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海军航母舰载机部队再添新飞行员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2-04 12:19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舰载海军航空兵部队而言,有两件十分重大的好事:其一是本周举行的第五批中国海军舰载机航空兵部队飞行员入列舰载战斗机部队,从相关仪式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有关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部队训练培训的新变化;与此同时,本周五在网络上出现的一张无人机在航母训练基地的卫星照片,无人机和航母的这一组新搭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新话题。

新添的“韭菜地”


本周三,在中央军委追授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命名大会上,从海军、空军三代机部队选拔的12名新入列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从舰载战斗机老飞行员手中接过头盔,集体面向军旗宣誓。

作为与牺牲的张超烈士同期培训的飞行员们,他们的学成毕业无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对于关心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部队的人们而言,这次入列仪式中无疑还透露了其他的消息。最重要的消息,莫过于在介绍这些舰载机飞行员来历时的一句“海军、空军三代机部队”,这表明空军也加入到了为航母舰载机部队提供种子飞行员的行动中来。

周三入列的这批飞行员是中国培训的第五批舰载机飞行员,之前的四批培训中,依次有5人、8人、6人、6人通过全部的培训和考核科目,成为具备有上舰资质的舰载战斗机部队飞行员。从央视有关第五批舰载机飞行员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第五批飞行员参加的是“海军舰载战斗机D班”,稍加推测不难发现,这些飞行员中,除了以戴明盟为代表的第一批5名飞行员是通过科研试验自行摸索出舰载机起降的各项技术要求之外,余下四批飞行员都是通过“海军舰载战斗机班”这样的培训体制进行培训、选拔出来的。

作为成功着舰第一人的戴明盟已经成为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长,我军培养舰载飞行员体系也日趋完善

根据之前披露的消息,这些飞行员在入选培训班后,需要先改装海军“山鹰”改进型高级教练机,在教官的培训和带领下,在陆地机场进行模拟舰载机进近和着舰以及滑跃起飞的相关训练;随后这些飞行员又会换装歼-15舰载战斗机在地面进行模拟舰载机进近和着舰以及滑跃起飞训练,并在一切熟练之后,到真正的航空母舰上进行最后的起降训练,并在通过考核后授予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相关资质。

从科学的舰载机培训角度看,这套体系并不是特别完美,尤其是海军“山鹰”改进型高级教练机没有真正的舰上起降操作能力(将JL-10或者JL-9改进到真正舰载教练机的计划虽然可行,但其耗时对于当下的训练而言绝对是“远水难解近渴”),单座的歼-15舰载战斗机又缺乏双座型教练机(歼-15S虽然完成了原型机制造,但出于量产需求太少等原因,目前已经停止进一步的研制而转作他用),导致飞行员真正的舰上起降科目必须要单飞完成,这对飞行员在心理上的挑战之大不言而喻。

想让“山鹰”能真正上舰负担训练作业内容还有相当的难度

考虑到这一原因,以及对加快海军舰载战斗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考虑,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培训现阶段实施的是彻底的“精兵政策”,即不采取从头培训新飞行员(按照我军现行的海军飞行学院体制,仅仅从头开始培养一名飞过高教机的海军飞行员就需要耗时至少5年,而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科目和难度都更大,时间势必更长),而是从现役的海军三代机部队挑选合适的飞行员进行改装歼-15战机的训练,以达到缩短训练进程和加快战斗力生成的目的。这也正是为什么之前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标准是“年龄35岁以下、至少飞过5个机种、飞行时间不少于1000小时的现役三代机飞行员”。

哪怕是对于如此精挑细选的“精兵”而言,在航母上截然不同的飞行环境也是相当大的考验

针对这个标准,笔者曾经称呼其为“割韭菜”,因为对于我军任何一支战斗机部队而言,“年龄35岁以下、至少飞过5个机种、飞行时间不少于1000小时的现役三代机飞行员”都是绝对的核心主力,也是各部队的战斗力中坚力量,是各部队近年演训培养优秀飞行员的代表。将这些飞行员从部队中抽走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必然会稀释普通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战斗力。

加上我军的航母计划规模庞大,所需培养舰载机飞行员规模也必然在百人以上,因此必然会连续多年将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年轻尖子飞行员吸收走,造成海军岸基航空兵部队优秀飞行员的年龄断层。

再考虑到我军海军航空兵本来规模就比较有限,“韭菜苗床”无法满足扩大规模的舰载机飞行员培训。这也很可能是为什么前几批舰载机飞行每批的数量只有个位数的原因。

而空军的加入,无疑让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阶段,更多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的加入,虽然没办法缩短培训的时间,却能大幅度提高每一批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数量。这次一次性有12名舰载机飞行员加入舰载机部队,很可能就是空军三代机飞行员的加入引发的可喜变化。

当然,让空军做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苗床”,等于空军的资源直接被送到了海军,从部门利益的角度讲,也许是一种损失,但从大局上看,空海军的合作在近来已经日趋紧密。这样的空海军合作不仅体现在舰载机飞行员上,在诸如海南岛空防任务、南海岛礁巡逻任务中,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合作也将有更多的合作。

这一批飞行员入列以后,我海军舰载机部队就拥有了37名舰载机飞行员,从规模上看,完全可以满足在辽宁舰上部署一个24架歼-15战斗机的完整战斗机团的需要,同时也为首艘全国产航母上的舰载机部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飞行员储备。

考虑到国产航母刚刚完成合拢和舰岛主体的搭建,下水舾装和试航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按照目前“提速”后的舰载机飞行员培训速度,届时中国海军不仅能为两艘航母提供两个舰载战斗机团的飞行员,还应该有余力提供海军舰载战斗机班的教员。

而从这一次新一批飞行员入列的新闻图像中我们还发现了此前没有出现过的119号歼-15战斗机,这表明海军目前已经接收了第20架歼-15量产机,且歼-15的量产工作仍在持续中。尽管此前的训练中有一些战机因事故需要修理,但加上目前仍在兴城的歼-15早期原型机552、553等机,仍然能为壮大中的舰载机部队提供足够的舰载机用于训练。

首次曝光的119号歼-15,飞机产能,飞行员训练,国产航母的建造都在提速,我们能真正看到拥有完全战斗力的国产航母的日子不远了

舰载无人机的用途

本周五,有网友在卫星照片中发现,位于辽宁兴城的中国航母舰载机训练基地里,此前刚刚布置完毕的两条弹射器跑道附近,出现了一架展弦比不小的无人机。根据照片推测,这架无人机翼展在16米左右,机身长接近9米。

由于卫星图片不甚清晰,我们甚至无法分辨这架无人机使用的我螺旋桨还是喷气式动力系统。而16米翼展9米机长的尺寸在我国的无人机型号中又太过常见,本届珠海航展上实体展出的“翼龙1”、“翼龙2”、“云影”等几款无人机,以及在珠海航展上以模型状态展出的“翼龙1D”无人机,在尺寸上都和这个要求大差不差。因此尽管“翼龙1D”的尺寸相对来说最接近,但这时候就下结论说这架无人机就是“翼龙1D”,未免给人一种硬点的感觉。

仅凭不清晰的卫星图片,想要从纷繁复杂的我国无人机系列中辨认出到底是哪个型号的无人机要跑去航母,这个难度略大了点

不过作为中国海军专门的舰载机训练基地,在这里出现一架无人机显然不是随意路过或者是围观的吃瓜无人机。在这里出现的无人机,虽然无法确定其具体型号,却可以证明海军正认真地考虑未来在航母上装备无人机,且很有可能是要通过弹射器弹射起飞。毕竟很多无人机都是在地面上用固体火箭发动机“零长弹射”起飞的,弹射器的加速度,对它们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当然,理论上无人机也是可以通过滑跃甲板自行滑跑起飞的。毕竟根据美国海军工程实验中心在2005年的实验中,即便是E-2级别(25吨)的大型预警机,在25节甲板风的帮助下,也可以在165米左右的跑道上滑跃起飞,更小的无人机在理论上“只要功率够”,也能够实现短距起飞。

不过目前大部分的长航时无人机都是使用大展弦比机翼和小功率活塞发动机的型号,地面起飞滑跑距离要1000米,想要在舰上滑跃起飞,就必须对这些飞机进行改进,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和修改起飞控制系统,甚至可能增加起飞火箭等种种方式,让无人机适应这种起飞模式。

比起起飞,无人机着舰显然是难度更大的问题。对中国海军而言,传统的舰载无人机里除了无人直升机可以遥控着舰外,其他的无人机大多数是轻型的靶机,基本不需要考虑舰上回收。就算有,也只要使用绳网“捕获”即可。但是好几吨的大无人机着舰自然不能那么草率,特别是航母有那么大的飞行甲板做保障,像普通舰载机一样进行着舰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毕竟无人机的着陆速度比一般战斗机低得多,无论是使用传统的光学辅助遥控着舰还是先进的自动着舰系统,无人着舰的难度都不会太大。

目前从公开论文来看,我国无人机着舰主要研究的方向还是光学辅助遥控,其实际部署方式则是用一套安装位置看起来更像是与普通舰载机着舰透镜相反的光学引导着舰系统,引导地面控制人员将无人机准确降落。

那么问题来了,为航母配一款无人机,是要他到公海上去查打一体反恐镇暴吗?

这样想显然不太合适,毕竟出现在兴城的无人机依然是传统的慢速无人机,这种最大速度不超过500公里/小时的无人机虽然续航时间很长,但对于突破严密的防空网进行近距支援或者远距离遮断都不太合适,其太慢的飞行速度也让歼-15与其协同执行攻击任务难度重重。

其实这些问题,更早运用无人机作战的美国海军也全部考虑过,因此它们最后另请高明,去研制飞翼式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去了。而对中国海军而言,低速的无人机很可能有别的用处。

X-47B无人战机在美军最近的选型中前途堪忧,美国海军很可能重新选择一款用于加油的无人机

本届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成飞的戴川副所长在接受采访有关无人机上航母的问题时曾经表示,中国航母在进行体系构建时,一定会有舰载无人机的地位,无人机就是为了弥补体系短板,提升体系能力,它最大的用途就在这里。而谈起中国航母的体系短板,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没有固定翼预警机这一项。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海军现在还没有在滑跃航母上搭载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计划,而计划在辽宁舰上使用直升机预警机辅助舰上的远程相控阵雷达进行对空警戒。预警直升机项目上也采用了进口和自行研制双保险的策略,既买了卡-31也自行研制了直-8预警机型,从现在卡-31没有上过辽宁舰而直-8预警机一直在航母上的情况看,这场竞争可算是胜负已分。

直-8预警机早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在了辽宁舰的甲板上

在一般情况下,预警直升机会前出到航母主要威胁方向上160公里左右的位置,利用机载雷达拓展航母的警戒范围。而这一距离也大致在我军区域防空导弹驱逐舰的远程防空导弹射程之内,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安全。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未来也很可能使用EH101预警直升机作为自己的警戒护卫,但是,45型驱逐舰的“紫菀30”能给它足够安全的底气吗

但相比固定翼预警机,预警直升机搜索距离较短,机动性也较差,长时间在高空飞行持续搜索有可能遭遇敌方的攻击,尤其是沿着超低空高度进入后发射中远程空空导弹对其进行攻击的话,机动缓慢的直升机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

有鉴于此,预警直升机在实际使用中,需要经常改变飞行高度甚至航线,变对海空的持续搜索为断续搜索,而无人机则可以携带其他的侦察载荷,利用其本身较低的飞行速度,与预警直升机保持数百米的编队距离,弥补直升机降低高度时间内的情报信息缺失。而在遭到敌人攻击时,无人机还可以对来袭敌机进行干扰,使其被迫冒险进入舰队区域防空导弹的作战范围内攻击预警直升机,从而提升了预警直升机的战场生存率。

当然,这些东西目前还都只停留在纸面论文介绍之类的层面上,最终在实践运用中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就要看中国海军未来实际部署运用无人机的具体情况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荀越
无人机 航母 歼15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