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改成“一国一制”,印度就更强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8-18 08:37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对于中国人而言,目前发生在香港的极端暴力活动虽然几乎无关军事,但毫无疑问是各界最为关心,也是事关香港前途的重要事件;而在中国之外,印度政府突然宣布改变与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地位,再一次引发了南亚次大陆的新危机。与此同时,台湾一年一度展示军事科技成果的“台湾航太展”也在本周开幕,各种武器的背后,也体现了台湾当局“以武拒统”中遇到的尴尬现状。

改变“一国两制”的印度

印度政府5日发布总统令,废止印度宪法中的“370条款”,取消了赋予印度控制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 包括外地公民不得永久定居克什米尔地区、不得购买土地、不得在当地政府任职、不得获取奖学金。印度同时成立“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当天告诉议会,宪法今后将完全适用于先前具有特殊地位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伴随着印度政府决策的,就是克什米尔地区局势的全面紧张

印度在这一决定公布之前对当地做了可谓“周密部署”:印控克什米尔地方当局8月2日便以面临“恐怖威胁”为由,下令取消在当地举行印度教宗教活动。地方当局4日下令从当天午夜开始,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施行公共活动管制,关闭学校。部分地区移动通信网络服务中断。美联社报道,印方近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部署至少1万名士兵,大批士兵4日起驻扎当地警察局和政府大楼。而根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方光计划增派的部队就有2.5万人。

印度军方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增兵,显示印度方面对这一事件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

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巴存在争议的领土,1947年印巴两国独立后,没过多久就在当年10月展开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两个诞生都只有几个月的国家投入了将近10万人的武装力量,最后于1949年1月在联合国干预下实现停火,并按照当时实际兵力部署划定了停火线。印度占据克什米尔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区,人口约100万。按照停火协定,印巴双方停火后应该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但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拒绝撤出军队,使协定成为一纸空文。

1949年以后,克什米尔这种分裂的局面就一直延续下来

从第一次印巴战争至今已经过去了70年,克什米尔争议作为印巴两国之间的核心矛盾,至今仍然时不时导致两国在边境上发生一系列武装冲突。由于这一地区根据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决议、《西姆拉协定》等印巴双方共同接受的国际法文件确定的争议领土,因此在这一地区两国的治理都以接近“自治”的形式存在:印度有宪法中的“370条款”;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名义上是一个自治区,实际上则有自行选举的总统、总理、立法及司法机关。

印度此次废止宪法“370条款”,并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设立两个中央直辖区,在政治上就取消了这一地区的“自治”,将其“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等于在政治上完全走完了将克什米尔并入印度的程序。这差不多相当于当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无怪乎作为克什米尔利益攸关方的巴基斯坦对此强烈不满。

印巴在克什米尔边境对峙已久,属于长时间剑拔弩张的状态

其实印度在宪法370条款这件事情上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印度自从获得印控克什米尔以来的深谋远虑。上世纪50年代,“查谟和克什米尔共和国”的主要政党国民会议党便被印度政府借机架空;60年代,宪法370条款已经只剩象征意义,印控克什米尔与其他印度各邦的地位实质上是等同的;1975年,国民会议党和印度政府签订了《德里协定》,克什米尔领导人头衔一降再降,只剩“首席部长”……如今的彻底废除,也只是印度中央政府在这条既定道路上走出的最终一步而已。

类似这样的操作也不是在克什米尔地区所独有,而是印度独立建国以来获取领土的一贯做法。1948年,印度军队进入藏南门隅地区;1951年,印军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达旺的行政人员驱逐;1954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伪“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将中国拒绝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1962年解放军在边界自卫反击战收复藏南大部分区域后主动后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内,1964年印军重新占领该地区,重新在“麦线”附近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1972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1987年2月,印度宣称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从印度一步一步非法吞并中国藏南领土的手段来看,虽然这种变更并不会造成印度对这一地区实际控制能力的变化,但确实是印度完成对侵占领土“合法化”的重要步骤。

印度对中国藏南地区的非法侵占也有着类似的套路

印度对克什米尔的所作所为自然引发了同样声索克什米尔主权的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巴基斯坦不仅对印度的举措提出强烈抗议,还在7日降级了两国外交关系,暂停贸易往来,并召回驻印公使;8月13日,巴基斯坦向联合国安理会致信,要求就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一事进行紧急会谈。信中称,如果印度再度选择使用武力,“作为自卫,巴基斯坦将做出回应”。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军队也迅速向边境集结,特别是今年年初在印巴武装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巴基斯坦空军,更是优先部署到了印巴边境地区的空军基地。8月14日,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前往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在议会的演讲中表示 “陆军准备好了,不仅仅是军队,而且整个国家都将与我们的军队并肩作战。”

这种双方都想边境屯以重兵的情况很快就显现出来: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15日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说,印度军队当天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向巴方一侧开火,打死3名巴基斯坦士兵。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说,巴军随后进行了有效反击,至少打死5名印军士兵、打伤多人,并摧毁数个印军地堡。双方零星交火仍在继续。

两国的空军力量使用有可能是冲突升级的标志之一

当然印巴边境尤其是克什米尔方向上两国发生零星交火,对于两国而言多少算得上是家常便饭,以两国陆军部队的反应速度和部署规模,要发生更大规模的全面交火还缺乏条件。

而在空中战线上,以今年年初的空战中的表现,印度空军虽然强行推出了一个“舍生忘死”,没有明确空战战绩,自己却被明白无误击落且被俘的空战英雄,并且在印度国内获得了不少人气。但印巴空战中印军的表现具体如何这事儿,印军自己应该比国际军事观察家们了解的情况更清楚。

尽管印军在战后采取了诸如增购空空导弹,要求为苏-30MKI配备新型号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等补救措施,但这些工作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印度空军主动挑事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

至于巴基斯坦,作为印巴争端中国力、军力都较弱的一方,也不大可能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因此整体上看,尽管印巴局势因为印控克什米尔的这一重大地位变化产生了不稳定,也引发了印巴两国进一步的激烈对立,但这种对立因为客观的现实环境,很难转化成直接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只不过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印巴两国围绕边境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各种争端以及各种你来我往的小规模交火,也许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被掐住脖子的“台湾科技”

8月15日到8月17日,中国台湾地区最为重要的防务武器展“台北航太展”在台湾举行。由于台湾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民用航空工业,“台北航太展”长期以来就是一个以武器装备为主的展会,而由于国际上除了美国军火巨头,没有国家会向台湾大规模出售武器装备,因此尽管台湾媒体在有关航天展的报道中声称“包括‘美国最大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奇异航空等14家军工企业也来台参展,该展览预计将成为全球瞩目的航天展”,但本质上这一展会还是台湾本土防务工业两年一度的“成果展示”。

今年的航太展依然以无人机作为核心的载具

台湾的军工业最初来源于国民党从大陆逃台时带去的一些兵工厂,最初只能生产一些子弹、炮弹、轻型火炮和维修改装一些车辆装备,随后逐渐掌握了诸如步枪、大口径火炮等一些复杂装备的生产,以及对坦克、战机、水面舰艇以及航空发动机进行维修或者一些简单的改装。

1979年“美台断交”之后,由于台湾失去了获得美援武器的渠道,一度还无法从美国直接购买军火,因此开始大力发展本地区的高科技军工产业,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台湾军工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了一个高峰,能够在外国提供部分关键元件和设备的情况下,研制主战坦克、导弹护卫舰、第三代战斗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经国”号战机在服役之初是一款不错的轻型战斗机

但在此之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台湾出售了一批在当时还算先进的武器装备,直接造成台湾大量自制武器计划的终结,以及随之而来的台湾军工体系的衰败。台军作为一支20万人左右、每年消耗军费100亿美元的武装力量,其所需武器装备的总规模始终是相当有限的,采购自产装备则没有资金引进美制装备,引进美制装备则意味着自产装备的研制项目泡汤,科研团队也面临解散,因此在美制装备引进之后,台军不少自制武器就停止研发,没了下文。

倒不是说这些装备有多先进,但本土军工产业对台湾防务的支持作用还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亚洲第一款入役的三代机“经国号”,在服役之初曾计划在量产第一批130架后,进一步升级航电系统,使用更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并量产第二批的改进型号。结果由于美方售台F-16战机,台军直接将第二阶段的量产和改进计划全部取消,导致研制该机的汉翔公司失去了后续的主要收入来源,台湾仅有航空工业人才大量流失。

而大量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引进则直接宣判了台湾研制的“昆吾飞弹”的死刑;“爱国者”导弹的引进列装也严重影响了台湾自制的“天弓”系列地空导弹的量产和后续研制,“天弓三号”这样原计划2000年前后就列装的导弹一直推迟到2015年后才开始列装。

然而美国对台湾的军售支持既不全面,也不稳定。很多台军急需的武器装备,美国要么因为其两岸政策的原因不愿出售,要么因为美军自己的装备体系问题干脆没有,而台湾的军工体系在经历了21世纪初的削弱之后又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解决这些难题,于是就导致台湾研制的武器在外界看来有些不同寻常的设计。

这些设计与其说是先进或者落后,不如说体现了台湾武器“凑合”的研制思路

本届台北航太展上展出的“海剑2”中程舰空导弹和“海剑羚”末端防御导弹就算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二者一个顶着神奇的尾翼,一个作为当代中程舰空导弹则因为不掌握垂直发射后的快速转向技术而使用固定倾斜发射箱,其构造在当代导弹中都属罕见;这两款导弹的研制基础是台湾90年代为“经国”号战机研制的“天剑1”和“天剑2”空空导弹,按理说在有原型的情况下进行改进设计应该相当快速,但两种导弹都已经3次参加台北航太展,“海剑2”导弹的研制更是早就历时十余年,但至今距离入役依旧遥遥无期。

今年的“海剑羚”导弹又有了新的改进,其前后部分完全处于分裂的设计状态

大多数出现在台北航太展里的武器,除了诸如“雄2”、“雄3”、“弓3”、“雷霆2000”这样早已研制定型装备台军,每次都作为“台军利器”到现场助兴的成熟装备外,许多所谓的“先进”武器,诸如当年的“云豹”105毫米坦克歼击车、155毫米卡车炮、AT-3“至强”(MAX)高级教练机等,都是每两年来一趟航太展,然后来几趟之后就悄然退场没了下文;而像“海剑2”和“海剑羚”这样缓慢推进的项目,也在反复参展中从性能“还算先进”逐渐变成了“有点落伍”。

相比之下,今年航太展上展出的“剑翔”反辐射无人机虽然从外形到用途再到性能上都可算是水平劣化版的“山寨哈比”反辐射无人机,距离世界主流也有至少十多年的差距,但却因为其有外国原型的较高可行性加上其对于台军“解决有无问题”的开创性意义,反而显得颇有价值,值得认真对待。

如果“剑翔”无人机量产,多少还能给解放军造成一点麻烦

相比台北航太展上的这些小鱼小虾,中国大陆更加关切的依然是占据当代台湾军火主要获得来源的美台军售。8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回答有关美国政府推进售台价值80亿美元F-16V战机的问题时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方要求美方充分认清有关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严重危害性,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不得向台出售F-16V战机,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否则,中方必将作出强烈回应,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至于航太展上的各种“自得其乐”的展示,恐怕也只有那些没有认清台海两岸形势,不顾一切妄图“以武拒统”阻碍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台独分子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施佬
印度军队 印度 巴基斯坦 台湾 台湾海军 台湾军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