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科恩:9·11遇难者是怎么被战争贩子消费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9-14 08:39

萨缪尔·科恩

萨缪尔·科恩作者

密苏里大学英语教师,《历史的终结之后:1990年代美国神话》

【导读】 我的亲戚安迪,在世贸中心北楼第104楼工作,他很爱国,但这不是他的死因,他去工作,然后死了。他的死不应该被新保守主义鹰派用来炒作战争,也不应该被哈里伯顿和黑水公司这样的战争贩子用来赚钱。

【文/萨缪尔·科恩 译/观察者网 宁栎】

我在中西部一所公共研究大学工作,最近大学给我发了邮件,宣布9·11当天在校园里举行献花环的仪式,来“纪念第20个爱国日”。

我不习惯把9·11和2001年的袭击联系起来。给这一天一个短而好记的名字,就能更容易地利用它来煽动爱国情绪。我也不喜欢“爱国日”这个名字,不只是它被用来搞2001年那一天的周年纪念,也不喜欢这一天。我说说其中的原因。

9·11事件20周年拜登参加纪念活动

“爱国日”的历史很复杂。“爱国日”(Patriot Day)不能混淆为“爱国者之日”(Patriot's Day),后者是1894年创立的,为了纪念独立战争中在列克星顿和康科德的战斗。而这个“爱国日”,要到2002年才创立。

2001年9月14日,小布什宣布要创立一个“为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中遇难者祈祷和纪念的国家纪念日”。2001年12月,“爱国日”的法律被通过。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爱德华·肯尼迪的《服务美国法案》,宣布每年9月11日是服务和追忆的国家纪念日。奥巴马签署了这一法案,把9月11日这一天变成了“爱国日和服务与追忆的国家纪念日”,在奥巴马任期里每年都这样宣布。2017年,特朗普宣布9月8日到10日是“祈祷和追忆的国家纪念日”,同时9月11日是“爱国日”(跟服务无关)。

名称很重要。纪念日,既是纪念历史,也是展望未来。我们怎么看国家的历史,会影响我们今天怎么看自己,也会影响我们国家未来的选择。我们怎么讲述过去,讲述我们所做所经历的,会影响公共观念,也会影响我们未来的选择。

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在2003年出版的书《失败文化》中指出,越战失败的历史塑造了美国对9·11的反应。他说,“9·11的打击揭开了被掩盖的越南战争记忆。”他怀疑美国的后9·11症状,实际是对从前未愈合伤口的恐惧。

渴求胜利是刻在美国的历史记忆中的。美国是个胜利的国家,要是失败了,那只能是个无辜的受害者。其他说法,比如分析美国被打击的原因,从美国过去行为中找原因,那是不受欢迎的。9·11后半个月,苏珊·桑塔格在《纽约客》上发表文章,就指出了这一点。

当拜登政府结束持续20年的阿富汗战争时,美国胜利的神话又被到处编造出来了。现在,美国撤军是各种报道的焦点。哪一种角度占主导将决定我们现在和未来怎么看自己,也会决定我们下一次的行为。我们还希望这个新的“未愈合伤口”,再次促使美国政府把下一代人送到战场吗?

把这一天叫做“爱国日”,只是在吹捧小布什政府对9·11事件的反应。把这一天说成是“爱国日”让我很难受。那一天从晨光开始就不是“爱国日”,到暮霭降落也不是“爱国日”,这就是普通的一天。人们起床、吃早饭、乘飞机、去工作,毫无准备地死去。

我的亲戚安迪,在世贸中心北楼第104楼工作,他很爱国,但这不是他的死因,他去工作,然后死了。他的死不应该被新保守主义鹰派用来炒作战争,也不应该被哈里·伯顿和黑水公司这样的战争贩子用来赚钱。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是用爱国主义名义发动的,过了20年,终于收场了。我们看到匆忙撤军,我们看到各种甩锅,我们看到各种撒谎,关于我们的任务,关于我们的目标。够了,至少现在我们不要表演了。如果我们不想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不想再陷入战争泥潭,我们就要重新想想对2001年9月11日的反应,就从我们怎么纪念这一天开始。

萨缪尔·科恩是密苏里大学的英语教师。他著有多本书,其中之一是《历史的终结之后:1990年代的美国神话》。

(本文发表于2021年9月1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译者是观察者网 宁栎。)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谌海滨
911恐怖袭击 911事件 新保守主义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