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慧:独立公投失败 苏格兰青年继续猜火车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9-20 08:35

荣智慧

荣智慧作者

电影从业者,科幻创业者,星球大战中文网(SWC副站长)

这几天,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在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一出来——离婚未遂,有人松口气,有人长叹息。独立公投的现实,促使人们一起回忆它的历史。一部1996年上映、仅用45天拍摄完成的小成本电影,曾经影响了全世界的青春期少年,同时暗暗应和了如今公投者们的复杂感情。在主人公说出一长串的选择背后,可能大多数观众都未曾注意,其中是一个小人物对苏格兰的复杂爱恨;谁也未曾预料,多年后“乖戾”不再是“前卫”人士的专属,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沉疴。

丹尼·鲍伊尔的《猜火车》,充满了青春时代的叛逆戾气:几个苏格兰青年,坦坦荡荡地表现吸毒,表现性,表现暴力,更乐于表现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所不齿的作为。绝大多数影评人和粉丝,都津津乐道片头和片尾的一大段关于“choose”的台词。不过,核心的东西似乎被人忽略了。不妨回忆一下影片中的色调:片中的绝大部分场景都在昏暗的室内,除去抢劫偷窃后重复的街道追逐场景,只剩一个篇幅较长又色调明亮的室外场景。

那是汤米失恋以后,四个好哥们儿来到了爱丁堡郊外。青草茵茵,白云飘荡,远山含黛,汤米想借畅游祖国大好河山排遣悲伤,其他三个人却不想走了。汤米朝他们大喊:“做苏格兰人不令你们自豪么!”马克头上青筋突起,朝他大吼:“我们是排泄到文明世界里的最卑贱、最不幸、最下流、最可悲的垃圾。我不恨英国,他们就是傻X。我们被这些傻X殖民,连个像样儿的文化都没有。就算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也他妈的没用!”

《猜火车》视频截图:马克在爱丁堡郊外的美景中怒吼

在风景如画的苏格兰高地上,一个正处在青春年华的小伙拎着酒瓶,对着青山绿草破口大骂,然后和哥们儿回去嗑药了。相比其余时候,他们在黑暗里的挣扎,这一段蓝天下的呐喊才更像是点睛之笔。因为在这里,马克才说出了他痛苦的根源—— “不能走也不能哭”的文化政治身份。因此不要说壮丽的大自然,哪怕是毒品或者性,都令他无法彻底解脱。

《猜火车》视频截图:毒品和性也无法令马克和朋友们解脱

因为“现代人无论如何用不着效忠于某位君主,忠实于土地或者信仰,他要忠实的是一种文化”。苏格兰作家安德鲁·弗莱彻形容苏格兰——“一个被仆人所管理的农场,远离了主人的视野”。在黑格尔那里,马克不得不接受“奴隶的奴隶”的现实,政治、经济、文化上,莫不如此

马克是出生于70年代的一代,他的成长环境与撒切尔时代紧密相关。在铁娘子的“私有化”、“削减福利”、“打击工会”等大刀阔斧的措施下,英国社会境况不容乐观: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犯罪率上升。民族独立自主运动过去30年,撒切尔还执意横跨大西洋,前往殖民地马尔维纳斯群岛去维护“日不落帝国”的余威。这个随时准备牺牲底层人民、冷酷无私且爱面子的“铁娘子”,始终坚持宣扬中产阶级道德——就是马克在片头和片尾念叨的“choose”: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电动开罐器,健身、低胆固醇,牙医保险,抵押贷款……过日子。

虽然90年代铁娘子已经下台,但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推行的是没有撒切尔的撒切尔主义。马克和他的哥们儿,都来自普通的工薪阶层,是首先被经济政策“侮辱和损害”的阶级,而政府还不断在为缺乏正义和合法性的战争出兵。更糟糕的是,他们还要被灌输他们可能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中产阶级理想”。处于“主奴关系”里最底层的马克,拿起注射器寻找静脉,说完“有了海洛因,还要什么他妈的理由”轰然倒地。

也有不少人认为,片子总体还是“劝人向善”。因为至少片尾马克对着镜头露出诡异的微笑,并声称他要去过“正常”的日子了。但是马克在每次戒毒前,也常常声称眼下是“最后一针”,其实还有“最后的最后一针”。他离开那个圈子,只是因为他当初认为在这里可以打发所有的痛苦无聊,现在发现更痛苦无聊罢了。一旦他发现“正常的生活”也不能让他心安理得,那么距离再一次反叛也为时不远了。

这个社会自诩为“选择的社会”(society of choice),但对体制的反叛是没有办法借助于切实可行的选择来表达的。因为,没有意义深远的乌托邦法案,甚至没有一种合适的言说方式。这是马克的困境,也是所有渴望批判和改变的人们的困境。嬉皮笑脸的哲学家齐泽克说:“一旦只能在‘被规则玩弄’和‘(自我)破坏性暴力’之间做出选择,我们那脍炙人口的‘选择自由’又何用之有?”

2011年夏天英国多地区骚乱事件,已经暴露了英国国内全方位的集体焦虑症。首相卡梅伦则立刻将矛头对准了小青年,“英国社会出了问题”,青年人“缺乏责任心和道德心”。根据当时英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移民被主流社会排斥;通胀率4.5%(高于欧盟平均的2.7%);失业人口逼近300万,青年失业率高于两成,约为23%……这些是否都是青年人“缺乏责任心和道德心”的缘故,现实到底有没有给马克这样的青年留一个出口,也许一目了然。

2011年伦敦骚乱

绝望下的马克们的选择,仿佛充满了荒诞派的色彩,却有白纸黑字告诉人们,这是无可辩驳的真实生活。2013年夏天,英国《镜报》的一则报道声称,近来国内一些年轻人正在秘密地追求和传播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这些年轻人被称为“追毒者”(bug-chaser),他们故意让自己染上艾滋病,以从这种冒险行为中获得更多的性快感。

在这里,打破禁忌成了他们的主旨。哪怕禁忌令他们万劫不复、众叛亲离。“缺乏责任心和道德心”的苏格兰青年们,虽然为公投贡献了现代主义风格十足的文艺海报。明眼人却也明白,此举并非为伟大民族文化添砖加瓦,将要继续的,还是宣泄一无所有、无地彷徨、前路茫茫的苦闷——无论荒谬或残忍,那才是身体和心理的真正需要。现实中的他们,会不会和电影中一样,只是一群怯懦又勇敢的孩子?用自毁、出格的方式表达反抗,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来对民族历史和文化剖白心迹。

44.7%支持的投票结果,意味着苏格兰独立公投再次失败。不过,影片中马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嗑维生素C犯法,我们一定照嗑。”敏感、骄傲且不断寻找着下一个社会禁忌突破口苏格兰青年,是否承认公投的失败,恐怕很难得出定论。公投结束了,引燃每一条叛逆神经的导火索,好像还在。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