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语道破:“你们想我了吗”,高调复出的“懂王”想干嘛?

来源:逸语道破

2021-03-02 11:06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视频/逸语道破】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逸语道破》的加更。加更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不能再“鸽”了;第二,开学了,需要正常工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懂王”又回来了。

这位史上最活跃的、在任时期创造了无数笑点和材料的美国前总统在度过了一个最大的政治上的劫难(2021年1月6日他的支持者们风暴般地席卷了美国国会山。现在有人说那些人不是他的支持者)之后,躲过了第二次对他的弹劾。这创下了很多历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个被弹劾两次的总统、第一个两次都没有被定罪的总统、第一个被弹劾的前总统等。

他出现在了美国的2021年保守主义政党行动大会上(CPAC 2021)。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焦点。人们看到了一个标志性的象征,一个“懂王”特点的小金人。无数人疯狂地与之合影,“懂王”也不负众望地再度展现了他的“演说天赋”。

有一说一,这位老兄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展现出了自己的两个特点:第一,他真的不擅长去推行一个系统的战略或者政策。他入主了白宫,用四年时间证明他在这方面做得真的挺差。

第二,这老兄再度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天才的演说者和天才的政治活动性人物,是一个自带背景音乐和气场的政治选秀明星。这点是当之无愧的。你如果把“懂王”和“睡王”的视频放在一起看的话,效果会扑面而来,都不用去看内容。但是,这次的内容引发了各方的关注。

看了他的那段演说之后,大家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第一,“懂王”成为美国保守派政治思想、政治行动和政治力量凝聚的核心或者标识性符号的迹象非常明显。这次会议之前有过一个民意调查,就是如果“懂王”另外去组一个政党,他的支持者会怎么办?大体上有将近70%,甚至更高比例的支持者愿意跟随他离开共和党。

所以,在会上被问了“你是不是会组建第三政党?”之后,“懂王”说了一个非常符合他人设的答案:我不选,我都要。这什么意思呢?第一,这表示他不会另外组党。简单的政治常识和逻辑告诉他,如果组党就意味着共和党的基本盘和“懂王”支持者共同构成的集合会分裂,而分裂以后的任何一个团体的人数都比分裂之前要少。这样一来对“懂王”无疑是不利的。

第二,他说,我们已经有一个共和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党。我们这么多的人数只要团结起来,一定能够如何如何。也就是说,其实“懂王”再一次非常明确地向共和党的建制派高层发出了政治上的冲击跟挑战。

现在越来越明显的迹象是,除非以麦康奈尔为代表的共和党内建制派高层有什么异军突起的奇兵或者有效的方法,否则共和党变成特朗普的政党将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和无法改变的事实。以后,共和党推出去进行国内政治活动的那些人物在竞选过程中如果想获得胜利,都必须得到“懂王”光环的加持,必须得到“懂王”支持者在地上投票过程中的支持。

同样出现在CPAC 2021上的共和党参议员,比如泰迪·克鲁兹、汤姆·科顿以及乔什·霍利,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他们坚定不移地用不同的方式和话语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号,就是对“懂王”的效忠。像克鲁兹就明确说,他们这次CPAC 2021上的一个主轴就是这些共和党人要团结起来,对抗民主党彻底消除过去四年里特朗普在华盛顿留下的痕迹。他说,“懂王”哪儿都不会去,他就待在这,不会离开,也不会被消除。

泰德·克鲁兹在CPAC 2021上演讲(图源:YouTube)

毫无疑问,如果让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共和党整体会倾向于更加保守,更加反映美国国内会日趋膨胀的保守主义倾向在政治上的“组装”。双方会形成一种共振。

基层的民众会因为他们的一些诉求和主张得到政治人物的回应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主张;而那些希望把这些持有保守主义倾向、情绪、诉求和行动能力的基层民众转化为自己筹码的政治人物,也会在政治观点的表达、立法、战略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等过程中不断表现出自己保守化的倾向。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持续互动、正向反馈、不断自我加强的发展趋势。

这对于美国政治当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会进一步铸造民主、共和两党为代表的美国国内政治派系的两极分化,而不是向中间的弥合。这种分化会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对立,再加上美国这种竞争性的政治制度结构,双方在推行政策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自身在竞争性政治结构当中的得票。因此这种差距的扩大会变得非常明显。

第三个,“懂王”对于拜登政府作了一个点评,这当中也贯穿了CPAC的另一个主题,就是“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这个词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求美国在国际战略、对外政策以及全球利益当中把美国的国家利益放于优先的位置。

二是在国内政治当中,“美国优先”可以解读为“美国人的利益优先”,这就涉及到一个更具有政治敏感性的问题:谁是美国人?这里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和外部移民的关系,二是美国内部不同族裔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懂王”和“懂王”的支持者来说,在种族或者族群身份等问题上,他们偏向于他们眼中认定的美国人。相当大程度上,这指的是白人群体,是那些自认为在美国民主党这样的国际主义者谋求开放战略当中受损的群体。

对拜登的批判是,他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总统执政一个月最糟的记录,成功地让美国从第一(first)变成了最末(last)。对于拜登签署的行政令,特朗普用了一系列的“反”:反美国、反民众、反能源、反工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这种批判与现场民众狂热的回应形成了一种正向的反馈,显示对于这些政策持显著不满态度的美国民众的政治诉求和表达在“懂王”这样一个政治人物上得到了体现,而“懂王”也非常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对于政策背后不同的发展方向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取舍。比如说,“懂王”重点批判了能源问题。他明确告诉大家,你们都认为拜登也许能源政策处理得还不错,不,这位老兄完全不懂能源,他的方式就是让你们统统失业(out of business)。我想这边的“优先”指的是化石能源工业,就是美国国内的页岩油、天然气、还有煤这样一些传统的、不符合拜登所在的民主党一方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控制等一系列主张的产业。

另外,他非常巧妙地用政治煽动的方法对拜登的新能源政策进行了攻击。他把清洁能源问题聚焦于其中极具外观识别度的一类东西:风车。他说拜登在能源上的希望就是那些吱吱作响的大风车。这种风车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掉链子。也许就在你最需要电的时候停了,那怎么办?

对于具体从事能源行业的人来说,也许会有一千种、一万种理由对这种攻击进行驳斥,但是在政治博弈和政治传播的过程中,特朗普这样一种言简意赅、有鲜明视觉符号的话语表达的传播效果是相当惊人的。

这也显示特朗普慢慢地把准了自己的定位。作为一个具有鲜明话语风格、强大政治亲和力和动员能力的前美国总统,他定下心来认认真真当反对党领导人去对现政府进行攻击的时候,火力输出是相当猛烈的。

第四,未来他要做什么也是一个引发各方显著关注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之前,参选过美国总统的参议员米特·罗姆尼说过这样的话:2024年特朗普如果要冲出来选美国总统,至少他赢得共和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没有人在共和党内部能够击败他。

那特朗普是不是非常明确表达了自己2024年就一定会出来再进行选举的诉求呢?他的整个演说非常有意思,体现了被称为“素人”的政治活动人物凭借自己的直觉、本能、技巧进行的一种很有趣的表达。

首先,他明确指出,他现在的任务,或者共和党的任务是2022年的国会中期选举和2024年的总统选举。接着他说要带领共和党拿下参议院,在2024年将共和党的总统送进白宫。接着他抛了一个球:听众你们认为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问题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问了不止一遍。这时现场观众的回应就很有趣了,首先是大量的欢呼,其次是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名字。我猜“懂王”也许是在做一个微妙的试探,如果下面大喊you或者Trump,“懂王”不说被劝进吧,至少被拥立了一把对吧?我就是那么惹人喜爱怎么办呢?

但其实很有意思,有人做过民调,到那边去开会的特朗普支持者对他政治上的支持非常坚定,但是真的希望他再出来选的人大概是68%,这个比例是比较微妙的。为什么?因为它反映了一个现实。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我们不说2024年,我们看2020年“懂王”是怎么输的。

撇掉“懂王”自己的看法,这个我们后面会说,事实上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是一场喜欢还是不喜欢特朗普,支持还是不支持特朗普当总统的选举。站在特朗普对面的人是谁不是特别重要,甚至可以说不重要,只要不是特朗普就行。也就是说,当特朗普站出来的时候,他同时在两个方向产生了政治动员效果,一方是自己狂热的、坚定的、数量巨大的支持者,另一方是所有看特朗普不顺眼的力量。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弃他们之间本身的分歧,团结起来去把特朗普干掉。

这一点在已经去世的德高望重的美国共和党前参议员麦凯恩所在州最终的选举结果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因为特朗普言语上对麦凯恩不敬,所以他的遗孀在选举过程中站出来,明确要求他所在州的选民不要去支持共和党的候选人特朗普,导致特朗普在那个州是翻车的。

讲到这里,2024年总统选举的时候,特朗普其实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第一,他自己出来选。利,他可以带着自己的支持者出来选,弊,他把自己的反对者全部动员出来。

第二种情况是有一个人得到了特朗普的加持认证,被认为是他的代言人。这个人去选总统,然后特朗普当一个影子太上皇,在幕后控盘,这样做的好处毫无疑问是比特朗普自己出来选要容易得多。但是坏处是会极大地挑战特朗普的政治智慧、技巧和耐心。他是极具个人表演欲望的家伙,能不能心甘情愿做背景、当垫脚石把人给扶上去?这是要画一个巨大的问号的。

如果他真能做到这一点,说不定还真挺吓人的。你想想看,他自己凭借着自己的声望,又不受华盛顿内部政治游戏规约的约束,作为一个政治符号能进行民众的集结。但他就不能“爽”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在白宫成为世界目光关注的中心。那个人进了白宫以后,无论如何政策一定是从白宫里面出来,特朗普也不能真的把手伸进去,那也会带来很多麻烦。

可想而知的是什么?从现在开始到2022年或2024年,围绕特朗普的缴税、跟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在任上的一些具体政策等都有可能为特朗普在政治上减分、或者甚至把他拉下马、给他一个刑事司法记录,让他从此断了政治生涯而进行的一些博弈也会有一个持续井喷的态势。

而围绕选举,你会发现有一件事情估计在美国国内政治的实践或者历史演进中也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到现在为止,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在话语上坚持认定2020年总统选举的结果是不接受的。他们坚持认定就是特朗普赢得了选举,然后民主党人用不当手段偷走了选举结果,偷走了他们的选票。

特朗普在选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打了中国一刀,又用了“中国病毒”这个词。民主党人以疫情为理由在选前修改了选举规则。特朗普坚持认定对于选举规则的修改没有得到各州立法机构的认可,因此是非法的。当然这个表达是有问题的。

按照美国的传播标准来看,这属于所谓的“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的信息”,但是作为一种政治操纵的手段,“懂王”坚持咬住这一点不放,这行为所引燃的特朗普支持者的狂热情绪一定会在相当程度上激化民主、共和两党的支持者在选举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摩擦。

事实上,有消息显示,共和党已经开始从中汲取2020年选举的教训,从现在开始着手在州一级形成一系列新的法律措施或者政策,以确保对选民身份进行严格的限定。他们为投票增加了一些额外的门槛,确保在他们看来不具备选举资格、或者更加亲民主党的选民不再能够用这样一种规则在选举中获胜,尤其是限制委托他人代投或者邮寄选票。

除了州一级,共和党应该在全国范围成立了“选举一致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Election Integrity)。它会聚焦程序上的安排,确保共和党不会在程序的博弈上再输给民主党。

让我们回到CPAC 2021。它是特朗普在离开白宫,躲过国会的第二次弹劾之后,第一次在正式的、公开的政治场合中的抛头露面。他所进行的那番演讲非常清晰地显示这位美国前总统不甘于寂寞、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想再度回到美国国内政治活动的正中心的想法。

而由于他本人所具有的庞大的政治动员能力、他的海量支持者群体在美国国内竞争性选举政治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跟价值,他自然成为一个有号召力的凝聚中心,会吸引像以泰迪·克鲁兹为代表的中青年一代的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政客,以及对华战略当中的鹰派,甚至极端鹰派,向他进行靠拢。

这里比较典型的是政治资历很浅,但是在政治态度和政治手腕上非常坚决的共和党青年参议员乔什·霍利,他现在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在对中国战略上强硬得一塌糊涂,而且在美国国内政治中也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保守化主张。

乔什·霍利在CPAC 2021上演讲(图源:YouTube)

这突出表现在如何看待、认识和理解以脸书、推特、谷歌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以及这些企业和民主党他们所认为的华盛顿建制派,还有所谓的“深层政府”(deep state)之间的关系。用乔什·霍利的话来说,媒体化的企业和政治上、金融上的寡头合谋,正在威胁美国传统的保守主义价值观,不让他们说话,删掉他们的账号,甚至让一些保守主义的移动平台下架。

但是他也一反以往坚持小政府大市场的传统共和党保守主义主张,认为面对这种超级媒体,要出一个大政府,或者强势政府,由它去限制它们的行为。这种管控在价值理念上与传统民主党与传统共和党的自由保守主义理念相距甚远。这也是一种具有反讽意味的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再度看到美国国内政治将进入一个充满戏剧性的阶段,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由极具个性特点的前总统特朗普的政治性高调“复出”所带来的,但实际上其背后所隐含的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化。这种变化涉及方方面面。

一言以蔽之,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美国政府治理能力的显著下降、调试能力不足、外部不确定和负面风险性因素的冲击跟叠加,再加上党派之间的极化、撕裂、恶斗、互相投反对票的这样一种否决性的体制,缺乏达成共识、妥协的有力的领导人等,是所谓美国政治的衰朽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将看到一个持续走向相对衰退的霸权,以一种极具个性化和不确定性的方式,释放出各种各样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可以对此持续观察,今天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徐俊
特朗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