95口罩只配给医务人员规定并被媒体广泛报道是在2月2日)在县里开会,意外发现在座的十几个县领导中,只有我一个人戴的是N95口罩(我是从北京来的挂职干部。作为北京人,家里一般都屯着几个防雾霾的N95。但是,贵州没有雾霾,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N95,市面存货也非常少),其他人戴的都是普通口罩。有几位领导还特地来问我在哪里能买到、多少钱买的,好像是想给他们即将结束假期、要去疫情重灾区上大学的孩子备上两个。

其实,我们物资虽然非常紧张,但县里储备的N95口罩还是有千把个的。如果哪个县领导开口要,拿到几个不难。但是,没有人要过。大家都说,N95只能给医院用。作为中西部小县城,我县治理水平和干部能力与东部有不小差距,平常也干过些我们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挺丢脸的事,但大节是不亏的。同样的体制,我相信,大多数圈友在自己身边的抗疫情工作中也能体会到,李医生、我县能代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专业人士和共产党员的平均水平。”

我想,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吧。虽然我们干部队伍的学历水平、专业背景、工作能力都有千差万别,但是只要记住了初心,我们就能克服困难、打赢这场战“疫”。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武汉疫情防控 李文亮 李文亮去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