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半岛一夜春风来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4-01 09:00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全世界最关注的毫无疑问是,发生在北京、低调策划、迅速发生又迅速结束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对中国的非正式访问了。这场几乎出乎整个世界预料之外的会谈毫无疑问会大大改变当前各界对朝鲜半岛局势和力量对比的判断和评估,也会对接下来可能进行的朝美首脑会晤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至于中朝关系,自然许多人也要在这次会晤之后重新修正自己的看法,而目前的半岛局势走向以及中朝关系对朝鲜安全形势的影响,也是这次会晤之后需要重新探讨的话题。

朝鲜半岛的“局势回归”

按照中朝两国官方的报道口径,从3月25日金正恩抵达中国算起,访问已经过去了6天,而从金正恩结束访问、离开中国返回朝鲜、中国媒体首先发布相关新闻报道开始算起,时间也已经过去了3天。

有关这次访问中朝方面的相关报道都已经先后发布,如果说中国媒体在金正恩访华结束后才发布新闻属于是“合理的滞后”的话,朝鲜中央电视台在访问结束后不到2天就发布了长达30多分钟的新闻报道(主要内容是李春姬阿姨和另一位朝鲜男播音员轮番播送的新闻稿)以及“仓促但精心”剪辑的42分钟的金正恩访华纪录片的行动就可算是高速度了。

李春姬阿姨实际上已经退居二线,每一次老将出马都意味着大新闻

当然,无论是中方的“克制”还是朝方的“迅速”,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地从正面报道中朝领导人的这次会面,而从国际社会的反映来看,这次会谈的意义显然是基本达到了。这些天外媒的报道集中于金正恩在会谈上提及的有关朝鲜核问题以及中朝关系的相关论述上,少有的“不和谐”也仅限于一些有关朝鲜宁边新运转的核反应堆的报道上。

当然这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未来一段时间的日程安排有关。按照目前韩国方面的单方面报道,金正恩将在4月27日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朝韩首脑会谈;而按照特朗普在开出前国务卿蒂勒森之前的说法,他也将和金正恩在“五月前”举行会谈。虽然看现在的情况,即使将所谓的“五月前”理解成“五月底前”,留给朝美两国的时间也算不上太充裕(更何况朝美双方到现在都没有进行太多的接触),但朝鲜与美韩关系的整体好转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的情况下,美韩媒体对朝鲜的“善意”也就不难理解了,特别是美国媒体,对于这种没有特朗普可批可骂可黑的新闻也没有什么特别高的兴趣。为美朝峰会“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自然也没有什么障碍。

黑我比黑金正恩还积极,我莫不是当了个假总统?

当然对于中朝两国来说,这次会面虽然是“非正式”的,但是双方的会谈也好,接待的外交礼节也好,都是极为正式的。在朝鲜播放的纪录片里,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秦刚亲自忙碌的身影。这也表达了重要的信息——会谈上说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极为重要且算数的。

如果非要给当前的朝鲜半岛局势找一个相似的过去时间点的话,那么2003年六方会谈开始前的情况可能比较相似:2001年1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进行了一次非正式访华,会见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2000年6月,朝韩领导人实现了首脑会晤;1998年,朝鲜试射了“大浦洞”运载火箭,并向访朝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转达了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访朝的意愿。

当然,大家都会觉得当时的情况没有现在那么糟,原因很简单,朝鲜的核武器试验进度也好,朝鲜的弹道导弹也好,在2000年前后都远远没有达到让人认为朝鲜可以确实威胁到美国本土的地步。而现在,朝鲜已经几乎肯定拥有了原子弹,并且有概率研制成功了热核武器,同时还几乎肯定拥有了射程能够覆盖美国本土全境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正因如此,美朝关系的这轮看起来的缓和,才让各方觉得不够现实。

自从火星-15试射之后,朝鲜核导弹对美国的威胁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不过这实际上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事情了,美朝双方在朝核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早在2003年开始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就显露无疑。在六方会谈中,朝鲜坚持美国必须改变敌视朝鲜的政策、解除对朝制裁,朝鲜才能在国际会谈的框架内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实现有步骤的弃核进程,而美国的态度则是更加鲜明:朝鲜必须先弃核,然后才能够继续有关谈判。

正是因此,在经过两轮的六方会谈后,看到美方态度如此顽固的外界就基本失去了对六方会谈取得显著进展的奢望。美国人也同样振振有词:你朝鲜一点都不肯让步,让我们怎么开展工作?

2003年8月27日,北京,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各国代表团团长合影。其中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面孔……

如今的这轮情况,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区别:美方依然要求朝鲜以全面放弃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开发和部署作为前提,朝鲜则依然以解除对朝鲜制裁和美韩停止对朝鲜的敌对性军事行动作为基础的条件,虽然未来朝韩首脑甚至美朝首脑会晤都已经可以预期,但是朝鲜对美韩的信任显然到不了中朝这样,在板门店或者第三国举行的浅尝辄止、以见面寒暄为核心内容的会面自然也是什么也不可能深入谈。

至于让步,朝鲜总共只有这有限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每做出一步几乎都是“关键性”的,都会损失朝鲜多年以来着力构建的核武力和反击报复体系;而美国虽然家大业大,但对于“美国第一”的特朗普总统来说,每一点让步都是伤及其面子的,而对于美国的其他政客来说,让步都意味着“美国向‘独裁政权’退缩让步”的原则性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朝让步,一边让不起,一边没脸让,都不容易。

至于外界,特别是中国不少研究朝鲜半岛局势的学者担心的“中国在朝鲜半岛局势角色边缘化”倒是随着此次会谈可以说是烟消云散了。中朝两国的这次高规格的会面向全世界毫无疑问地证明,中国对于朝鲜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影响力,并且会在涉及朝鲜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站在朝鲜的一边


至于对朝制裁是否严苛、中国是否会向朝鲜提供什么额外的援助,在目前的短时期内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外界对朝鲜的各种制裁,在朝鲜粮食紧张的上世纪末或者本世纪前10年还能对朝鲜的政权稳定造成损害,但在朝鲜的粮食已经基本实现自给的今天,通过制裁控制朝鲜进口燃油和获得外汇虽然会让朝鲜的经济受损,却已经无法让朝鲜政治局势产生更多不稳定因素。

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朝鲜连续试射弹道导弹而日趋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显得趋向失衡,而在朝美、朝韩关系表面缓和并即将实现领导人会面的情况下,中国以超出普通外交层级的形式,将外界对朝鲜半岛形式的判断又恢复到了冷战结束后至今的“常态”之中。对于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研制者们来说,这种“常态”远远不是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但却说明了一个重要的提醒:无论到哪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笑盈盈或者严肃的朝鲜问题表态,都很难真正代表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最本质的态度和决策。

从必须黑的沈飞说起

本周,观察者网的风闻社区有一组题为《FC-31战机的前世今生》的系列文章,再次把FC-31和他是“幕后黑手”沈飞给拽上了军迷的批斗会上。不少“大佬”痛陈革命家史,大揭沈飞黑幕,大有一种谁敢支持沈飞谁就是汉奸走狗买办老虎的感觉。

其实这样的争论与批判,在过去几年里并不罕见:歼-20每次有进展——沈飞没用造不出五代机;引进苏-35——沈飞没用还要抄新款;歼-16雷达故障传闻——沈飞不行抄个苏-27都没法完全消化;歼-16服役列装——沈飞不行强行给军方塞四代半战机;歼-15和苏-33没外观区别——沈飞不行只懂得“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歼-11B改进进气道壁板后进行了加强——沈飞不行吃不透气动设计胡乱瞎改;歼-11B第一批用AL-31F——沈飞不行搞不定国发;FC-31用两台中推——沈飞不行就知道搞隐身米格-29……总之万事都有沈飞的锅,怎么也跑不掉。

这样的梗笔者在网上见过的多到不计其数,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本文的评论里自然也少不了更多类似的段子。什么歼-11里有抹布、用过的避孕套、脏手套……因为苏-27的原型机里就有等等。从甲午战争的北洋水师开始,这样用段子代替论证,用传闻代替批判的手段和从结果出发一切是非判断都服务于最终结论的二元思维方式就一直大有市场。就好像前一阵子全国埋汰东北一样,军圈埋汰沈飞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军迷亚文化”。

东乡摸八郎为了够到定远号的炮管,也真是费了一番功夫……

当然以上都是笔者的感触和牢骚。至于《FC-31战机的前世今生》这篇文章,笔者将其送上首页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信息。作者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军事领域的爱好者,通过互联网的公开渠道搜集了大量与FC-31以及其他相关设备有关的信息,并且根据其归属做了认真的整理。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繁复枯燥的工作。对于许多从来不了解FC-31战机前因后果的读者,这篇文章可以提供最大数量的有关信息。

不过对于这些信息的真实与确信与否,笔者作为观察者网军事新闻组的负责人,态度同样是相当明确的:这些消息真假参半,特别是大量来源于互联网军事论坛的“大佬谈话”和“小道消息”,不仅有不少属于“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而关于FC-31亮相以前沈飞五代机研制的相关消息,则多少有些将只言片语强行黏贴在一起后,强行用线性的逻辑将他们串联起来的状态。

可以预料到的是,FC-31研制的真正内幕可能要在十几年后才有望公开,而在此之前我们只能看到重重的黑雾……

这些问题对绝大多数军事爱好者都再所难免的,但处于提供更多信息的考虑,我们仍然发布了这篇文章。而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也能从中或多或少地获得一些有效信息。

对于FC-31而言,其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该机至今没有获得确定的国家和军队立项。根据目前的情况,第二架在气动构型上已经有相当变化的FC-31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飞,而从2015到2017年间,使用同样构型的FC-31战机模型已经多次出现在外国航展上。从我军装备研制的一般规律来看,作为一种已经对外正式发布的外贸战斗机,如果获得了来自军方的意向或者说立项,自然会收起这些外贸模型和出口尝试,按照军队的保密原则开展下一步的研制,不到类似歼-20那样基本完善接近列装的情况,是很难进一步公开其相关信息的。

从这一点来说,今年下旬的珠海航展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FC-31项目在珠海航展上连续两次出现后忽然“神秘消失”,那么它很有可能已经获得了官方认可,成为需要保密的研制项目;而如果FC-31继续大摇大摆地在航展上“求大户”“求包养”,则有关该机获得立项的说法显然就很值得怀疑。

没有消息才是好消息,而有消息则大概率是坏消息……

至于FC-31究竟怎么样,笔者表示现在要是能写得有丁有卯的文章,那十有八九都是博出位的噱头。对于一款尚未确信获得正式国家立项的型号来说,FC-31的性能指标、机载设施以及武器配置都还没有正式确定,甚至供其使用的发动机也没有正式定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轻易评判一架战机的性能水平自然是不明智的。

现在如果就FC-31展开争论的话,唯一可能的话题只能针对其载机尺寸的定位,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在这一点上,笔者的看法是觉得,既然美国单发推力18吨的F-35可以被称作“重型”战斗机,那么双发推力有望达到18-19吨的FC-31为什么必须要坠入“中型机陷阱”呢?

从F-35的经验来看,尽管绝对美元价格上说它并没有比F-22省太多钱,但如果把美元购买力的变化计算在内,且不去计算F-35早期因为F-35B耗费的资金什么的话,F-35目前的采购成本确实已经得到了控制。而按照美军的装备规模,这样一款采购价格相对可控(终于可控了)的战机显然还有其装备的必要。在换装规模上接近,在换装迫切程度上更甚于美国的中国,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一款可以在成本上更加有利于规模换装的机型呢。

当然,话说多少次,依然会有朋友不甘心甚至感到愤怒,但对于中国军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冷静观察和分析,要比急不可耐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要更加科学得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于宝辰
朝核问题 中朝关系 四代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南通回应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