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忘掉冥王星和452b吧,无人机大战开始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7-28 07:29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最近关于无人机的新闻有点多。

一架大陆游客操纵的无人机因为失控撞上台北101大楼;一架美国学生改造的无人机带上了手枪并且开了火;一架波兰无人机险些撞上正在降落的汉莎航空客机;一架英国无人机在希思罗机场接近飞行中的客机,相距仅仅6米;在此之前,美国波音公司的子公司还计划研制基于无人机的“间谍飞机”,通过无线网络传播监控程序的……虽然笔者“身经百战”,可在普通人眼里,这都是极其危险的东西。

不得不说,人类第二次进入了“无人机时代”。

至于为什么是第二次,当然是因为我们早已经历过第一次无人机时代。2001年5月,一架美军“捕食者”无人机发射了一发导弹,击毁5公里外一辆塔利班武装的坦克。自那以后,各种美军利用无人机对地打击、支援地面部队甚至执行“定点清除”式暗杀任务的消息就开始在媒体上不胫而走。尽管无人机在战场上早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征战史,但是直到美国开始用无人机杀人,这种看起来酷炫而富有未来感的东西才让大众媒体不禁感叹:无人机时代来临了。

携带导弹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

如果说上一次依靠的是电视新闻里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的暴力与威慑,今天的无人机时代则因为其贴近和普及而深入人心。从综艺节目里日渐普遍的航拍镜头,到快递公司用无人机发货,到高压电缆工人用无人机架线查线,到农民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再到演艺明星的求婚……无人机已是无处不在,甚至最近一位好友邀请我们外出郊游,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买了一个无人机航拍器。

大疆无人机助汪峰求(shang)婚(tou tiao)

短短几年,无人机从电视机里走进千家万户的理由,就和它从实验车间走向战场的理由一样:便宜。当年一架“捕食者”无人机的订货价为200万美元,对于买惯了4000万美元一架F-16的美国空军而言,就像不要钱一样“价廉物美”,一口气购买了300多架,至于那些几万美元的陆军无人机更是被当做消耗品不断补充。

这个价格对于私人应用而言虽然也不算天价,但要想在民间推广,依然“太高端”了。不过,既然民用无人机要求更低、结构更简单,那么价格下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很快,几千美元的无人机在市场上开始普及,随后,只要千余美元的消费级无人机也走上货架。最终,中国的“大疆”无人机来了……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上大疆自有的技术特点,使得这家公司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占据了消费级无人机70%的市场。2014年,这个市场已经膨胀到40亿美元。有意思的是,包括大疆在内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厂家,大多与军用无人机毫无瓜葛,军用无人机厂家则嫌消费无人机利润太少鲜有涉足。于是,大疆在民用市场上引领着价格与技术的双重优势,使得现在买一架便宜的无人机航拍器,花销甚至还不会超过一台高端手机。

本质上,无人机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遥控飞机模型,但当年的遥控飞机即使同样只有几千元,依然只有少数的狂热爱好者才会执着追求。这其中的差距,不光在钱,还在于操作难度——笔者曾经目睹过一个“简易版”遥控直升机的飞行,由于缺少多通道遥控器,操作者被迫用两台遥控器串在一起完成操纵,一个人用手忙脚乱,两个人配合不佳,更不要说用这么个东西在天空中稳定航拍了。

无人机的操作简单得多。得益于多轴飞控和GPS定位辅助,无人机的操作门槛大为降低,能够自动稳定的云台则大大提升了无人机航拍的图像质量,加上前述的廉价,使得无人机一下子成为人人可以上手的大众玩具。

《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花样姐姐》等综艺节目中常见的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广大用户对无人机用户的“脑洞”也越来越大,除了标准的摄影和货运之外,爱动手的人们也开始在这个平台上自行改造——那个装手枪的无人机便是一例。尽管周围民众对这一“发明”惊惧不已,但说起来,无人机的稳定性虽然足以作为拍摄平台,但想开枪打中东西,难度还是太高了。恐怖分子真打算发起恐怖袭击,用无人机吊着爆炸物扔到人群中或者用农药无人机喷洒毒剂的效率要高得多。而恐怖组织已经投入实战的无人机中,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航拍视频和照片,以搜集情报或制作宣传视频。

比起这些,现在无人机更大的问题在于“乱闯”。其中一类是航拍各类禁区和敏感照片的“不速之客”,让过去要“爬墙”“钻洞”的偷拍者的工作大为简化。7月23日,印度孟买警方逮捕了一名房地产网站员工,该员工被指涉嫌使用无人机航拍印度高度敏感的原子能研究中心;与此同时,美国狗仔队用无人机拍摄明星及其住所早已司空见惯。正如《华盛顿邮报》指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人机飞越房屋、农场和商业场所,实质上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监视社会”,每一个人都被跟踪、监视和审查。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这样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毕竟当手机最初具备照相录影功能时,不少人也对自己的隐私有类似的担心。

对于这些“乱闯”的无人机,已经有不少国家着手制定了管理法规:英国民航局已经发布无人机安全管理规范。要求普通用途的无人机只能在视线可及的距离内操作,飞行高度不可超过122米; 载有摄像头的无人机不能在距离人、车辆或建筑物50米以内的地方飞行;日本也在《航空法》修正案中加入对无人机的管理措施,要求未获许可的无人机禁止在住宅密集地及机场周边飞行。违者将付出数十万日元的罚款;中国的一些地方更是从操作者出发,上海宣布年内制定的《上海市遥控航空模型飞行管理办法》要求包括四轴无人机在内的遥控航空模型在公开区域内飞行都要持证,非法驾驶还可能被处以5至10天的行政拘留。

不过追踪无人机要比追踪一个人困难得多,很多时候,面对这种飞来即走的飞行器,一般人很难拿它有什么办法,就算最后“设计”抓到了飞行器,就算有极端完备的买主信息查询系统,也难以确认是谁执行了无人机的违规操作。

四轴航拍飞行器

生产厂家也不是没有自律精神,不少使用GPS定位的无人机在开发伊始就设定了禁飞区。大疆的新型无人机就在北京六环内通过GPS设置了禁飞区,使用户无法用手柄让其起飞,限制无人机操作范围和飞行高度则更是常见的技术手段。不过对于结构简单的无人机而言,这种“屏蔽”注定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只要稍加钻研,就能攻破这一限制。

正如手机方便了通讯,也成了恐怖分子引爆炸弹的最好设备,无人机对公众安全的潜在威胁同样与其巨大的有利用途共存。就像人们永远不可能取缔手机一样,对无人机的管理同样不可能一禁了之,极为严格的无人机持证操作要求是否有必要,也是可以商榷的。但另一方面,确实需要对无人机设立“禁区”,难点在于,部分禁区可能需要根据社会活动经常调整。

在技术和法规尚未完全到位之前,有关单位和部门只能先亲自上阵,用“现有装备”先来对付乱闯的无人机:今年4月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安保人员将抓捕逃犯的网枪抬到现场,用来“网罗”不受欢迎的无人机;今年2月,法国警方则在一次演习中用一架带着大网的大型无人机抓捕了一架小型无人机。至于使用高能激光束,造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反无人机系统,中外也都有很多部门在研究。

随着民用无人机由春天的萌发进入夏季的繁茂,无论无人机自律技术、反无人机技术还是限制肆意操作无人机的相关法律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忘了曾经的星球大战吧,无人机大战已经开始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佳静
无人机 无人机遥感监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