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专家谈|沈逸: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变革,是新长征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1-17 13:45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三次在乌镇举行。

今天,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经成为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变革重要而稳定的“阵地”,国际社会对这个阵地也表示认可。在确立了品牌、开辟了阵地、明确了战略方向以后,自然要慢慢进入深耕作业的时期。

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变革,是新的长征

前面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都很“热闹”,但从今年开始,这个“热闹”——特别是随着后面第四届、第五届的举办——恐怕很难表现出像第一、第二届那样爆发式的增长。

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搭了一个大的台子,第二届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把目标讲好,第三届开始干什么呢?就是顺着这个大目标一点一点往前走。

从这点说,现在开始才是真正考验、检验中国推进互联网战略治理能力与总体实力的关键时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现在常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中国推进全球互联网网络治理格局新变革的进程也开始进入了深水区。如果把它比作新长征,我们的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大家都在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一路上必定要要考验你的实力,考验你的干货。

今天,北京新媒体学院的田力教授,分享了一篇文章《大国担当与民族智慧贡献人类文明与未来——谈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文章的思路是:中国要崛起成为一个大国,中国要经过“两个一百年”,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在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才能完成。

在这个“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第一阶段当然是积累自身发展的实力,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当你发展到一定阶段——像中国这样的时候,国际社会和自己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你能够为体系做出哪些实质性的贡献?

以前中国可以表示,我还很弱小,把自己的事情发展好,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就是我的主要任务。但是今天中国开始认真讨论贡献的问题,而贡献就代表着变革,必须做出一些实体的增量,而不仅仅是流量;必须让世界因你的发展而实质性地获益,并且这种获益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让别人搭上顺风车赚了钱,外界也不一定认为那是多大的贡献,因为贸易是交互的。真正能得到广泛认可的贡献,必须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或者说,以前没有现在有;其次,有了之后要比没有时过得更好,这可不仅仅指物质生活的考量,它要代表一种新的模式、新的秩序。

中国已经考虑到这一层并倡导“新型大国关系”,但究竟“新型大国关系”新在哪里?究竟有些什么实体性的不同?

比如,今年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就要看看创新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进步;从生活模式上来说,从整个社会发展上来说,国际社会是否因这些实质性的进步而变得更好。这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长期问题,没有一个是可以短期回答的。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开始长征,这条路你只能往前走,打个比方有点像遵义会议之后:领导核心确立了,整体实力也还可以,大体目标也有了,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也不是很有底,可道路一定是很曲折的,各种艰难险阻都放在面前。你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向前走。

长征最后成功时再回头看,就会发现事先不可能清晰预料到最后的成果,但一定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沉稳和战略定力。

创新驱动到底以什么为目标

现在局势已经很清楚了:创新驱动的核心本质就是通过创新、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把旧的经济——即已经实现的旧的科技革命,进一步往外推。如果不推的话就是全球大危机,因为旧的生产体系已经达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边际。

旧体系已经碰到天花板了,即便做各种戏法、玩弄泡沫,但天花板就在那里,不突破就是个“死”,最终戏法会被拆穿,泡沫会破掉。

可在创新过程中,还是有不可动摇的核心。有人说,工业革命的前二十年可能是把人变成机器,后三十年是把机器变成人。我觉得还应该补上一句话:后三十年是把人重新变成人。

把机器变成人,请记得把人也重新变成人

信息经济、网络社会经济要避免旧体系中某些负面的因素,中国社会尤其如此,要“不忘初心”。

这“初心”是什么?“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本质的问题是怎么样让人重新成为人,给人以尊严,让人恢复人的本质。人不再追求被商品化和物化的东西。

现代化生产把人放在流水线上变成标准的、完全没有个性的一员,这被叫做没有人性。但现在某些主播,在直播时只要送个“游艇”就脱衣服,是在用另一种更极端的方式把自己商品化。她是个性化的商品化,但本质还是人的物化,是人的本质的迷失。标准化可以是物化,个性也可以是物化。

我们要实现“好”的信息革命,所要推进的是让人重新成为人,我们可以让机器变得像人一样聪明,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借助信息革命,摆脱那种被标准化,特别是被物化的格局——要让人重新成为人,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让人在信息革命中获得更多实质性的收入,改善人的生活,并且让人有机会去思考本质。

这个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在追寻网络化背景下的共产主义。以前马克思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工业时代设想的共产主义,我们现在是在网络时代,在信息助力新经济的状况下,去谈共产主义的目标如何实现。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乌镇举办的这场世界互联网大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人类的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人类能够恢复到命运的本身。命运共同体未尝不可视作自由人联合体的另一种说法。

而在此过程当中,就像当初说的,马克思非常强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一建成共产主义,你一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你必须把共产主义扩展到全球。

我们今天不会再重复那么具有意识形态的话,但是全球都在探索如何解决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本质上类似于当年不同主义的路线竞争,只是在话语上换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表述;但本质问题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互联网无疑也是命运共同体

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大目标——建设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设立一些小目标。

这个小目标可以是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思想上形成一套与创新相匹配的观念,避免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更高效的把人异化的方式,这样的话我们就走偏了。

现在人类发展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但当你方向搞错了,速度越快,手段越高明,就可能错得越离谱,到最后这个问题会非常严重。

中国也将迎来自己的“天定命运”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乌镇应该成为创新认知的不同领域中各种理念集中、互相碰撞的场合,通过这种碰撞,能够确保中国在网络时代形成清晰、独特的大国战略理念,并让这种理念重新回到习近平主席所讲的“不忘初心”。

中国人的初心以及共产党的初心,其实是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也是世界的主流,比如说美国大选。

美国人民选择特朗普的原因其实就是:另一条路我受够了,我要换一套生活模式。当然特朗普给出的解决方案注定了它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得玄乎一点,中国也像美国一样,将迎来自己的“天定命运”。

美国有天定命运,中国也有天定命运,我虽然用了“天定”这个词,但不是说这命运是神仙给的,而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由历史客观赋予的,可以说民众就是“天”。而中国特色的天定命运,就是群众路线,就是互联网造福人民。

这种历史赋予的命运无论是从战略意义上还是从实际意义上来说,都是指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技术、商业应用或其他,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终极的解放。这个问题你疏忽或者没有清晰的认识的话,你的设计到最后是会有问题的。

为什么现在全球很多地方都对uber有负面看法?很简单,当年蒸汽革命的时候英国熟练的手工工人就有“摧毁机器运动”,他不是愚昧落后,是客观上的制度逼得他没有活路了。他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进行反抗、反弹。他表现出来的不是人类的愚蠢,而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违背了人类的本性。

我们在发展信息技术和应用的时候如何避免这个问题?这个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这个是特定的技术、经济、社会结构结合以后才产生的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那句“政治正确”的老话:一切都是体制问题、政治问题,但问题是——这是谁的制度的问题?

中国乌镇互联网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互联网产业、整个中国经济、乃至中国-世界宏观社会结构的特点。

今天你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但是你很难看到一些带来实质性变革的东西。大量的创新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焦虑。

所有人都感觉到天花板的存在;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极限的存在;所有人都清楚如果极限不突破,大家就一起“死”;所有人都在寻找能够造成最后致命一击、打破天花板的东西。

但现实又很微妙,一方面许多人非常乐观,因为中国互联网取得了非常灿烂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有人会指出问题非常大。

客观地说,有些问题是经济结构上的问题。整个经济结构上的问题,说穿了一点也不复杂,就是金融资本过度膨胀带来的。可具体地看,这个问题又巨大无比,怎么和风细雨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任何现成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一种尝试,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比较肯定的案例,包括中国也还在摸索。

中国有特殊的机遇也有特殊的条件。从理论上讲,要做这件事情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经济增长较快,能顺着自己的惯性往前跑;

第二,政府要能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去制衡经济中一些负面的东西,如所谓的“寻租”等等。

从理论上讲,确实只有一个以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为目标的政党或者说共同体才有可能完成上述任务。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现实问题很多,也很具体,比如你如何去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你怎样战胜——最夸张的一点,市场经济的诱惑和人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是在一个孤立环境中自己搞试验,是在一个“整体上资本主义道路占优势”的环境里搞,而且本身还是个后发国家。

中国做的每一步,都会有人跳出来讲:是错的是错的是错的。现在大家不是在反思嘛:那么多年来教科书一直说,第三产业要比第二产业收入高才正常,那为什么美国出问题了呢?搞了半天,原因就是把美国那个时候的状态设定为标准状态,但其实未必真的有这样一种“标准状态”。很多事情,都有这样的问题在里面。

现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样。中国究竟有哪些对的经验,全世界究竟能够搞出些什么东西来,都要放在一个通盘的大的局面上去考虑。这个通盘的考虑,主要就是如何让人在成为人之后,能够留住人的本质而努力。

静谧的乌镇,或许将影响每个人的未来

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我觉得很重要。我不希望看到信息革命到最后是如下结果:人都原子化了,变成一段“代码”,而且这段“代码”还是被操控的,个体的价值是被设定的。

那样的话,人不仅将完全被用于创造剩余价值,而且是被扒两层皮:在工作的时候创造一批剩余价值,在消费的时候,消费方式也是朝着剩余价值的方向。这个双重的部分太夸张了。本来人们觉得工作是异化,工作之余做的一些事情是人本质的追求。将来工作之余的人,也要拿来创造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这样下去,恐怕人就不成为人了。

而信息技术正可以被应用在这些地方,可以把人的每一个时间都碎片化,确保跟剩余价值的生产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直接生产剩余价值,帮人去实现利润。人就完全剩余价值化了,变成了一个服务剩余价值,生产再生产的工具。中国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局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主席在419讲话中提到:网信事业发展,互联网要造福人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根定海神针——尽管做起来很难,但是大方向出来了。评判新的创造,好或者不好,主要在于老百姓有没有获得感,如此才能确保老百姓将来仍能被称为“人”本身。

习主席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视频讲话,给我的印象就是大气,有种成竹在胸的感觉,非常清楚。这段简明扼要的讲话,可以看作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网信战略核心目标的浓缩和精华的表达。

诚然,有很多具体的任务需要解决,但是他展示了一种雄心和霸气:中国要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变革的领导者和推动力量的来源。

这就是大国雄心,当然在此过程中,中国释放出了极大的善意,但是美国是否愿意接受善意还两说,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的摩擦在所难免。

总之,中国领导人对于推动中国网络空间秩序建设的战略意志日趋坚定,目标设定日趋清晰,实践更加沉稳自信,这是我最大的感觉。

这种沉稳是一种做好了长期抗战准备、打持久战的沉稳;这种自信是带领人们进行一场新长征,并在路上做好自己工作的气度和自信。

新兴大国走这样的路是不容易的,除了自己的沉稳自信,更要包容性地发展。包容、合作,这是中国倡导所有国际战略——从经济发展战略到国际安全战略,到网络空间战略——全部的核心,这也是非常明确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互联网 世界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治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