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聊聊“上桌”、AI和台海,昔日霸权今何在?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3-02 09:24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到本期的《逸语道破》。这期从比较宏观的视野聊聊近期的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布林肯的“餐桌论”。今年慕尼黑安全峰会上有一个类似于圆桌论坛形式的活动,主持人问了布林肯一个涉及中美战略竞争的问题。布林肯的观点在之前也曾提及过:“在国际体系中,要么坐在餐桌上,是桌子边上的食客;要么就在菜单上,是属于需求的对象。”。这是潜意识的真情实感,他认为有资格坐在这张桌子上的,只有中国跟美国两家。而其他的一些中小国家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战队美国——美国在餐桌上就等同于他们同时也在餐桌上;另一种选项是成为菜单,成为予取予求的对象,任由美国选择“烹饪方式”。这种符合西方式外交的语言表达背后的逻辑是弱肉强食的丛林逻辑。

然而就像《潜伏》里吴敬中站长的那句名言:“原来想露脸的,结果把屁股给露出来了。”在后续的观众问答环节,有人提问,乌克兰94年的签了布达佩斯备忘录,乌方放弃从苏联继承下来的核武器来交换对于乌克兰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一种保障。而现在为什么乌克兰在菜单上,甚至已经变成“一盘牛排”被端上桌了。

美国总统克林顿(左)、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中)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朱克(右)于1994年1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三边声明后

当克里米亚半岛事情出来的时候,乌克兰方面就挥舞着《布达佩斯备忘录》,不是向俄罗斯,因为他知道这张纸是挡不住俄罗斯的,而是转向美国政府。乌方不但相信了美方的承诺,甚至为了加入欧盟,不惜把亚努科维奇干掉,如此赤胆忠心,坚定地抱住了美国大腿,认为这个时候美方应该根据布达佩斯备忘录启动对于安全的承诺和保障,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讨个公道”,甚至是按照乌克兰方面对于布达佩斯备忘录的理解,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有义务帮它把克里米亚拿回来。但事实并没有如乌克兰所愿,美方给出的解释是其领土和主权完整没有受到核武器的威胁。

同样,俄乌冲突爆发的时候,乌克兰也向美国挥舞过布达佩斯备忘录,美国的做法是让那些在“餐桌”上、被罩着的小弟,按照霸权的方式去把它拿下来。美国可以给钱、枪、武器,可以给海马斯等“灭俄神器”,但是它不会亲自下场,甚至北约都不会亲自下场。

对于乌克兰问题,布林肯提及拜登政府取得的成绩,提供的援助——俄罗斯变得比现在更弱了,这就是成绩。第二讲共和党使坏,没有及时的提供援助是会有问题的。而北约是一个防御性的联盟,因此未来的乌克兰不需要担心,虽然上了菜单,但可以帮你变得更安全、更强大,除了丢了的地。

布林肯想用这种方式去展现美国作为霸权的霸气,它制定了一套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安排下了这张“桌子”,虽然现在中国也来到了“餐桌”边,这是始料未及的,但美国认为它有办法去摆平,但是其他国家要是不跟着美国,就要落入“上菜单”的结局。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衰退的霸权,美国没有办法单独或者是带着自己的盟友去坚定地、让大家能够信服的方式兑现承诺。当然美国自己的逻辑自洽的,它可以重新定义成功。

第二个问题就是美国的霸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实现自己的成长?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技术革新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去实现生产力的释放。如果一个国家在历史漫长的进程当中,能把握历史前行的方向,站在潮头,它就会崛起,就会进入国际体系的前沿,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实现重大的变革。

不是说中国现在已经是超级大国,而是中国国力从1840年以来,从1949年以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反复地在向我们证明一点。我们是从变成一盘被列强分食的菜肴的命运当中慢慢去改变,然后现在又能够坐在餐桌边。当时历史上还有一块肉被剌下来,到现在还没能没拿回来——台湾。

美国霸权的衰落在两个维度上表现得非常清晰。第一个维度就是美国的国内政治。2024年美国大选已经变成了一场全球瞩目的重大政治事件,但这个事件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与坐在“餐桌”上能够有权“点菜”的美国不相符的现象,这种变化就是非常彻底的、清晰的、明确的美国制度性衰朽的体现,如找不出像样的候选人,两个老先生——特朗普和拜登要打第二场,各自的毛病非常凸显。

第二个维度表现在科技领域。我的微博上发了一个回应最近很热的跟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相关唱衰中国的论调:从1997年IBM推出深蓝在世界象棋大赛当中战胜人类棋王开始,包括AlphaGo在围棋当中取得胜利,然后到Chat GPT,然后再到Sora,每一次迭代和更新都说是美国领先中国和中国就要完蛋了。但美国有没有任何一任政府说这些伟大的技术创新是美国产业战略取得成功的结果,是政策取得实质性绩效的证据?大家天然认为这其实是不相关的。

有人可能说美国政府是不管经济的这一块,但至少到拜登政府这一侧,沙利文在22年布鲁金斯学会讲,美国之前没有有效的产业战略,没有能够占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形成一种产业政策。拜登政府也拿出了《芯片与投资法案》去推动美国国内的产业发展,当类似于Sora、Open AI、Chat GPT在人工智能领域,至少在舆论和认知领域代表技术发展最新前沿成效的时候,有没有人把它归功为美国政府的政策?如果是没有的话,那么需要问的一个问题,美国在忙什么?

《芯片与科学法》的颁布促进了对革新的十几亿美元的投资,进一步证明从一开始讲需要“先进制程芯片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么一个宏伟的产业政策变成了纯粹意义上的选举工具。它用来标榜自己取得成功的点,不管是募集的资金,资助的项目中的特点,如使用脱碳能源、太阳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从社区大学里面去进行投资,培养从0开始10周培养产业工人。与其说是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政策和产业领域的战略文件,不如说从政治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上来说,它是一个选举战略和选举工具,严格服从和服务于在选举中获取直接选票,而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只是一个名义。

格芯在中国没有工厂的原因,不是因为它太先进不到中国设厂,而是它要到成都去设厂被嫌弃了,因为它是落后产能,而不是先进制程。然而这个东西反而在美国拿到了补贴,这是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前沿方向、知道信息技术革命生存规律的政府应该拿出来的产业政策所合理资助的目标吗?它是需要被淘汰的。政府用行政命令进行资源调配去扶持这样产能的时候,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围绕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都表明了,这样只会制约竞争,约束它自身的发展,不利于生产力的释放。这是一个产业问题,但反映了政治问题,是一个国家在面对生产力变革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政策和态度。

英伟达创始人和CEO在迪拜开世界政府峰会说,各国家要建立主权的AI中心。对于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来说,它拥有真正意义上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从一个市场获得大量的利润,支持高额的研发投入,确保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然后在这个市场上继续获得更高的利润,从高收入到高投入到高产出,形成这样一个“三高”循环。

而全球对英伟达的先进产品最大的单一市场,以及用这种先进产品搭载先进云计算服务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国,而美国说这些产品不许卖给中国,甚至将来会出现用这些产品搭建的云中心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能接受中国的需求和服务。它在切断这种循环,用来维系霸权,能让美国的霸权以一种相对落后的状态延续更长的时间,因为它客观上会压制中国发展的速度,但中国会继续赶超。

对于美国本身来说,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美国霸权的持续衰落,因为这种维护霸权的政策会削弱支撑美国霸权的核心。美国的创新能力需要实质性地去变现,当卖产品能够带来最高利润的市场被切掉了之后,还有另一条线可以支撑,就是美国的金融、美国的股票,所有的技术创新转化为金融炒作的理由,成为金融题材,成为支撑股价昂扬的技术。

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叫《推特治国》,里面讲了所有欧美国家、保守政党都会面临一个“保守党困境”,就是当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保守主义政党都会面临贫富差距。整个社会分化成两部分,一部分数量比较少,但攫取大量财富的阶层;另外一部分数量比较多,但不具备大量的财富,有强烈民粹主义和不满情绪的。从选举政治上来说,他同时需要金钱的支持以及选票的支持。而今天美国出现的问题就是他没有去压制、去减少贫富之间差距的分化,因为这种压制意味着对美国金融板块整体性的约束,他选择的是拥抱财阀政治,解决经济来源的问题。而拥抱了财阀政治之后,解决选票的方式就是鼓励民粹主义,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于是特朗普出现了。

在古典的政治学当中,像特朗普这样的政治人物,叫做投机主义的政治野心家和煽动分子。他有非常强势的煽动技巧,今天看到特朗普面对美国民众的讲话,是纯粹意义上的政治煽动,激发负面情绪,放大矛盾,从中去攫取自己的政治资源和政治支持。这种政治操作手法对国家总体来说是一种损害,因为它会导致群体之间的撕裂,激化、加剧社会矛盾。当然任期结束,哪怕洪水滔天。特朗普充其量做满8年,但美国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不能走的,政治精英不可能告诉民众,过去8年的煽动从此翻篇,它会累积、迭代、示范、形成生态,会让美国政治精英朝着错误的方向持续前行,而最终不断自我极化的美国,最后的代价就是消耗掉美国霸权,整体性实力的持续下降,包括在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军事力量上。

接着讲到中美战略竞争,最近在金门发生的事情很多人讨论,金门在整个台湾问题、在中国的历史当中都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整个事件之后美国人在说什么,在做什么,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些东西都不用看大陆这边的分析,我们看岛内的分析就知道了。

岛内现在对于美国有比较清晰而直白的认识,去年他们挑新的最高领导人时有一种理论,就是所谓“倚美论”。美国现在在乌克兰陷入“持久战”,今天的美国有多少闲置资源可以往岛内去投?

反华的加拉格尔因为在美国众议院投票弹劾拜登政府的国土安全部部长时跑票,基本上政治生涯完蛋了,确定他今年不会再去从事国会议员的竞选,临走之前被戏称为“毕业旅行”,又窜到那边说让这个岛替美国去生产155毫米的火炮。美国登上世界霸权舞台的成名作是二战时期美国作为民主阵营的兵工厂,民主阵营在外面打架,需要的弹药我一家包了,要多少我生产多少。最出名的美国工业能力的案例,就是生产出来的运输船比德国纳粹狼群打沉的要多得多,真正意义上的“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用产能把你淹掉,这才是真正完整形态的美国霸权。现在,这种形态的霸权被美国人在冷战结束以后30年的时间里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消耗到了这样的程度——现在讲拿出多少亿美元是没有意义的,大家关注的是多少发炮弹能够可持续、稳定地进行消耗,而不是蜻蜓点水地去投放几个昂贵精准的武器。

密歇根州立图书馆的民主兵工厂历史展示区(图源:维基百科)

所以,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是一个涉及双方总体实力的、战略级的马拉松。未来双方的实力的对比,当下也已经清晰地展现出来。当金门渔民被台湾所谓的“执法船”野蛮撞沉、撞翻导致人员伤亡,美国仅仅站出来呼吁一下,一边说一些片儿汤话,一边在乌克兰那边持续放血,另一边放任以色列在那搞事儿、消耗。不要说直接开打,就说美国能不能再接受第三个地方的局势的持续紧张?美国在最巅峰的肯尼迪政府时期,“承受一切代价,反对一切敌人,在世界范围内确保自由和繁荣”的时候,当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就是两场半战争,亚洲开一场,欧洲开一场,然后在中东或者非洲开0.5,大体上达到朝鲜战争这样的强度。

今天的美国不用一模一样地复刻2.5场战区级战争,即二战的时候美国在亚洲战区打日本,在欧洲战区打德国,不说这种强度,现在就欧洲的俄罗斯跟乌克兰,以色列跟哈马斯加起来只能算1.5的强度,美国在后面搞援助,将炮弹在以色列和乌克兰之间运送,就已经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在历史发展进程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正如20世纪90年代那本经典的书名《美国反对美国》那样,美国把自己给玩坏了,到处铺摊子,冷战结束以后搞历史终结论,疯狂地去消费冷战的红利,没有任何战略性的能力,放任自身的产业结构出现畸形的变化。社会国内的问题治理上面,国内讲毒品、非法移民问题都是自己生病,其他人吃药。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用一种建立在精细化的政治人物和党派精算基础上的思维逻辑和框架去进行所谓的治国方略的制定,这种东西是没有前途的。

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清晰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对俄罗斯的石油的制裁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你看印度买不买账。这次在慕尼黑印度的外长和美国的布林肯同台,讲起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问题,直接讲它要多个选择——美国在边上有何威望可言,有何实力可言,即使有优势,这种优势又有何用?

所以我们现在心平气和地讨论整个历史变动的大局势,处在“大争之世”,我们对此要有清晰直接明了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涌现出来的现象,不管是一个技术领域的新生事物,是一个战略上的事件或者某一项政策或者主张,这种东西永远不会少。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底线,做好红线,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走自己走的道路,迎来属于自己的历史上的时刻。

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周子怡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乌称俄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

“袭击将至?”乌克兰全民恐慌…

习近平同卢拉会谈:这是中巴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拜登批了:鲁莽的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