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农产品价格高农民收入低 土地流转困难阻碍规模经营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27 17:21

【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今天观网左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演讲将农产品价格问题再次拉入读者们的视野。

农产品价格高农民收入低

文中的一组数据鲜明地展现了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差。从2015年到目前,中国谷物的价格水平,大概要比国际市场平均高出30%到50%,大豆大概高出40%到50%,棉花高出30%到40%,糖高出60%,肉类,牛羊肉高出70%到80%。而奶类全球平均价格是1.85元/升,中国的价格是4.05元。

放眼国际市场,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是如此之高,但观网的读者却不这样认为。

老扯︶ㄣ●解读
民以食为天,粮食供应安全乃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力更生为主。现在的国内农产品价格并不贵,在下是过来人,从主食看,当年大米1毛多一斤,鸡蛋五分钱一个,猪肉7毛6一斤。现在呢?一般大米2.3-3元一斤,鸡蛋8毛-1块钱一个,猪肉10-15元一斤,分别涨了20倍左右。我们的收入呢?当年多数人是35-45元一个月,现在呢?涨了100倍差不多吧?收入上涨大大超过物价尤其是基本食品价格上涨,这也是我们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的原因之一。农民还是可怜,丰收跌价,涨价时肯定是歉收,所以,我们不要涨点价就一惊一乍大呼小叫。国家必须坚持惠农政策,鼓励粮食生产。粮食不是一天一周一个月就能长出来的,一旦农民都不种粮,就算西方产粮大国不卡脖子,谁能供应我们每年6亿吨粮食?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在高价格农产品的现实下为什么农民的收入还是太少了呢?

农产品的钱究竟被谁赚了呢?

图片来源:中新网

有同学觉得是中间商。

null解读
关键的问题是农产品向来是两头损,中间益。真正的农产品生产者辛苦几个月,赚不到钱,城市市民吃不上便宜蔬菜,市民出了高价,农民没得到实惠,钱去哪里了?全让中间商赚取了!这决不合理,必须治理。

观网就曾经报道过一名上海的商户靠着批发西红柿赚了两、三套房子,每年营业额毛利达一亿元,个人利润也在150到200万元左右。

但是,就目前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中间商的市场暂时是不会消失的。

五帧马猴咸鱼解读
每个行业都有这种做到顶端的人啊,而且这种蔬菜批发生意就是走量的,他起码要在这个行业做了10年以上,每年毛利一亿,个人利润才150-200万,肯定还有各种中间成本和流通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早前就有各种电商想要打开生鲜o2o市场,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里有空间,但是技术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凌晨正在批发蔬菜的市民 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间商是赚了差价,但农民收入上不去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土地上。

缺乏水电设施

比如,想要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就得需要完善的水电基础设施。

补刀解读
路指的是农田道路,和你说的村间道路完全是两码事好不。在城市的家具市场,卖家不包送货的话你雇人搬五十米和十米的价格都不一样,农田里的蔬菜种植对路的要求远远大于大田作物,这是最简单的农田里对比。村村有电不等于田里有电,拿井灌来说,一个井只能灌溉五十亩,一个井就得配套电路,几个井得配套变压器,变压器和井之间得有地埋线或明线。滴灌、喷灌等方式哪个不需要电,和村里拉根儿线完全是两码事。 这些统称农田基础设施,不懂不要张冠李戴。 

图片来源:中新网

基础设施搞得好才会有人愿意投钱进行大规模机械生产。

补刀解读
地方对农业高喊现代化、农民城镇化很多只是口号。现在的农业农民已近适应不了了,我的感觉只有有钱人才会种地。地方一般喜欢搞二产促三产,农业不出政绩,一个地方更愿意把城市搞得富丽堂皇,农业只要有几个示范点就可以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城市比欧洲都豪华,几百亿的搞市容整治,而农业的水电路一直停留在八十年代。科技育种既耕种方式难以进入,大型机械因散户而只能种玉米等作物,束缚农民转化种植方式和流转意愿。像银川大力整治盐碱地,企业也喜欢那些水电路齐全并成片的耕地,地方不投钱给农业,农民的土地给人感觉稀稀拉拉。这就跟人们选商铺一样,农业投入大的地区就像繁华地段的商铺,租金高客流多。而懒的投入农业的地区就像犄角旮旯的商铺,无人问津还挨着厕所。错误的政绩观让中央多少年中央一号文件付之东流,抓住的不多。

土地流转困难

如果想要进行机械化的土地规模经营,得先把耕地集中起来。可是农民愿意把手中的土地交出去吗?

有同学觉得他们殷切地希望能交出土地。

补刀解读
其次是农民不愿出让土地那是外行中的外行的外行加无数个外行。农民租也好卖也好,那殷切的心情外行的外行是不懂的。你愿租还是愿买,下到几十亩上到几万亩我帮你联系。别搞商业只能农业,国家耕地红线想动只能找国土部。大田种植一亩收益五百左右,租出去三百左右,农民是非常想要那三百而非五百,因为拿三百可是干别的或什么都不干。一亩算五百,我们这里征地两万五到四万。一年一亩五百,一百年才五万,给你你愿意现在卖还是每年累死累活去种地?你们这些外行会说土地以后会涨,是,但那是城市周边,绝大部分土地离城镇远着呢,等发展过去孙子都有儿了,你们这么有眼光那就发发善心来买耕地吧,我一亩只收你们一元中介费,并保证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失学儿童。收一万亩,我给你介绍县长县委书记,收十万亩我给你介绍市长市委书记,收一百万亩我给你介绍省长省委书记。

但有同学认为,土地出让仍是个现实难题。

看着像傻子解读
说得这么言之凿凿。但对很多规模耕种者来说,土地出让就是一个问题。就我了解,最近几年本地土地租金600—700每亩。收支平衡水稻产出要在1100—1200斤。如果一切顺利,没有病虫害和天气灾害,亩产到1400斤,每亩纯利润在1000元,扣除租金就300元左右。70%的利润都返给土地所有者了。对承包者来说,是不是希望租金降一些?对土地所有者来说,谁希望价格降下来?
而承包中最常见的就是价格谈不拢,整片的田不能连在一起,很多机械工作不好开展。你不可能因为一块田没谈下来把之前的都毁约,更不可能给那一块田高于其他人的价格。
当然,如果你有大把钱,就肯定能拿到整片的田地,不过有这钱投资,多数是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花木。对于水稻来说,我还未见一个这样的种植户。
至于宁夏地区,我只到西海固地区半年,见得不多,说实话,耕地看上去真多,但是这样的耕种条件,亩产只到利润500左右,农民300元每亩乐意租出去,除去本地的种植大户,有多少外来的种植户愿意来?做畜牧业比种植业有奔头。从农户拿的羊肉价格比我这养羊户的价格便宜了一半,扶植好畜牧业才造福当地的农民。有些山坡坡的耕地,还是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好。

图片来源:中新网

据人民网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截至2017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5%左右。

而全国各地土地流转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6月,在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的时候,我国某些东部沿海地区,流转比例已经超过1/2。

总体而言,土地经营权流转仍然是农村改革的重点。

离开土地难以立身

农民的土地为什么难以出让?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什么能替代土地成为农民的立身之本?

烬天解读
不解决一系列资源分配和社会问题农业人口不会大规模转移,土地不会流转,农业问题无从解决。土地是立命之本,中国农民实实在在得拥有土地得绝大部分权益才多长时间?农业人口在别的地方无法稳定安身立命谁会离开土地,有土地意味着不会饿死,有粮食心就不慌!粮食不足的恐惧才离开多长时间?经历过三提五统的童鞋回忆一下。农业人口转移城镇,收入提高但生活成本成指数增长,从有祖产,大部分日常食材自给自足到还耗尽毕生积蓄背上房贷,什么都要花钱,什么都贵。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出来?这还只是最基本的生存?生存!生存!需求!其他的呢?其他的呢?其他的呢?SO农业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工业等非农业及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实现。农业,农民,农村通过自己的牺牲同社会各界一起给城市,工业输血。它们吃饱的时候农民吃不饱,他们吃肉的时候农民刚吃饱,他们电灯电话的时候农村的供电就是笑话,他们在讨论幼儿园问题的时候,农村的孩子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他们义务教育变成平常事情的时候农村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和辍学率高的吓人。他们在享受公共交通的时候农村还在骑自行车挤一天没有几趟永远和相片一样的黑中巴。去一趟15公里外的县城就要披星戴月,不是没车就是挤不上。当他们大病小病去医院看的时候,农民还是小病抗大病死,小病抗成大病。他们在追求品牌的时候农民还是再说这是什么洋玩意?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先要把欠农民的血汗补上。别说什么技能素质问题,他们在讨论技能的时候农民还在为温饱发愁,他们在谈论素质的时候能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得人只是少部分,上高中的更少,大学的那是凤毛麟角,破天荒。所以,先补欠帐解决资源分配及价格问题,再解决三农吧。

那如果将土地经营权流转了,耕地都集中了,就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吗?

不,还会回到最开始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硬盘硬 软件软解读

之前央视有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系列节目,讲了多地的农业问题和正在探索的改革。
农业问题,粮食问题不是我们坐在电脑前就能明白的。比如文章中的土地流转,现在很多人都讲土地流转后,就可以大规模采用机械化了,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实际上流转后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央视节目中,承包土地的种植农户连最起码的水利都不愿意修,等着政府来弄。原因就是水利投入较大,而承包户投入后,经常会遇到第二年无法承包的问题,那他前期的投入就全打水漂了。
所以,文章里讲的很对,就是坚定一条原则,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粮食安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农业改革要全方面,谨慎地进行。

举个具体的例子,据人民日报2011年报道,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洪山村农民万治法从村集体承包了近600亩地,可因为遭遇旱涝急转,稻田边的西荆河大堤被洪水冲垮,积水根本排不出去。只剩200亩地有正常的收成。“算下来,今年种粮投入20万元,200亩地卖粮卖了二十四五万元,虽然没亏,但也只是保了本。”

但是同时他还得垫资12万元修复大堤,“最近两三年,我已投入二三十万元兴修水利设施,可光靠我们农民的力量,远远不够。”

基础设施还得靠政府投钱。

“十一五”期间沙洋县农业局在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中小型水库整险加固和小农水等项目共投入了10.22亿元。但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是比较普遍。“末端”水利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而且许多小水利设施即使有,由于平时无人维护,遇上旱涝灾害就会“关键时刻掉链子”。

粮食丰收却依然大量进口

如果没法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会有怎样的问题呢?

不如来看看大豆吧。

黑龙江农田 图片来源:新华网

huohuo解读

又和谐俺的贴!~!!!

美国制造的这种粮食“过山车”行动在大豆市场上最为典型,而中国在那场大豆战争中则非常惨烈。十年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国,但随着美国转基因大豆对市场份额的抢占,中国失去霸主地位。不仅如此,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受挫其直接影响便是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从自给自足上升到了70%依赖度,这使得国内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逐年递减。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大豆主产国的地位本身,随着大豆议价权的拱手让人,03年,美国仅在粮食产量上做了做功课,便引起了大豆价格的过山车,“恰巧”当时中国正在与美国洽谈大豆进口。价格的起落间,国内70%的相关企业破产。国际粮食巨头也可以通过推高大豆价格引起中国食用油价格的大幅上升,这就是中国2006年食用油大幅涨价的根源。中国政府对食用油价格的上涨甚至无能为力。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粮食和货币、石油一样,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互相紧密联系。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6年中国进口了8391.3万吨大豆,比上年增长2.7%,目前自给率已经下降到13%。

当然大豆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三大谷物,水稻、玉米、小麦的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8%。

但是,在粮食基本稳定增长的趋势下,粮食自给率却是逐年下降。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05年粮食自给率为100.9%,2010年90.21%,2013年88.68%,2014年87.09%,已经远低于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保障自给率在95%以上的要求。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关于粮食自给率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关键在于大豆算不算粮食。

考虑到在我国,大豆可以作为粮食的替代物。比如,大豆主要用作食用油的原料,大豆还可以制作豆腐等豆制品,虽然在餐桌上是菜肴,但与主食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主要是用作饲料,与饲料粮中的玉米具有替代关系。所以,一般中国统计粮食自给率是要把大豆算进去的,这也就造成了自给率年年下降的现状。

但是,中国大量进口的不只是大豆。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中国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的时候,中国却成为了粮食净进口国。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5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进口粮食12477万吨,同比增加了24.2%,粮食出口量164万吨,同比降低了22.6%,进口量为出口量的76倍。不止是大豆,玉米、小麦和高粱的进口量都刷新了历史记录。

这也是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用主粮消耗减少,饲料消耗逐渐增长的现实相关。

年年大丰收,却依旧要大量进口粮食。这样的困境中国农业该如何摆脱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雅琦
粮食安全 中国大豆进口 土地改革 土地出让 土地流转 农产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