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农产品价格高农民收入低 土地流转困难阻碍规模经营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27 17:21
【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今天观网左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演讲将农产品价格问题再次拉入读者们的视野。
农产品价格高农民收入低
文中的一组数据鲜明地展现了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差。从2015年到目前,中国谷物的价格水平,大概要比国际市场平均高出30%到50%,大豆大概高出40%到50%,棉花高出30%到40%,糖高出60%,肉类,牛羊肉高出70%到80%。而奶类全球平均价格是1.85元/升,中国的价格是4.05元。
放眼国际市场,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是如此之高,但观网的读者却不这样认为。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在高价格农产品的现实下为什么农民的收入还是太少了呢?
农产品的钱究竟被谁赚了呢?
图片来源:中新网
有同学觉得是中间商。
观网就曾经报道过一名上海的商户靠着批发西红柿赚了两、三套房子,每年营业额毛利达一亿元,个人利润也在150到200万元左右。
但是,就目前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中间商的市场暂时是不会消失的。
凌晨正在批发蔬菜的市民 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间商是赚了差价,但农民收入上不去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土地上。
缺乏水电设施
比如,想要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就得需要完善的水电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中新网
基础设施搞得好才会有人愿意投钱进行大规模机械生产。
土地流转困难
如果想要进行机械化的土地规模经营,得先把耕地集中起来。可是农民愿意把手中的土地交出去吗?
有同学觉得他们殷切地希望能交出土地。
但有同学认为,土地出让仍是个现实难题。
图片来源:中新网
据人民网报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截至2017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5%左右。
而全国各地土地流转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据人民日报报道,2016年6月,在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的时候,我国某些东部沿海地区,流转比例已经超过1/2。
总体而言,土地经营权流转仍然是农村改革的重点。
离开土地难以立身
农民的土地为什么难以出让?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什么能替代土地成为农民的立身之本?
那如果将土地经营权流转了,耕地都集中了,就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吗?
不,还会回到最开始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举个具体的例子,据人民日报2011年报道,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洪山村农民万治法从村集体承包了近600亩地,可因为遭遇旱涝急转,稻田边的西荆河大堤被洪水冲垮,积水根本排不出去。只剩200亩地有正常的收成。“算下来,今年种粮投入20万元,200亩地卖粮卖了二十四五万元,虽然没亏,但也只是保了本。”
但是同时他还得垫资12万元修复大堤,“最近两三年,我已投入二三十万元兴修水利设施,可光靠我们农民的力量,远远不够。”
基础设施还得靠政府投钱。
“十一五”期间沙洋县农业局在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中小型水库整险加固和小农水等项目共投入了10.22亿元。但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是比较普遍。“末端”水利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而且许多小水利设施即使有,由于平时无人维护,遇上旱涝灾害就会“关键时刻掉链子”。
粮食丰收却依然大量进口
如果没法实现耕地的规模经营会有怎样的问题呢?
不如来看看大豆吧。
黑龙江农田 图片来源:新华网
又和谐俺的贴!~!!!
美国制造的这种粮食“过山车”行动在大豆市场上最为典型,而中国在那场大豆战争中则非常惨烈。十年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国,但随着美国转基因大豆对市场份额的抢占,中国失去霸主地位。不仅如此,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受挫其直接影响便是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从自给自足上升到了70%依赖度,这使得国内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逐年递减。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大豆主产国的地位本身,随着大豆议价权的拱手让人,03年,美国仅在粮食产量上做了做功课,便引起了大豆价格的过山车,“恰巧”当时中国正在与美国洽谈大豆进口。价格的起落间,国内70%的相关企业破产。国际粮食巨头也可以通过推高大豆价格引起中国食用油价格的大幅上升,这就是中国2006年食用油大幅涨价的根源。中国政府对食用油价格的上涨甚至无能为力。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粮食和货币、石油一样,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互相紧密联系。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6年中国进口了8391.3万吨大豆,比上年增长2.7%,目前自给率已经下降到13%。
当然大豆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三大谷物,水稻、玉米、小麦的自给率已经超过了98%。
但是,在粮食基本稳定增长的趋势下,粮食自给率却是逐年下降。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05年粮食自给率为100.9%,2010年90.21%,2013年88.68%,2014年87.09%,已经远低于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保障自给率在95%以上的要求。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关于粮食自给率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关键在于大豆算不算粮食。
考虑到在我国,大豆可以作为粮食的替代物。比如,大豆主要用作食用油的原料,大豆还可以制作豆腐等豆制品,虽然在餐桌上是菜肴,但与主食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主要是用作饲料,与饲料粮中的玉米具有替代关系。所以,一般中国统计粮食自给率是要把大豆算进去的,这也就造成了自给率年年下降的现状。
但是,中国大量进口的不只是大豆。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中国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的时候,中国却成为了粮食净进口国。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5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进口粮食12477万吨,同比增加了24.2%,粮食出口量164万吨,同比降低了22.6%,进口量为出口量的76倍。不止是大豆,玉米、小麦和高粱的进口量都刷新了历史记录。
这也是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用主粮消耗减少,饲料消耗逐渐增长的现实相关。
年年大丰收,却依旧要大量进口粮食。这样的困境中国农业该如何摆脱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专题
我要上观网
一块屏幕真能改变命运?有网友想起了“绝望”的一幕
2018年12月14日张小龙:不做年终总结感动用户,公众号APP很快面世
2018年01月15日小编最近文章
07月07日 07:53
俄驻华大使:我印象最深的中共党员是…02月20日 13:06
除了“茅台院士”,还有“黄金院士”?风闻24小时最热
网友推荐最新闻
找新借口针对中国,美国拉盟友追踪所谓“非法捕鱼”
“俄乌冲突再不改变,世界上近1/4的人将挨饿”
电气油全停,立陶宛成首个与俄能源彻底切割的欧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