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华盛顿焦虑到不再掩饰,露出了惊人的野蛮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5-06 17:47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历史老人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幽默品味,时常在不经意间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滑稽。

2019年4月29日,现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的斯金纳在智库“新美国”召开的论坛上语出惊人地表示:在蓬佩奥国务卿的指导下,美国正谋求复刻“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的一项举动——1947年7月以“X先生”笔名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现在这篇昵称为“X文章”的作品将被复刻成“X信件”,用以构建新的美国对华战略。

根据斯金纳的说法,这个新战略的最大创新之处,是将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描述为“文明之间的竞争”;而此前的大国战略博弈,包括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内部的竞争”。

斯金纳在论坛上发言

这个定调迅速在华盛顿的战略圈引发争议,身为一名出身哈佛的非洲裔女性,斯金纳的表述显示其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定位和认知,基本上全盘接受了2017年以来前白宫幕僚长斯蒂夫·班农在多个场合的极端保守主义右翼的观点: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包含三个层面,其一,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挑战;其二,是非基督教-犹太教文明对基督教-犹太教文明的挑战;其三,是非白人族裔国家对白人族裔国家的挑战。

按照美国当下流行的“政治正确”的划分,班农作为典型的白人男性保守主义精英,提出这类具有鲜明的种族主义的政治不正确的论点,是丝毫不令人奇怪的。但作为一个理论上体现美国多种族融合属性的非洲裔女性高官,公开持有这类政治不正确言论,似乎就有些令人感到奇怪了。

不过似乎也不难解释,这可以看做是自中国崛起的议题引发美方关注以来,华盛顿决策圈内某种焦虑情绪的极端反应:为了应对认知中的来自中国的战略挑战,已经可以到完全无视“政治正确”,彻底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了。

构成这种焦点的基础,是立论者,即国务卿蓬佩奥、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女士等内心的某种真实的认知:要捍卫的美国,不是作为移民国家以及多种族融合象征的美国,而是以犹太教-基督教文明的捍卫者自居,以盎格鲁萨克逊族裔的精英成员为主体的美利坚帝国,也就是作为霸权的美国。

当下,所谓的X信件仍然是一个典型的“黑箱”,不过顺着班农的思路,并回溯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的基本框架,导致可以预测这份新的对华战略,应该包含这样几个主要的部分:

第一,对于中国国家行为动力机制的解构和剖析;

第二,对于当前中国推行的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对外战略的所谓“地缘政治意图”的解析;

第三,对于中国推行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在5G为代表的新兴前沿技术领域的各项国家战略的解析;

第四,对中国所谓挑战美国霸权的威胁的描述,范围可能涵盖从海外影响力的投送,到所谓通过网络进行监控和窃密,以及系统的对美实施所谓政治战的各项行动的描述;

第五,构建在此基础上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这一所谓对华新战略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如何解决先入为主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之间如何匹配的问题;作为其仿效对象的乔治·凯南,不仅写过《苏联行为的根源》,在入主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一职后,凯南还在1947-1948年间操刀过对当时中国内战的形势分析,得出了内战中国民党必然失败、共产党必然胜利的结论,并提出了著名的“从中国大陆脱身”的战略构想。

更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被尊崇为“遏制战略之父”,但根据新冷战史学家盖迪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凯南最初设计的对苏冷战,与最终美国政府实施的遏制战略,存在着显著的落差;最终,凯南的选择是离开国务院,重新回到高校,以研究者而非政策规划或者执行者的身份,继续对美国的外交进行研究。

而蓬佩奥、斯金纳亦或者是班农,根据国际关系相关领域学者已有的分析,他们显然在学术研究能力上并不具备复刻凯南的知识储备与必要的研究能力;就已有的文字材料等进行的初步阅读就可以发现,蓬佩奥、斯金纳以及班农这批人,与其说是想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真实有效的对华新战略,不如说是想借着凯南的名气,扯着“X文章”的大旗,用看上去很有些来头的话语,去包装一套本质上是陈词滥调的说法,兜售一些基本上与这个时代的常识在本质上格格不入的过时看法,将某种基本上属于受迫害者妄想的只言片语,包装到所谓对华新战略的名义下。

大多数情况下,一如班农在多次演讲中表现出来的那样,那基本上是一些哗众取宠词汇的堆砌,受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讲者内心的焦虑、紧张和不安,同时体会观点之间的跳跃、自相矛盾、没有逻辑以及建立纯自以为是基础上的胡言乱语。

可以预计的是,“X信件”相当多数的篇幅,将用于“削足适履”,即将中国“解释”成为一个他们眼中的挑战者,将西方经典地缘政治的三大理论“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与冷战时期解释所谓苏联全球意识形态扩张的基本讨论结合在一起,配上5G、人工智能、华为等具有时代性的词汇,来构建一个中国对美国构成全面威胁的所谓认识和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应对战略。

而真实的中国,无论是中国真实的利益需求,亦或者是行为逻辑,又或者是真实而非臆想的决策风格,以及更加重要的,与1940年代“X文章”问世时近似截然不同的国际环境,注定要被淹没在刻板印象和陈旧的意识形态化的话语碎片之中。

这无疑是令人感慨的,从全球看,这有些类似1945年的德国,希特勒的核心决策圈在那个时候已经变成需要依赖星象图的解释,来预测曾经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的前途和命运。对中国来说,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当初触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关键导火线之一,是巴黎和会上,原先预料应该在和会上支持中国合理诉求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因为日本以不加入国联作为筹码,转而反过来谋求说服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接受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无理主张;100年前这样出卖过中国的美国,在100年后,谋求复刻美苏冷战的逻辑,来应对在全球化进程中快速进入崛起轨道的中国;不能不让人感慨。

历史老人除了喜欢偶尔给人手动滑稽一下之外,整体来说是公正和公允的,再过个几十年,人们回过头来看,会发现这种基于刻板印象而进行的战略复刻,不仅无法挽救濒临衰退的美国霸权,反而会加速带来一个新的世界,作为一种理想和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出多少有些滑稽的闹剧的衬托下,正日趋在前方,闪烁着充满希望和未来的光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周雪莹
中美关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