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并命名长臂猿新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1-13 08:46

据中新网1月13日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中山大学1月12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针对云南省高黎贡山的一种长臂猿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认为这是一个长臂猿新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也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据中山大学教授范朋飞介绍,由中国科学家领衔,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五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耗费近10年的时间,针对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附近的一种长臂猿进行了大量对比研究后完成论文,确认其为一新物种,并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该研究论文已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1日,在国际著名灵长类期刊《美国灵长类学报》在线发表。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对一种长臂猿进行命名。

据介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是从东白眉长臂猿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新物种,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从海拔500米左右至海拔2000多米都有分布。其群体很小,一般3-4只,由一对成年个体及其后代组成。繁殖率较低,一般要到6-8岁性成熟,3-4年才产一胎,且每胎一仔。

根据目前世界上博物馆现有收藏标本信息和野外观察记录,科研人员初步认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要分布于怒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中缅交界地区。中国境内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和德宏州盈江县。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表示,由于调查不够深入,目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数量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国内,其种群数量不容乐观。据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现有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分布区非常狭小,仅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盈江县苏典乡、支那乡和中缅边境的腾冲县猴桥镇有分布,种群数量不足200只,且呈现出明显的片断化分布。

蒋学龙说:“尽管作为长臂猿一个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享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地位,且有近50%的种群栖息在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区。但其还是面临着种群小、栖息地片断化及盗猎、非法贸易等干扰威胁。”

蒋学龙建议,针对主要威胁因素,应加大跨境联合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可能的偷猎行为;结合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加强栖息地保护与管理;通过科学调查与评估,加强种群间栖息地廊道保护与建设;加强社区民众保护意识教育,特别是物种保护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强科学研究,如生境退化、小种群及片断化等对长臂猿生存和繁殖的影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范朋飞透露,作为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将是其团队未来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下一步,研究团队还将完善种群动态监测,对所有栖息地进行遥感评估,并开展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适应机制等方面研究。

“存在灭绝风险,需要加大保护”

长臂猿是一类小型类人猿,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通过手臂交叉摆动在树冠层移动。现有长臂猿被分成4个属19个物种,其中白眉长臂猿属主要分布于怒江以西的印度、孟加拉、缅甸和中国云南。

2007年,范朋飞便开始关注中国的白眉长臂猿。调研中发现,中国白眉长臂猿牙齿、胡须、颜色等特征,与已发现的长臂猿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与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确定了中国的白眉长臂猿是一个新物种。

范朋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护区内大部分地区种群数量稳定,但局部地区种群呈下降趋势。”据介绍,经过调研,初步认定中国现有白眉长臂猿种群数量不足200只,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内的白眉长臂猿不足20群,数量仅60-70只。

近年来,中国也加大了对白眉长臂猿种群的保护力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长臂猿仍面临着生存困境。

“人为活动,威胁干扰着长臂猿行为。”范朋飞说,中国白眉长臂猿种群目前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盈江、腾冲和保山市隆阳区,面临偷猎、小种群、栖息地退化等威胁。

他建议,要扩大现有保护区或建立新的保护小区,保护好长臂猿栖息地;促进森林更新,使之成为长臂猿可利用的迁徙通道,才能促进不同小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范朋飞说,高黎贡山的白眉长臂猿是个独立的物种,其濒危等级至少是濒危级,如不加以严格保护,几十年后就有灭绝的风险。“猎杀任何1只长臂猿对会对整个种群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必须严打偷猎行为。”

“小猿长大后,可能会变成孤猿”

纪录片《中国天行者》制片人、总导演陈欢,和拍摄团队在深山中记录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发现“白眉长臂猿的种群延让人担忧”

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长途跋涉的追踪……拍摄的艰辛没有挡住陈欢的步伐,她和一群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已在深山生活了半年多。

从无意中接触长臂猿,到被“长得太可爱了”所吸引,长期的拍摄让陈欢爱上了长臂猿,但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白眉长臂猿的同类越来越少,种群延续让人担忧”。

在摄像师的镜头中,捕捉到一个长臂猿的4口之家,拥有两只8岁和4岁的小猿,但悲剧就此诞生:由于方圆30公里内已没有年轻同类,意味着两只小猿长大后可能没有交配对象,无法繁育,将孤老终身。

这样的担忧,其实已成为现实。在这个4口之家周围,生活着一只近20岁的母猿,由于长臂猿奉行一夫一妻制,这只孤猿无法融入4口之家,每天只能蹲在树枝上,鸣叫寻找伴侣。

“孤猿的鸣叫很哀伤,甚至有一丝绝望,因为鸣叫其实是徒劳的,除了4口之家该区域内已找不到其他同伴了”,陈欢说。她说,受生活习性的限制,长臂猿无法抵达30公里外的区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剧,近年来自然栖息地碎片化严重,让白眉长臂猿已濒危的命运愈发雪上加霜。

“如果现在什么都不做,更多小猿长大后就会和孤猿一样,保护猿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们”,陈欢说。

责任编辑:何书睿
动物 野生动物 猴子 命名 科学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