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比赛故障也是战斗 印度舰载机还得自己搞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8-05 13:05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在俄、中、哈等多国同时举行的国际军事比赛中,包括中国代表队在内的多国参加了包括“坦克两项”、“苏沃洛夫突击”在内的多场比赛,而在今年的比赛过程当中,“故障”和“事故”似乎已经成了比赛的一部分一般,屡次在比赛中出现。对于这些故障,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显然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建军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同样在本周,印度自行研制的“光辉”战斗机海军舰载型迈出了上航母之前的“关键一步”。作为世界上不多的还在努力拥有多支航母打击力量的国家之一,这轮印度国防部强力推进的国产航母舰载机的研制,也可算是印度在航母工程多年之后的一次“经验总结”了。

故障也是战斗

本周的国际军事比赛中,参赛装备“故障”和“遭遇事故”多次发生,不仅影响了多个参赛队的成绩,也成为比赛场上的一个看点。对于广大中国军迷而言,中国参赛队的装备故障或者遭遇事故,显然是最为让人揪心和关注的。

不管是“三发不中”还是“跑成59”,故障总是让人揪心和关注的

在周五进行的坦克两项单车赛第三轮比赛中,中国队就在比赛中同时遇到了“故障”与“事故”:在比赛的第一圈,也就是主炮射击圈中,中国队的605号96B坦克在前两发主炮射击连续命中之后,第三发炮弹在装填之前,坦克的炮管忽然打到了最大俯角,随后主炮在这个角度停滞了约两分多钟,疑似遭遇故障,最后主炮抬起后继续完成击发并且实现命中;

而在第三圈比赛中,中国队在并列机枪没有命中,进入罚圈之时,与后面赶超而来的乌干达队T-72B3坦克发生撞击,尽管解放军坦克在乌干达接近之时已经减速到接近停车,但仍然未能避开这次撞击。这导致解放军罚圈时间的延长,同时也撞坏了解放军坦克右侧挡泥板和裙板全端,对后续比赛的完成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第三车组的比赛中意外较多,先是装弹机未能正常工作,后是被乌干达队撞击

按照96B坦克的装填过程看,第三发主炮射击前的故障,显然自动装弹机没有按照正常顺序实现装填(否则坦克主炮会自动抬起到装填仰角),而主炮打到最大俯角,正是为了让坦克炮尾部尽可能抬高,方便炮手和车长检视火炮和排除故障。按照比赛中的情况看,当时的中国坦克车组在大约两分钟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自动装弹机故障出现——检查自动装弹机故障——尝试维修自动装弹机——放弃维修装弹机——直接使用手动装弹的一系列流程,随后才由炮长展开瞄准和射击并击中目标。

从上述程序的复杂程度看,中国队的决策还是相当果断的,而最后炮长也是顶住了压力实现了命中。

资料图:96A式上的自动装弹器

类似的情况在解放军第一天参加“苏沃洛夫突击”比赛的时候也有发生。当天参赛的中国代表队在进行主炮射击时也遭遇了故障,导致面对最后一个靶标时无法击发,不得已申请换车,而在随后的跑圈中,虽然没有看清具体的故障,但中国队又申请和进行了第二次罚圈,并按照比赛规则进行了罚圈。


虽然按照比赛规定,比赛坦克遇到的故障需要经过裁判组判定后,才能决定是否要扣罚时间,但这样的“草木皆兵”也不得不让人对解放军的装备可靠性产生了一些疑问。

申请换车的解放军

客观来说,主战坦克自动装弹机的故障并不奇怪,96B坦克的自动装弹机整体设计沿袭自T-72系列,由于这套系统整体设计出色,加上中国在改造设计的时候又使用可靠性和性能更高的元件取代了原本的机电元器件,这套自动装弹机整体故障率其实并不高,反而是当时几款弹药装弹机的安全中较好的型号。相比于日本90式坦克那种故障率维持在3%左右(也就是平均每打两箱炮弹就得遇到一回)的概率,解放军参赛这么多回才遇上一次的装弹问题,并不是什么极端严重的问题。

示意图:苏俄系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系统

相较于比赛的“不顺利”,解放军在此次坦克两项和苏沃洛夫突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惊人韧性和良好心态确实令人敬佩。这种顶住压力、坚持完成比赛的精神与冷静发挥,展现了解放军良好的技战术基本功和心态,本身就很值得肯定。

实际上,故障也好,事故也罢,在解放军的演习和作战过程中,从来就是家常便饭。而在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上,各种不确定性就很可能带来整个作战遭遇的“事故”都源自您一人。正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解放军曾经在兵器推演上试验过解放军解放台湾的战斗,结果是只有每一步作战计划都完美地像机械一样得到执行,解放军才有可能突破台军的沿海封锁和防线,与台军正式进入双方主力舰队的决战。

天下当然也没有免费的宴席,解放军遭遇意外的机会还是非常高的。这也正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解放军逐渐建立了能够全面压制对岸防御系统的作战体系。并且在新时期的军改之后包括4辆坦克一个坦克排的新编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作战部队能够在意外条件下能够继续完成任务这件事儿。

北部战区某合成旅的99式坦克4车排

舰载机真的只有自己搞

印度海军本周宣布成功进行了“光辉”战斗机海军型的着舰地面拦阻试验。试验中,舰载型“光辉”战斗机的第二架原型机NP-2在印度海军的陆上舰载机训练基地内试验了用着舰钩在地面勾住阻拦索的试验。

作为一款战机,印度的舰载“光辉”在上个月下旬才被媒体曝光,该机当时安装了着舰钩并且进行了试飞。在短短十几天后该机就进行了模拟着舰试验,如果考虑到这是一架印度研制的飞机,就不得不说这已经是非常快的项目进度了。

7月末被印度媒体曝光的带有着舰钩的NP-2光辉舰载机


实际上,舰载“光辉”项目可谓由来已久,该机作为“光辉”项目组研制之初就规划在内的产品,早在“光辉”还处在原型机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行动了。该项目的第一架原型机NP-1的下线时间是2010年(这时“光辉”正经的空军型最后一架原型机都还没造好),但是这个项目在早期却基本没什么进展:首架海军型在2012年进行了首飞,但之后就没有音讯,也没有进行什么特别“舰载”的试验项目;第二架原型机2015年进行了模拟滑跃起飞试验之后,连续数年都没有什么新消息。

资料图:印度海军舰载光辉原型机NP-1

第二架原型机2014年12月进行了模拟滑跃起飞试验

这种拖延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技术问题,毕竟“光辉”性能再怎么有问题,造架原型机进行滑跃起飞是也不是什么难事。问题还在于印度军方和印度军工系统对于国产武器的不同态度上。

由于印度军事工业基础薄弱,其发起的国产装备研制项目经常出现项目研制或者管理失败,价格高、性能差、用户体验不好等种种缺点,因此在印度军队采购装备的时候,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时候都会优先选择购买进口装备,即使要和国内军工企业合作,一般也不太愿意搞什么合作开发,搞个来件组装什么的就足够了。

这种分歧在印度军队的装备采购里也不止一次体现了,什么辛辛苦苦研制研制的“阿琼”坦克在国防部的反复要求下才买了一百来辆;为陆军研制的武装直升机最后空军反而多买了几架;海军买一批国产舰艇的同时又订造了两批性能差不多的进口货等等。在“光辉”舰载型的命运上,突出的表现就是不管你进度怎么样,印度海军都不承认你的努力。

尽管舰载型“光辉”的研制也有至少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印度的航母舰载机选型从早年的继续使用“海鹞”,到2008年正式引进俄制米格-29,再到如今开始计划采购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就是没有打过“光辉”的主意,甚至还不止一次明确拒绝过考虑“光辉”。换言之,舰载型“光辉”的研制计划,其主要推动者并非其潜在的用户印度海军,而是该机的研发部门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和印度国防部。

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情况可能难以理解,但考虑到印度国防部在一定程度上是印度执政党政策执行的一部分,而“印度制造”正是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所极力推进的政策之一,印度国防部对这一项目的支持正可谓是理固宜然,至于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作为推进“光辉”项目的受益者,自然也是乐见其成。而印度海军之所以不愿意搭理这个项目,则很大程度上源自对于本国战斗机在性能和进度上的双重不满。

毕竟印度海军也是摸过MiG-29K的,虽然MiG-29K故障率高居不下但是性能还凑合

相对而言,进度上的不满比较好理解,“光辉”战机项目本身就是印度国防部的“老大难”问题,从1983年立项至今,虽然经过技术验证机、原型机和早期量产型,如今终于算是投入批量生产,但即使有印度空军的订单在手,“光辉”战机的首批量产型到现在也只完成了10架,平均每年的量产数量只有2-3架。这样的速度完成空军的40架订单就要十多年,给海军额外研制和生产大约60架左右的舰载型所要消耗的时间更是无法想象——也许等到这批战机服役的时候,“超日王”号航空母舰都要退役了。

好歹印度空军第一个中队的光辉已经战备值班了……


至于性能上的不足,虽然客观上也确实存在,但是仔细想来,印度海军连垂直起降、且没有中距作战能力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机都能高高兴兴地用上二十多年也没有任何不满,连现在的“维克兰特”号规划早期的“蓝天卫士”都曾经计划装备,“光辉”的作战半径虽然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可算倒数,战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也是依靠“德比”这种小空空导弹勉强具备的,但无论是多用途性能还是空战性能,都要比前者要强得多。至于和米格-29K相比,虽然“光辉”在载弹量和多用途能力上逊色于后者,但米格-29K本身的性能也并未让印军完全满意。

不过印度海军尽管这么想,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本国海军航母舰载机下一代选型陷入困境的现实。目前印军装备米格-29K与其说是印度海军在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不如说是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选择新航母时只有俄罗斯方案一条路的情况下俄方“搭售”的唯一选择而已。

由于当时国际市场上实际只有“戈尔什科夫”号满足印度的需求(英国“无敌”级退役要晚于印度最初计划获得新航母的时间,“克莱蒙梭”则面临法国没有合适的舰载机可以提供的局面)加上俄罗斯“赠送”的诱惑,印度很快就选定了该舰作为印度的未来航母。而当时的俄罗斯航空工业只能提供米格-29K这一款适合“超日王”的战机(苏-33对于该舰而言太大无法操作,而单发的轻型或者中型战斗机俄罗斯又没有),因此印度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米格-29K上。

但是相较于同时期的苏-30MKI,米格-29K最后的改装效果应该来说很难让印军感到满意。苏-30MKI作为2000年之后不久就装备印军的战机,服役时已经拥有了祖克N011M这样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水平上已经一只脚跨进了三代半的门槛,而2009-2010年才装备的米格-29K仍然使用祖克-ME这样的平板缝隙雷达,整体性能水平更加接近一架标准的三代机。也正是因此,印度海军才会在米格-29K装备部队不到10年之后,就急匆匆开始寻找下一代(至少下半代)舰载机。

对于当时已经有Su-30MKI的印度来讲,最后还得用祖克-ME这样的平板缝隙雷达显然是不合格的

也正因此,印军对于下一代舰载机的性能要求一点也不低,但是考虑到“超日王”的情况,“阵风”、“鹰狮”海军型和“台风”海军型这样主翼无法折叠也难以折叠(三角翼的先天缺陷)的战机实际上难以通过升降机进入机库(“维克兰特”的升降机也难以装下这些飞机);“超级大黄蜂”这样的舰载机理论上可以进入印度航母的机库,但一来该机的尺寸要比米格-29K稍大,必然会恶化舰载机在甲板上的操作,而且该机用于弹射起飞设计的前起落架重量较大,也不利于该机充分发挥性能;至于俄罗斯的米格-29K,虽然其航电设备什么的还能依靠更新取得升级,但该机的可靠性不佳和故障率高在印军里已经留下恶名,想要让印度海军“再爱它一次”,实在有些太困难了。

此外,F-18E/F太贵了……

这样的情况下,一款由印度自己研制,能够符合印度海军自己各种个性化需求的舰载机,或者更直接说,一款印度人能够自己掌握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战机,在解决印度海军当前舰载机所面临的问题时,反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印度舰载机未来的命运还是要靠“光辉”

作为需要考虑比单纯战斗力内容更多的印度国防部和印度政府而言,在“光辉”战机研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借此机会大力推进舰载“光辉”战机的研制,除了单纯的政治考虑,对于印度的航空工业和军事工业而言,也不吝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说实在的,对于印度军工来讲,光辉已经是state-of-art级别的成果了——不仅有了空军型,还有海军型,对比印度其他国防项目,已经很出众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世纯
国际军事比赛 解放军 印度军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华‘去风险化’,在德国引发了出人意料的现象”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