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美国要建新军种,解放军要练合成化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6-24 08:45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如果非要选一件最大的军事新闻,那毫无疑问得是特朗普下令组建太空军的消息、毕竟说起来这也是个“天大”的消息,虽然所谓的太空军事竞赛其实在几个大国之间已经进行了很久,但美国总统的这个重大决策,依然存在着对太空竞赛中产生改变的可能。本周另外一件不那么为人注意的事情,则是在本周,陆军进行了以13名集团军军长为考核对象的陆军战役首长机关集训,对于解放军来说,这是陆军战役首长集训中水平最高的一项,对于军改中的解放军陆军而言,这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美国需要“太空军”么?

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和国家太空委员会委员们见面的时候,公开在讲话上表示,美国在太空中仅有“存在感”是不够的,还要具有“统治力”。因此他向五角大楼提出要求,要求其立即开始组建一支“与空军分开但平等”的“太空军”,并称这支部队将成为美国的“第六大军种”。

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所谓组建“太空军”的想法,在今年五月的美国白宫举办的一次纪念活动上,他也曾提到这一想法。而在此前,有关太空的重要性也被写入今年3月发表的《国防战略》报告。报告称,太空与海、陆、空一样都是战斗场所,美国需要不断提升太空作战能力。

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

当然在说起太空的重要性的时候,没人会质疑特朗普,毕竟无论是美国国防部、美国政府、美国舆论界甚至是美国的对手,都不会否认太空领域的重要地位和竞争激烈。而所谓的太空竞争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以美苏为核心的太空竞赛就已经坚持不懈地打了几十年,大家从往天上扔几公斤的小土豆到今天扔十几吨几十吨的重型卫星,不仅极大改变了近地轨道的风貌,也对人类战争乃至生活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在冷战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美苏太空竞赛中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各自探索的“公平竞争”:你打斯普特尼克,我就打探险者;你用东方飞船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我就搞水星计划;你搞”阿波罗“登月计划,我就射N-1巨星火箭……这种竞争一直延续到冷战末期双方在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的”针锋相对“,类似的状态在两国大量的卫星上也有体现,从照相卫星开始的各种雷达/红外/可见光侦察卫星,再到各种通信卫星、中继卫星、气象卫星等等,大多数的卫星也是这种以增强本方能力作为主要用途。

N-1是苏联登月计划的运载火箭,第一级并联了30个NK-15发动机

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些技术看起来是和平的,手段上也是以”证明自己的技术先进性“作为关键。这其实属于良性竞争,就和班里两个学霸竞相刷题比考试成绩一样,并没有“此消彼长”的因素在。

当然,这不是说双方就没有合计过“损人利己”的招数了,实际上“反卫星”这件在太空竞赛里看起来不那么正人君子的招数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最早想出这一招的,就是在早期的太空竞赛中处于落后地位的美国。

B-47翼下的“无畏猎户座”反卫星导弹

1959年10月13日,美国空军使用一架B-47战略轰炸机发射了一枚“无畏猎户座”型空射弹道导弹,用于攻击太空中已经报废的“探索6号”卫星。导弹在251公里高的空中从卫星边上大约6公里的地方擦身而过,考虑到当时的武器使用的都是核战斗部,而且人造卫星作为一种航天器本身就脆弱不堪,因此美军定义这次试验成功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作为一个按照计划能够拦截最高1700公里处卫星的反卫星导弹,这个项目与稍早前的另一个项目“高室处女”都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在60-70年代实际使用和部署的反卫星手段更加暴力——使用导弹在高空引爆百万吨级的核弹,从而一次性摧毁上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卫星。

当然比起美国,苏联的各种反卫星试验和武器更加著名,这既有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外太空应该用于和平目的”之后美国的反卫星试验进入地下状态,不再为西方公众所熟知的原因,也有苏联的反卫星试验则在西方妖魔化的宣传中反复被曝光,再加上苏联解体后,更加详尽的苏联太空反卫星计划表也进一步披露的后果。所以对当代人来说,苏联在70年代开始部署的“卫星歼击机”、地面激光武器以及在空间站上进行试验的机关炮等在很多时候更加有名。美国在冷战期间研制的反卫星武器里,大概只有激光反卫星武器以及ASM-135机载反卫星导弹还有点知名度。

ASM-135反卫星导弹,不管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都毫无威慑力

毫无疑问,太空军事化与“统治”太空的技术试验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对美国来说,特朗普组建“太空军”的命令之所以在军方眼里反应冷淡,问题并不在于太空战略本身或者要不要太空军事化上,而是一个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行政问题:比起太空战略,独立的航天军实在是太不招人待见了。

对美国五大军种而言,陆海空军基本是将主要作战领域各管一块,海军陆战队则有一定的历史成因,加上它是美国总统可以直接动用的武装力量,因此在美国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至于所谓第五大军种的海岸警卫队,则本来就有些勉强,但是如果太空军建立,且享受与空军相等的待遇,那么从组建过程开始,这支部队就不可避免要触碰到各个军种的“既得利益”。

首先是太空军的职能范围,按照美军现有的指挥机制,有一个看起来和太空军非常相似的机构——美国战略司令部。战略司令部是冷战后美国为了取代美国空军战略空军司令部和联合战略目标计划参谋部的任务而组建的,2002年又合并了美国航天司令部。理论上目前所有的军用太空资产都能处于新的战略司令部的指挥和控制之下。

美国战略司令部的徽标

但是且慢,美国军队的指挥体系和我们解放军军改之后很相似,那就是军种主建,司令部主战,战略司令部虽然指挥着美军所有的太空资产,但是从产权上来说,这些装备仍然归属美国几大军种,包括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部队战略司令部(ARSTRAT)、空军航天司令部(AFSC)和海军舰队司令部(FFC)等。

如果要组建太空军,所有单位都是从零开始自行组建,那且不要说什么组建速度,单就是这个部队的任务重叠美军就不可能接受,既然这样,接收几大军种在战略司令部底下的部队几乎是肯定的。这么巨大的产权变更,还得是由着太空军挑三拣四,显然是足够让几大军种掰扯半天了。毕竟是三军辛辛苦苦花了国防预算组建起来的部队,总不可能那么轻易就拱手送人。

这其中,也免不了要探讨太空军的作战任务和作战范围,毕竟如果是只要有卫星参与的就算太空军的范围,那五大军种干脆双手一摊全面缴械得了——现在谁家打仗不靠卫星定位不用卫星通讯的,都交给你去管吧。所以美国的太空军必然要面对这么一个麻烦的定位问题。而如果将反卫星作战作为太空军的管理范围,那同样也会有理不清的混乱:兼职反卫星的反导导弹算不算太空军的管辖范围?如果算,那么发射导弹的宙斯盾舰平台算不算?总不能一条宙斯盾舰上多备一套班子,身着太空军制服,在打卫星的时候上战位打卫星,平时就窝在舱室里打牌吧?

标准3也是一种反卫星武器

更别提新建立一个军种司令部就得从上到下组建额外的组织结构,额外增加的军官人员编制,甚至五角大楼里要腾出几层房间给他们做办公室……酝酿和组建一个新的军种,不是那么容易的。

说起太空军,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俄罗斯当年的航天军部队,不过这支部队的结构和内容都简单得多,最早是由反导和太空防御部队升级而来,中间顺道就把反导衍生而来的反卫星部队也纳入麾下。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航天军也是经历坎坷,苏联解体之后,航天军成为了独立的军种,随后因为在装备上与弹道导弹部队的相通性一度编入战略火箭军,随后又在2001年再度独立,随后又在2015年的军事改革中和任务有延伸性的空军合并,成为俄罗斯空天军。今日的美国太空军如果真的能够组建起来,走的历程和俄军会有什么差异不同,恐怕也是值得观察的一个问题。

学打仗,军长和营长一样

6月12日上午,解放军陆军战役首长机关集训拉开帷幕。跨度两周时间内,以军以上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为重点,聚焦备战打仗课题,突出指挥训练主题。而在6月18日到22日,陆军13个集团军军长,根据战时指挥所编成,按照核心要素齐全的要求,分别抽组15名参谋人员,随后依据抽签确定顺序,13个集团军军长依序接受考核。

陆军战役首长机关演训现场

军改以来,一方面解放军的陆军作战部队编制体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对军队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这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军队的合成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原本在师一级才有的合成化作战概念,如今成了普遍化的合成营甚至常见的合成连,许多原本靠着扎实“步兵的本领”就能干好的步兵营长如今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机械化合成部队的作战和指挥方法,旅级指挥员要掌握的合成作战复杂程度甚至要超出当年的师级部队。

至于集团军一级呢?情况看起来会好一些,毕竟我军的集团军在1985年就实现了合成化,之后的我军的集团军指挥员虽然就需要具备指挥合成化集团军的能力,但是考虑到上世纪80年代我军的合成化实际主要也只是步、炮、坦之间的协同,实际指挥员指挥合成化作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合成化上了新台阶,实际指挥能力就更要进步

特别是在军改之前,我军的各大集团军因为经历了此前几十年各种不同的调整,包括两轮目的不同的师改旅,规模有限的装备现代化更新以及新装备和新部队组建之后,其编制和装备的差异化程度达到了空前巨大的程度。

这种差异既体现在装备层面,也体现在部队的编制体制上。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的陆军集团军并不是每个军都有陆航团的,而远火列装的时间先后差异也导致很多部队在接触到远程火箭炮的作战理论和实践的时候,一些部队根本连远火实际的概念也没有。

至于师旅一级部队的编制状态更是完全不同,不用说军迷们经常吐槽的“扶贫单位”、“重点扶贫单位”这种装备上的差异了,由于每个集团军的师、旅数量和类型都不一样,不同集团军在作战上的打法也都不同。当时像第38集团军那样标准的重装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那样最早的全旅化集团军规模差异极大,使用上的战法不同,统一授课的内容也都不尽全部适用。

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中部战区某师”是其他部队羡慕的对象

这也是军改给陆军集团军带来的重要意义之一,在经过这轮军改之后,陆军所有集团军下辖的部队都彻底实现了改旅,且每个集团军都在编制上达成了“均贫富”,在集团军下辖的部队中有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种类型的6个合成旅,以及集团军直属的炮兵、陆航、特战、支援等旅级单位。

虽然这些合成旅的装备水平仍然是天差地别,甚至有不少部队因为新编制下部队实际编制的装备增加,不得已将原本已经库存的59式坦克这样的“老革命”请出来填编制以进行正常训练,但在战役指挥层面,这样的统一带来的便利性还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如今这样的集团军军长统一授课和考核中,每个军长所学到的合成作战的知识就能够全部运用到实际的作战和指挥中去。在未来进行作战方案的谋划的情况下,对不同部队的了解和运用程度也能进一步加深。

在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指挥领域,我军长期是奉行“以俄为师”的(毕竟也没法“以美为师”,美军在我军看来基本不存在战役法),老实说,对于我军而言,由于真正实现了全面机械化的集团军级单位并不多,我军在合成集团军的指挥和训练水平上,很多时候甚至还不如现在因为缺乏现代化装备和充足兵员的俄罗斯陆军,我军近年来编写相关的合成集团军作战指挥教材的时候,依然要在相当程度上参考俄罗斯乃至苏联军队在冷战时期和冷战之后取得的经验、教训乃至具体案例。

一方面,苏/俄诸兵种合成战役理论仍有其相对先进意义,另一方面,这些理论正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逐渐过时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军新一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迅速服役和列装,在很多信息化作战的领域,苏联和俄罗斯作战的经验和所谓的高水平也正在迅速失去其直接指导战争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真正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集团军级指挥和作战,就成为一个只有中国军队自己才能完全解答的难题,留待解放军在未来的训练、演习乃至实际作战中去思考、探索与检验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于宝辰
中国陆军 军改 太空竞赛 航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