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新时代,解放军有新的奋斗目标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8-04 08:22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的八一建军节,解放军在授予一系列荣誉的同时,愈加自信地展示建军以来取得的成果;而同时,朝鲜在本周连续进行了多次不同的导弹和火箭试射,也让东北亚局势又一次转向了扑朔迷离的不确定之中。

2020之后,解放军前路向何方

八月一日,解放军迎来了建军92周年的纪念日,单纯来看这一时间并非逢五逢十的整数年,但由于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且今年又是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加上近日国防部刚刚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因此今年八一建军节里我军所透露的各种消息,无疑都令人高度关注。

晋衔仪式只是八一节诸多新闻中的一件

在建军节前和节日当天,有关解放军的消息可谓接连不断: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4名个人、1个单位记功,向1名获得荣誉称号的个人颁授奖章和证书,向3个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奖旗;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正式给10位军官警官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空军发布宣传短片,首次公开中俄战略轰炸机“同框”开展巡航的画面;首艘国产航母再次出港进行海试;东海和福建沿海的两处军事演习同时开始……

这些活动中,既有对解放军军队荣誉的鼓励与传承,又有对高级指挥员的晋衔调整,有公开解放军与外军深入合作协同巡航的重要情况,也有对解放军重要的大型主战装备的关键性测试。这表明建军节既不是解放军放松警惕的“休息日”,也不是形式主义的“歌颂节”,比起单纯的建军节庆祝,这一系列动作所包含的意义显然要大得多。

即使是建军节,解放军的发展也没有一点停歇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到现在,经过接近30年的发展,解放军的建设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从我国武装力量在应对周边地区和国际上的各类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中就有明显的体现。

90年代初中国在远洋上毫无存在感,无法保护本国的海外商船,只能任由别国海军进行临检拿捕;在南沙等远海水域缺乏底气,在维护本国主权时只能将军事力量伪装成看上去“无害”的渔政部门,而在勘探开发本国海上自然资源遭遇外国力量干涉时最终只能退避三舍;甚至在中国近海,美国航母战斗群也能随意接近,并且为我国合理合法的军事行动制造障碍……

而到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不仅已经可以运筹数千公里外的撤侨和远海护航行动,也能够组织规模不小的舰艇甚至航母编队和航空兵机群深入大洋进行实战化演练;中国在南中国海建立起了包括多座大型岛礁基地在内的堡垒水域,也具备了对抗单支航母打击大队和假想敌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能力,能够在许多重要而关键的场合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坚实的基础。

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能力是解放军的一个重要的新成就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要依靠的自然是解放军对于高技术条件信息化战争央视的不断学习与对解放军自身有针对性的体制编制改革与战法学法革新。这从近年来我军不断围绕实战要求对训练大纲、部队编制、指挥流程、决策体系和领导格局进行大规模系统性变革,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解放军对于以传统四总部为特征的军委领导管理体制进行的彻底改革,毫无疑问是中国军队能够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的主心骨;除此之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的资金支持与军事工业厚积薄发所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是武装新时代人民解放军成为一支令人望而生畏力量的关键。

在过去的十年左右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军队陆海空军装备领域的突飞猛进,新一代的解放军装备体系也在逐渐成型。按照中共十九大“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的建设目标,随着2019年进入下半年,距离2020年的“交卷”时间也越来越近,解放军的新一代机械化、信息化装备多数也已经实现了公开。诸如以99A主战坦克、15式轻型坦克、04A步兵战车、“大八轮”车族、“东风猛士”车族、05A自行火炮等一系列陆军地面装备已经批量装备部队;以002型航空母舰、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052D导弹驱逐舰、054A导弹护卫舰、056轻型护卫舰和901/903A综合补给舰为代表的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也已经全面成型;包括歼-20、歼-16、歼-10C、轰-6K、运-20等新型战机为代表的新一代空军作战力量虽然尚未完全成型,但也已经勾勒出了中国空军的空中作战体系大概……

先进在武器装备已经让解放军在世界尖端技术上占据一席之地

尽管这些新装备的换装还在继续之中,解放军也还保有不少老旧装备,但无论是装备性能还是装备数量,当代解放军尽管在不少领域距离世界第一的美国军队还差距甚远,但绝对已经是争夺世界第二的有利竞争选手。不过除了这些传统领域的装备之外,解放军的新一代装备以及一些新概念武器,某种程度上才是未来解放军发展中的新看点和重中之重。

首先要关注的是解放军的新一代战略打击力量。长期以来,解放军都以液体燃料的东风-5系列和固体的东风-31/31A/31AG系列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战略核打击的核心力量。这两类弹道导弹尽管一直处于不断升级之中,但二者的整体架构已经不再先进,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也较为有限。这也就是解放军发展包括东风-41和新一代液体洲际弹道导弹,甚至可能同时发展其他类型洲际导弹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军现役的导弹型号很多,但不少的技术架构已经老旧

在导弹这样的载具更新换代的同时,对于战略核威慑至关重要的核弹头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核武库规模至今仍然处于几大核大国中靠后的位置,尽管这让中国在应对西方一些国家主张要求将中国也拉入全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之时占据道德高地,但也让中国在真正面对真刀真枪的核威慑对抗时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增强中国核武库的威慑力,虽然迅速扩充核武库的规模未必会是第一选择,但将更多的核武器转移到洲际导弹级别的战略载具上而不是如东风-21这样的“中程核威慑武器”上来,显然会是伴随中国战略打击力量发展的一个趋势。

除了关键性的战略威慑武器外,解放军的战役级武器系统的发展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最初被归入这一范畴内的武器是我军中东风-11和东风-15这一级别的短程弹道导弹,当时这类武器的主要用途是进行对台第一波次的火力准备和压制。随着短程弹道导弹改进型号的增多和东风-21系列改进型号也开始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加上一系列远程空地巡航导弹的服役,解放军的战役打击力量不仅在手段上更加丰富,在作战范围上也覆盖和超越了第一岛链;随着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横空出世,这种战役打击武器的对手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地面软硬目标的范围,而延伸到了海上以航空母舰为代表的海上大型水面舰艇上;当代高超音速武器技术的引入,又将中国的战役打击力量进一步强化。尽管目前运用这一技术的相关武器还处在严格保密之中,但毫无疑问,多款使用高超音速技术,可以执行反舰和对陆攻击任务,且射程超出第一岛链甚至覆盖一、二岛链范围的新一代战役打击武器将成为新时期解放军在增强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领域的关键武器。

高超音速武器将成为解放军的关键杀手锏之一

除了这些“硬碰硬”的武器之外,各类无人平台在解放军中的运用也值得进一步关注。虽然从概念上说,无人机在解放军中服役也已经有了好几十年的历史,无人机大规模装备解放军用于诸如炮兵校射、战场侦察等活动的历史也有相当的时间,但对于我军作战体系中各种无人机所扮演的角色,外界的了解认识其实并不深刻。由于在当下的外贸市场上,类似“翼龙”、“彩虹”系列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销售炙手可热,加上我军也确实装备了“翼龙”系列的自用型号——“攻击”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因此在不少人看来,察打一体无人机这样面向治安战而生的无人机是我国当代无人机的发展方向。但从解放军的使用情况看,各种大型战略侦察无人机以及研制中的预警、电子战无人机在实际行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则往往更加重大。在近年与外军的多次交锋之中,中国的无人机都依靠其自身的性能特点扮演了关键的作用。相信随着解放军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不断深入,有关我军在先进无人机领域取得的进展及其实际应用的相关情况,应该会更多为外界所知。

对解放军而言,在经历了十余年同时努力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之后,解放军的机械化发展已经有了相对清晰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我军信息化的目标则在我军建设的不断探索之中稳步前进,对于已经建军92周年的人民解放军,我们有理由为它取得更大的成就充满信心。

回到老状态的半岛

本周,朝鲜在7月31日和8月2日连续进行了两次“新型大口径控制火箭炮试射”,如果算上7月25日朝鲜进行的“新型战术制导武器示威射击”,朝鲜在短时间内已经进行了3次新型武器的发射活动。

韩国方面作为朝鲜各种武器试射活动的直接观测方,将三次发射均称为“短程导弹”,不过在朝鲜公开了这三次发射的相关图像资料和官方报道之后,可以证实这三次试射的主体实际上是两款不同的武器。其中7月25日发射的是被外界戏称为“金斯坎德尔”的朝鲜新型短程弹道导弹,按照韩、美方面的报道,当日试射的两枚导弹一枚飞行距离约430公里,另一枚则为690公里;而7月31日和8月2日的试射则是“新型大口径可控火箭炮”,其中7月31日的两枚火箭射程为250公里左右,8月2日的两枚火箭则为220公里。

虽然金正恩三次发射都亲临现场,但其实其技术水平不完全一样

“金斯坎德尔”弹道导弹此前已经进行过试射,因此该弹对于外界而言相对缺乏神秘感,不过朝鲜此次试射中该弹在弹道高度仅50公里的情况下就达到了690公里的射程,显示了该弹具备的大气层内低弹道滑翔增程能力(即朝方所称的“低高度滑翔跳跃型飞行轨道”)。尽管对于当代中、俄等国的先进弹道导弹而言,这一技术特征可以算是标准配置,但对于朝鲜这样一个之前长期在落后的“飞毛腿”导弹基础上发展本国短程导弹的国家而言,研制出这样的武器表明该弹并非简单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而很有可能是朝鲜从外部获得了新型导弹的相关技术和元件后依靠本国力量研制的高性能装备。

相比之下,最近试射的大口径控制火箭炮在技术水平上反而没有那么复杂。该炮220-250公里左右的射程与其25-30公里的弹道高度表明其弹道应该还是传统的远程制导火箭炮。虽然韩方声称的6.9马赫的最高飞行速度让一些有魄力的分析人员认为这是一款高超音速武器,但由于这款火箭弹的全程飞行速度外界并不知晓,因此一个单纯的最高速度并没有办法得出这样的确凿结论。

朝鲜弹道导弹技术在此之后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不过朝鲜方面在公布该型火箭炮的外形时的态度倒是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该炮首次公布时整门火炮都处在浓厚的马赛克之下,外界除了判断该炮使用履带式底盘外,连一辆发射车上有几枚火箭都说不清;第二次公布时虽然有了清晰的车体部分,但其似乎是6联装的定向器部分依然掩盖在马赛克里模糊不清,让外界甚至无法大致推算火箭弹的口径——考虑到朝鲜此前公布其300毫米远程火箭时也没有如此遮遮掩掩,(甚至在公开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也没有过),除了能大致确定该型火箭的口径应该超出300毫米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朝鲜对这款武器进行如此高度的保密。

这样的马赛克……朝鲜近年装备展示里可谓前所未有

在对地打击这件事情上,短程导弹和远程火箭炮在很多时候都“傻傻分不清楚”,朝鲜在这方面目前的状况基本和我军类似,即短程导弹是由火星炮兵部队装备使用,而远程火箭炮则是朝鲜人民军陆军部队装备使用。不过从这款火箭炮的构造看,人民军远程炮兵部队显然是对其寄予厚望:该炮使用的底盘与包括“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使用的履带发射车底盘一样,来自加长改进的“先军915”坦克,只不过该型火箭炮有多达9对负重轮,比“北极星2”导弹发射车还多一对,是目前朝鲜研制的尺寸最大的履带底盘。尽管朝鲜的确具备此类底盘的能力,但是相对于廉价的重型卡车,这种底盘无论是成本还是制造难度都要高一个档次,“好鞍配好马”的重视可见一斑。

由于这两款武器在射程上均不会构成对美国本土或者日本的威胁,原则上也没有突破美朝在此前达成的不推进远程洲际导弹试射的协议,因此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各方都没有对这几次试射进行做出什么强烈反应,特朗普甚至还发推“夸奖”了朝鲜领导人的这种行动;对于致力于推进朝韩两国友好交流的文在寅政府而言,朝鲜这样“破坏半岛局势稳定”的行动多少也有些尴尬,因此青瓦台也表明态度,对朝鲜的导弹发射选择“不会回应”。

这款新型火箭炮的威力已经远远超过朝鲜之前的火箭炮

但对于需要防止朝鲜对韩国发起攻击的韩国军队而言,这两种武器就不是那么好对付了。对于使用低高度滑翔弹道的近程导弹,韩国现有的反导预警系统发现距离就会大幅度缩短,且“萨德”弹道导弹系统因为作战高度的限制很难有效发挥实力,而因为其弹道迥异于以往的弹道导弹,因此使用“爱国者3”导弹进行拦截的难度就会显著增大,导致导弹的拦截成功率明显降低;而朝鲜试射的新型远程火箭炮由于其具备的末端修正精确制导能力,加上其超过200公里的最大射程,如果朝鲜人民军将其部署在朝韩边境,则其射程不仅可以覆盖首尔-仁川地区,甚至可以覆盖韩国中部的大田乃至全罗北道北部地区、庆尚北道的大部分地区等,将韩国60%的领土至于其覆盖之下。由于火箭弹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远低于弹道导弹,更加便于朝鲜批量生产,韩军要拦截的目标数量和难度也会骤然增加,甚至多到韩军完全无法拦截。

相比之前的300毫米火箭炮,新的火箭炮威力更大,覆盖面积也更大

虽然说朝鲜这种频繁进行新型武器试验的节奏非常像2015-2017年间朝鲜半岛因为朝方各种试射而紧张时期的样子,但美韩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对这种试验“视而不见”的态度却是头一回,甚至产生了一种试射武器只有军事因素,没有政治因素的诡异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类似的武器试验除了增强朝军装备之外,就只能起到表达的各种不满与愤懑情绪,而这显然不是朝鲜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毕竟在朝鲜半岛过去几年的地缘政治对弈中,有来有回的军事威慑与政治磋商相互交错,才能让朝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政治空间。

面对朝鲜半岛南面和美国方面的新套路,朝鲜将在未来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无疑是值得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施佬
解放军 军队改革 军队建设 朝鲜 朝鲜火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长三角能“横着走”了!谁是最大赢家?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俄方披露:又一条输华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

征订教辅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辅缘何变“教腐”?

超一半被中国掌握,美媒慌了:北约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