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美国的活化石们醒醒吧,这份更长的电报,不及格!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2-06 08:33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我又要看稿子了,这次的稿子是“一份更长的电报”(The Longer Telegram),副标题是“朝向一个新的美国对华战略”(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

这份稿子来头很大,是美国一个比较有名的机构——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战略与安全中心所发布的。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个机构名字应该就是为了纪念老布什政府时期的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当时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老将军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战略家,而且在特殊时期为中美关系作出过极其特殊的贡献。

出于某些原因,这份稿子的作者把自己称为“匿名者”(anonymous)。但是我必须要说,看完这份试图复制冷战时期欧美国家所谓战略经典的“长电报”(The Longer Telegram),我想老将军如果真的听到或看到这篇报告,大概会像现在流行的玄幻小说里面的情节那样:老祖宗揭棺而起,把不孝子孙带到泉下去好好教育一番。

为什么这么说?这一份被寄予厚望、试图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构建的一份全新美国对华战略报告,甚至能够像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战略那样在半个世纪内影响美国对苏战略,进而帮助美国在相当程度上赢得冷战的战略界传世之作……唉,直说吧,作者播下的是龙种,但收获的是跳蚤。如果这是一份作业,学生把它作为一篇论文或者研究报告交给我,作为老师,我给他的分数不会超过60分,而且是极度勉强的,为了避免刺激他脆弱的心灵。

极其讽刺的是,据说这份报告是由非常资深的、熟悉中美关系的人所写,并且得到多方一致好评。照说大西洋委员会也不是一个“野鸡委员会”,如此看来,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着实令人担忧。

从这份报告及其发布情况来看,在美国的智库中,一批并不了解情况、质量非常低劣的研究者正占据着相当重要的舞台,把握着至关重要的平台、位置或资源,并且源源不断地利用各种方式向华盛顿的决策机构输入一些荒腔走板、不及格的作品。无怪乎中美关系在持续向下走,这当然是一种很特殊的风险。

先说一下名字。“更长的电报”——The Longer Telegram,而作者自称Anonymous。说白了,他在玩cosplay。什么叫cosplay?先按下不表。我先说一下所谓的Long Telegram。它是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代办乔治·凯南对美国国务院一份电报的回复。那份电报给了他一个很简单的任务,就是问他对于苏联对待美国提出的欧洲战后重建方案等问题持怎样的态度、如何看待美苏关系等。

这里的一个背景是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接手白宫,同时二战结束后共同抗击纳粹的安全需求在美苏之间不复存在。美国认为自己要主动调整对苏战略。当然,它认为这是由于苏联的行为所导致的。在此过程中,应该怎么调整、如何认识理解苏联的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华盛顿吵成一锅粥。乔治·凯南把握住这个机会,洋洋洒洒地发挥出一份长电报,写了8000字。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1947年7月,他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用了“X先生”的笔名。因为他的长电报发回美国之后,被当时的国务卿马歇尔将军一眼相中,于是就把他调了回去,在美国海军学院当了半年副院长,教授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教战略分析。美国国务院还专门新设一个办公室,叫“国务院政策设计办公室”,请凯南前去担任主任。

在这期间,他用笔名写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构建了一个后来广为人知的对苏战略。在这篇文章中,他讲了这么一个概念,就是苏联对于自由民主世界所施加的压力可以通过警惕而精巧使用的所谓“contours”予以有效遏制(contain),也就是所谓“遏制战略”。苏联解体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发挥作用,而且他本人也因为在遏制战略中隐约预测到苏联可能因为内部矛盾而走向解体的这一过程而名声大噪。

乔治·凯南

如今,就在苏联解体30年之际即将到来之时,一个更长的电报(The Longer Telegram)被抛了出来,作者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中的勃勃雄心显而易见。他想复制乔治·凯南,也就是“x先生”的文章,他自比乔治·凯南,以为可以像他那样为今天再次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政府提供一个宏大战略,简洁清晰地帮美国政府认清复杂的中美关系问题,最后给出一个逻辑圆满、操作简单、且头头是道的解决方案。但是,他有没有乔治·凯南的水平呢?

他写了80页报告,仅摘要部分差不多就和8000字的长电报一样长。实话说,报告水得很。他想复刻“经典”,先不说过去那份报告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至少在欧美战略界,乔治·凯南那套东西还是不错的。但这份新的报告,我说得直白一些,就像注了水的某种动物肉,质量低劣得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陈腐的世界观。这位老兄继续活在过去,认为2021年的世界仍然和美苏在1946年的世界没有本质区别。他明确说自己就是要复刻X先生的文章,说明他只有一种世界观——冷战的世界观。2021年了,他看待中国与美国仍然用冷战思维,仍然无法区分今天的中美与当时的美苏有着本质区别、区别大到什么程度。把冷战框架套过来就是错的,这点都不知道,很蠢。

当然这种人不可能是蠢蛋,他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蠢,就不可能获得这个位子,也不会有这个关系、写出这篇文章来发表。只是他脑袋里面的世界观是陈腐的,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与今天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甚至拒绝调整自己的认知,而继续坚持。

第二,方法论是陈旧的、过时的,就是非常简单的机械两分法。在他看来,中国代表一种对美国为主导的自由民主世界的“威胁”,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我且不说这个世界能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区分,当这份报告出台的时候,欧美发达民主世界在抗击新冠疫情、应对国内民粹主义的冲击和挑战、处理全球治理全球化进程中的成本和收益这三大问题上遭遇严重挫败,而作者居然还在谈什么民主阵营,把自由民主阵营当成一个完美的模式(model)。不管生理年龄是大是小,这种西方“老先生”闷在自己的世界里,彻底失去了看待世界以及承认世界变化的勇气。

第三,内容质量是低劣的,这体现在生搬硬套。教国际关系最头疼的是遇到一种人,自认为懂国际关系,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复读机。他了解一些概念、词汇、框架,但不懂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他只会强行搞对应。

比如我要怼的一个人,她是在美国的年轻女性研究员Elsa,在新美国安全中心任职。前两天,我在一篇访谈中看到她的观点,特点是懂中文,会跟你抠字眼。比如,中国有一项政策叫“军民融合”,然后她跟你抠什么叫“融合”,她说中文里面的“融合”是氢弹的核融合反应,就是说中国政府要让军队和民用技术融合起来之后,嘣,像造氢弹一样去做。这套解释看上去严丝合缝,“脑洞”清奇,实则驴唇不对马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然,这种比较复杂的中文他们听不懂。

这位老兄一模一样。他知道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政党,接下来脑补共产党是怎样的马列主义政党。他会把斯大林时期苏联共产党在美西方宣传画中的刻板印象再double一下拎出来,然后说今天的共产党还是这个样子,以此来认识和理解今天的中国,这是这篇文章当中最糟糕的地方。我甚至怀疑,这部分的材料不是他自己搞来的,是有人给他的。要么是像Elsa这样的外国人,就是那种懂中文,但其实不懂中国的。

就像今天,有一个老美兴冲冲过来问我:“你知不知道有一个东西叫clubhouse?”我说,那是什么?他说,自己对那个东西感兴趣,因为有一堆中国人冲进去在上面讨论政治问题。我想,怎么会出现这种社交软件?他推给我一篇文章,说clubhouse上了新浪微博,然后一群中国人进去讲政治问题,为了逃开过滤等等。

后来我再去一看,不就是因为马斯克带了一下货吗?写文章的人完全不知道名人直播带货有多大效应。你去比较专业的分析媒体,像彭博之类的媒体上去搜索一下看起来如日中天的东西,结果也就三四条新闻。资本市场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因为它就是一个泡沫,一群炒家在炒。然后,我拿给那位美国朋友看,他说:“原来是这样,我是不是高估了?”Elsa就是这种腔调,美国人给的材料,见风就是雨,往往南辕北辙。

第二种情况是像余茂春那样的人,他开了一个头,去抱共和党大腿。现在民主党上来,还有另一帮中国人抱民主党大腿。这些人、尤其是一帮早期跳船的家伙,给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是,第一他们理解的那个中国跟今天的世界和中国,乃至今天中国发展所经历的路径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非常有限,受制于他们自己的知识文化乃至利益背景。去年一年,美国在病毒问题上对中国指指点点、持续搞污名化的时候,就有这些人在背后煽风点火给材料,自称研究员但其实什么都不是。

这些人在给出材料的时候,对有些事情挺了解的,他们了解美国人的自大傲慢跟自以为是,于是就顺着那个路子,投其所好。当然,在严肃的战略分析中,就会构成非常明显的偏差。基于错误认知驱动的分析、搜集、整理,最后得出的是彻底错误的结论。

上一个例子是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内造出化学武器。现在这份东西就质量而言,还不如萨达姆那份报告。在关于今天中国的认知部分,彻头彻尾是错的,一点不着边际。对于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共产党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民众和共产党的关系、共产党不同的领导人——从第一代领导人至今——在中国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前后政策的延续性……凡此种种我们写在教科书、报纸、政策文件中反复在讲的东西,他根本就没看明白。

最讽刺的点就在这儿,我们把牌摊开了放在他面前,告诉他我们的真实情况是怎样,他就是不信。然后把从不知道哪些角落里面拿到的一些道听途说、不知所云、神神叨叨,甚至精神状况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反共反华消息来源奉若至宝。比如,香港某些媒体发布的小道消息就是一例。

当然,在美国历史上这不是第一次出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批人跑出去了,他们不想去台湾,大陆也不待见,就跑去了香港。美国人觉得这批人比较中立,特别相信这些人讲的谎话。于是就惹出了这样的笑话。

有位老兄大概以前是国民党反动派,有点军队背景,但也不是老蒋嫡系,跑到香港去了。一帮美国人带了很多钱过来,被这位老兄忽悠得晕头转向,他说:“我有20万部队在深圳打游击,你给我多少钱,我就怎么怎么样。”美国人投了不少钱,他拿到以后天天在九龙和新界泡娱乐场所,喝茶、聊天、打麻将,对外却说自己在深圳打游击。所以,蠢,一蠢,再蠢,蠢个没完没了。

这份东西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关系、中国领导人在中国战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乃至提出的所谓极其机智漂亮和优秀的答案,就一个字来形容:蠢。蠢不可及。当然这背后是坏,这种坏是居高临下的傲慢和自我中心主义。

这份报告是一份政策报告。有人说,人家不是搞理论的,是做政策性研究的,搞实务的人一定有其可取之处。检验一份好的政策报告要看它的结论部分,我可以告诉你,它的结论是不能看的。为什么?有三件事:他所谓的避免中国穿过美国的红线、他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今天的世界。

首先,他为美国设置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就是继续像二战结束以后那样,在今天的世界继续保持在自由世界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不可超越的领导地位。可能吗?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由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我要提醒一下这位外交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兄,去看一看克林顿政府出的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面反复强调一个概念,就是由一个单一国家在国际体系中长期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例外,而不是常态。这是美国自己的战略学者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如日中天、几乎最辉煌的时候做出的冷静而精准的判定。你难道忘了?文献工作没做好,不及格,知道吗?

第二,他不知道今天的美国在世界各地,包括欧洲国家心目中的认知。你自己是什么分量,什么形象?你自己没点数。现在谁还需要你美国来当老大?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撑死扮演一个所谓的“否定性的超级大国”,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特点就是一件事情它如果不想搞成,是有能力把它搞黄的;但是要搞成一件事,美国自己已经搞不定了,必须跟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合作。他现在不清楚这一点,对自己不了解。

欧洲国家怎么看美国?拜登宣誓就职之前,欧盟跟中国谈完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这就是欧洲对美国的直接看法,你指望不上了,我得有一个B计划,得跟中国把关系搞好。就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跟中国一起挣钱不香吗?跟中国一起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香吗?

今年是默克尔最后一次以德国总理身份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她表示,同意中国领导人提倡多边主义,反对在中美间站队。视频截图

美国现在动不动一方面讲跟中国要合作,还自认为很聪明地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国内某些特定的群体上;另一方面把中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行动界定为“美国必须不能让中国越过的红线”,你到底要干啥?你能做到吗?

可见,这位作者思路不清楚。但这真的是生理上的不清楚吗?不见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追求一种霸权性质的秩序,但霸权已经注定要为时代所抛弃。他还要脑袋一拍,得出一个美好的结论,根本不现实。他在结论部分有一句这样的话:没有理由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段真的把我给整笑了。他分析称,目前美国面临着中国的针锋相对,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也不是技术能力,而是自信(It's one of selfbelief),这真是笑死我了。

这份报告看上去骨骼清奇,脑洞大开,雄心勃勃,气势汹汹,实际透露出美国一部分牢记着冷战思维和冷战时期辉煌的“古董化石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他们慌了,不自信,号召美国要自信。他们认为现在美国不自信,咱们再去找“懂王”,MAGA。真的,看到这部分把我给整乐了。

接着还讲未来是美好的,愿景啊,应对挑战啊,这个国家必须带领它的朋友和盟友再次相信美国(In doing so, the nation must also lead its friends and allies to once again believe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well)。

此外,还要呼唤对于美国的真诚信仰。信什么?经济上,金融畸形发展,资本市场恶性做空机制诱发的动荡完全超乎管制能力之外。硅谷科技创新是很强,但所有的创新几乎没有转化为现实制造业的能力,多数成为金融市场上的噱头,持续地流失,产业空心化。

在全球客观形成的跨国产业链当中,面对最主要的枢纽节点——中国,美国又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战略利益而拼命打压,把和中国之间的产业链链接——越来越重要的动脉级血管,自己拿刀戳,想把它戳破。要知道,这对美国是动脉级的,但对中国不见得是。

军事上,之前有司令出来说要搞什么核战争,非常嚣张,但面对新冠疫情却束手无策。动不动来搞航行自由,搞完回去又多几个新冠确诊病例,而且军方内部新冠确诊病例数据居然还不许报。

政治上,对于冲击国会山的人,有人说是右翼,此后左翼把他们追杀成什么样子?至于文化多元化,是最近软性毒品合法化的那种多元化吗?

要拿什么相信你啊,美国?究竟哪来的自信让你觉得今天的美国还允许复刻乔治·凯南时期的遏制战略?这是何等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无知?这是何等的可笑?

这份东西扔了吧,在它付梓之日,即是死亡之时,这就是个笑话。

美国现在的衰退,弗朗西斯·福山讲的政治衰朽,现在看来是全面的。大西洋委员会连鉴别能力都没了。这份东西就不应该发出来,应该放在Reddit这种阴谋论爱好者论坛上,说不定那些QAnon“懂王”的粉丝会疯狂支持和喜欢,就像他们相信“懂王”那边的服务器被美国军队抄掉了是一样的。

在我们即将过春节的时候,老美用这种方式送来份礼物,展现出今天的美国“多样性”的一面。但事实上,他的行为反复证明了一件事,一个朝着霸权和强权的道路前进、坚决不做出任何调整的美国没有前途,这条路注定是走不通的。

好,我们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美国 中美关系 遏制中国 冷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