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第一颗原子弹的铀从哪里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0-19 09:46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俄罗斯明年的国防预算成了军界关注的热点。面对西方的冷淡、美国的进逼和东乌克兰的持续战乱,俄罗斯军队已经成了稳定俄罗斯西部势力范围的最后盾牌,然而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下跌,能否获得足够资金更新现代化武器却成了一大难题;本周四,中国迎来本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的纪念日,重温这颗代号“596”的研制秘辛,对我们看清中国发展核技术的目的与决心有着别样的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从哪儿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随后相继成功的氢弹试验和导弹核武器试验,则让中国迅速从“远东民主的威胁”一跃成为“人类和平的保卫者”,其影响至今仍然不可忽视。

在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之际,各大媒体纷纷以自己的形式回顾当时从无到有的开发历程,本周军评,我们就来谈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用的核材料的由来。

军事博物馆展出的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1955年1月,我国决定制造原子弹,当年2月,两支铀矿地质勘察队成立,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找矿工作。尽管我国的铀矿资源整体上并不丰富,但当年年底,勘探队还是在湖南郴州许家镇附近一个叫金银寨的山村里发现了中国第一条铀矿床,中国同时还在新疆、广东等地找到了几个高品位铀矿床,在这些矿床上,中国在50年代末开始建设第一批8座铀矿厂。

与普通人推断的不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材料并非从这些铀矿中产出——由于苏联援助的中断和专家的全面撤离,加上国民经济困难以及铀矿产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矿厂直到1962年至1963年才完全开工,而在更早的时候,几座精炼铀矿的预选厂已经投产。考虑到核工业所需的铀矿石数以万吨计,从铀矿石到浓度90%以上的铀-235又需要经过漫长的精炼浓缩,这些工厂里的矿石最终错过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铀矿的大致分布地点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铀原料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一整颗原子弹的需要。基于中国在1960年2月开始动工第一座石墨慢化轻水产钚堆的情报,西方推断中国会用核反应堆将铀处理成更多钚,第一颗原子弹也会是钚弹。但苏联援助的中断使得反应堆的建造陷入停滞,苏联只提供了反应堆5%的设备和40%的图纸,中国科研人员花了好几年才补全了反应堆的全部建设,直到1967年,产钚堆才投入使用。

至今很少的材料会提到,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正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

富有时代气息的《全民办铀矿》手册

1958年,负责核工业建设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提出了“全民办铀矿”、“大家办原子能科学”的口号。将成千上万的农民动员进了找矿队伍里。专业地质队向农民提供找矿用的闪烁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并教授农民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短短几个月内,这个“广泛的勘探工作体系”就完成了湖南95%地区的勘探工作。

 

 

 

随之进行的是全民采矿工作,除了几座正在建设的矿厂之外,数万接受了短期矿物采掘和矿物处理训练的农民矿工将其他发行的铀矿进行了开采。这一群众采矿的规模之大,以至于湖南、广东、辽宁等地近地表面的铀矿几乎被采尽,甚至许多经济价值不大的中小矿藏也被连带发掘。

后来脱离了“土法上马”的铀矿石分选

铀矿石浸滤的水池

不仅采矿如此,农民们加工“铀黄饼”的方法也十分简陋,这种方法由地质队教授,完全属于因陋就简。在广东连县的一处铀矿处理厂房里,所谓的车间就是几间草棚,左一间里并排竖立着五个大罐,里面装满了碎矿石、硝酸和硫酸。溶液从第一个罐流到第二个罐,然后流到第三个罐……每经一次物理沉淀,铀化合物就相对富集一次。最后,溶液流入一个埋在地下的容器里,再将这个容器的溶液倒入第一个罐,一直富集到最大程度。此后,再将这种溶液在另一间草棚里用大锅将其烘干……做好的黄饼成色各异,有黄的、黑的、灰的、还有暗红色的,他们就像普通食品一样,被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给矿冶局。一位负责收购的干部曾在火车站边的商店里发现随意摆放的黄饼,而周围的人全然不知它会产生巨大的辐射。

作为“大跃进”的组成部分,这种采矿从科学的角度看完全是浪费,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铀矿,消耗了大量酸碱等选矿材料,还因为没有环保设施和防辐射概念造成严重污染。当然,这只是后人轻松的非议,对于当时迫切需要核原料的中国核武器工业而言,这种混乱的大跃进在1961年前提供了150吨铀精矿(一说为163吨),保障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供应,将我国原子弹的研制时间缩短了一年。其中的得失自有后人评价,这颗原子弹却真正的“人民炸弹”。

在“全民办铀矿”的时代里,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为国家开采了不少铀矿石

铀黄饼正确的储存方法

此后,中国的核原料生产开始逐渐走入正规化,并开始同时生产武器级钚和武器级铀。作为一个真正的核大国,尽管中国的核生产能力与美苏相比差距巨大,但依然令人畏惧。媒体一直声称日本有可造数百枚核弹的核材料,但其实际储存的武器级铀和钚总量不到800千克,仅相当于西方推测的80年代中国核材料年产量的一半。据报道,中国1987年停止了武器级浓缩铀的生产。但由于我国攻克了氢弹技术,铀和钚只用于制造引爆热核武器的扳机,因此目前储备的武器级核材料已经足够我国有限扩充核武库所需。

至于核电站所需的浓缩铀,其原料则进口国产兼有,其生产技术也不断增加。在传统的气体扩散法被淘汰后,2013年中国宣布国产铀浓缩离心机在兰州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这种生产设备耗能更少、效率更高。虽然该设备目前主要生产核电用的浓缩铀,但其同样具备生产武器级铀的能力。

随着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服役,中国的核报复打击能力也全面提升,中国的核武库和核战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数以万计中国农民们从地里刨出的各种铀矿石。

俄罗斯该找谁要军费

近期,两条相互矛盾的消息让人们又一次关心起俄罗斯国防预算问题。本周四,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科莫叶多夫证实,2015年俄国防开支将达到创纪录的高点,超过32868亿卢布,比2014年多出8121.6亿卢布,按照俄罗斯本币计算增幅超过1/3;而就在上周四,财政部长安东•西路安诺夫在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说,俄罗斯无法再负担起庞大的军事开支计划。部分开支已经延缓,甚至需要削减支出。

 

 

 

近期的原油走势,决定了俄罗斯获取军费之困难

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对军队的需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迫切:由于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近来急剧恶化;美军和北约则频繁出入黑海和东欧各国举行军事演习;东乌克兰方面,“停火协议”有名无实,交火一直在持续,俄罗斯一方面要维持西部军区和克里米亚半岛野战部队的高度战备状态,同时还要派遣部队进入乌克兰作战,并为东乌克兰民兵提供相当的武器和后勤支援……

所有这一切都指望着俄罗斯军队,为军队增加拨款本是理所当然,但目前的俄罗斯形势却容不得这样的大动作。西方制裁之下,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一路走低,世界银行已经下调了对俄罗斯经济增速预测结果,将2015年的增速从1.5%降至0.3%,2016年的增速从2.2%降至0.4%。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朝着80美元的低位狂奔,需要油价保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实现财政平衡的俄罗斯不仅无法增加预算,甚至连保持预算都十分困难。

军费预算对油价的依赖是俄罗斯长期以来的顽疾,这从苏联时代就已出现,俄罗斯只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俄罗斯除军工产业外的工业体系早已全面溃败,原本正是需要大笔的石油美元投资实现恢复和发展之时,但自从国际油价在2003年后一路疯涨,俄罗斯的大笔石油美元就被投入了与美国争风头的战略轰炸机巡航和核潜艇建设上,尽管2008年的经济危机曾让俄罗斯为军费头疼了一阵,但随后油价的恢复又让它“好了伤疤忘了疼”。

如果仔细比对俄罗斯的军费数字,还会发现另一个现象:尽管2015年国防预算草案比2014年预算多出了1/3的国防支出,但折算成美元时,仅从去年的704亿增长到今年的820亿,增幅仅为16.4%。这其中巨大的差异意味着俄罗斯经济恶化带来的卢布汇率下跌大大稀释了新增国防预算的实际购买力,这些钱在用于采购外国设备时的困窘可想而知。

俄罗斯最先进的T-90AM坦克,关键的火控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当然有读者会认为俄罗斯军工体系依然强大,各种产品皆能国产。可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在俄军装备上发现各种进口商标。俄所有新坦克火控系统的核心热成像仪全部是外国产品:的T-90A主战坦克上使用法国原装进口“凯瑟琳-FC”热成像仪;新一代的T-90SM/AM坦克上则同时使用了白俄罗斯产的“松树-U”炮长热成型仪和法国的“凯瑟琳-XP”车长热成像仪;即使改进旧坦克而来的T-72B3系列也要装备白俄罗斯产的“松树-U”炮长热成型仪;最近部署到克里米亚的苏-30SM战斗机使用法国的平视显示器和导航系统;俄罗斯海军更是直接从法国购买了2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今年8月7日,俄罗斯《消息报》称,受困于西方制裁,俄罗斯航天火箭工业和国防工业综合体的企业计划在未来2年内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从中国采购数批电子元件基座——考虑到中国制造往往比西方制造便宜得多,俄罗斯军队对外国设备的依赖可见一斑。

乌克兰女权主义者抗议俄罗斯购买法国直升机航母“西北风”级

面对西方的压力和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俄罗斯如何省出钱来“保卫祖国”,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大热点。

 

 

 

“莱比锡”一般的“伊斯兰国”

本周,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战场上,多国部队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军对叙利亚边界科巴尼的密集空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周五的报道称,美军在过去两天里对“伊斯兰国”在科巴尼的据点进行了18轮空袭,并击中16座“伊斯兰国”占据的建筑,库尔德武装则乘势夺取了不少据点。但另一方面,“伊斯兰国”夺取了巴格达西部的希特市,前沿部队已经离巴格达仅13公里。

美国政治漫画讽刺美国的中东策略如同“打地鼠”

被炸称渣渣状的伊斯兰国武装车辆,但是在缺乏地面引导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的轰炸就连这样的战果都难以获取

随着多国部队的轰炸,“伊斯兰国”灵活的“游击习气”展现了出来,他们利用战场广大的特点,在美军集中空袭的地区有限收缩,同时在美军打击不力的地区发展攻势。其战术特点近似于拿破仑时期的莱比锡会战——当时的拿破仑奔波于几个战场,指挥部队击退联军围攻,联军则聪明地在拿破仑亲临的战场上暂时退却,而从其他方向发起突破,当拿破仑赶往别处“救火”时则如法炮制——对于美军而言,只要空袭还不够猛烈,这种“打地鼠”的战斗就不可能终结。

责任编辑:朱海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来华试乘后,“凭啥中国人要永远买西方车?”

“照你说的,我们是输给中国了吧?”,她被问住了

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入联”决议

“对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美国只有严格遵守的义务”

与匈牙利关系升级!中国的“朋友圈”还有哪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