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中美新装备与“老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5-03 09:10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东部战区某旅新列装的155毫米车载加榴炮在媒体上的公开,一方面引来了对于这款先进装备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关于解放军对武器装备的“旧思维”与新装备的争论与思考;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海军终于选定了新型导弹护卫舰FFG-X的承包商,也意味着美国海军内这场持续多年的“拨乱反正”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而其直接针对的对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也许将很快就在海上遇到这位新对手。

73集团军炮兵某旅车载加榴炮营,每个营下辖两个9门连

当新装备面对旧思维

本周,东部战区第73集团军炮兵旅接装PCL181型155毫米车载加榴炮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作为2019年大阅兵首次公开亮相的新装备,PCL181型车载加榴炮未来将和更早之前已经开始批量入役的PLZ-05/05A型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一起,全面彻底地取代解放军集团军级炮兵的130毫米加农炮和152毫米榴弹炮,成为集团军军属压制火炮中的身管炮兵力量。解放军集团军属炮兵也将在此轮换装之后,成为世界上同级别炮兵部队中装备最精良的作战力量。

由于技术指标高,弹种多,我军的炮兵旅用两种炮兵,完成俄罗斯人6种火炮/自行火箭炮才能完成的功能

73集团军的炮兵旅,在换装PCL181以前,其目标保障营已经列装了ASN无人机和炮兵雷达,值得一提的是,该旅“车载榴炮营”等装备等了三年

总体看来,车载加榴炮由于被称为是“卡车炮”,因此理论上可以运用民用重型卡车的技术甚至现成的产品用于其底盘的设计制造,诸如叙利亚战场出现的很多改造卡车炮使用的就是现成的重型卡车,而诸如日本、越南等一些在炮兵装备研制能力上比较有限的国家在研制卡车炮时,也都会选择直接从国外引进现成的卡车底盘作为火炮的运载平台;加上卡车炮基本不需要研制封闭式的战斗室,并在有限空间内部署各类系统,因此一般认为其研制难度要比履带式自行火炮容易得多。

叙利亚利用战前德国留下的“奔驰”卡车大修线,改造了不少MAN头卡车130炮,前段时间在土叙冲突中表现亮眼

但这种“容易”其实是建立在另一个假定情况之下的,那就是一般认为,除了公路机动能力之外,同口径的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性能是要全面优于卡车炮的。这其中既有防护能力、自动装填系统等领域的差异,也有因为火炮系统总重量的差异带来的精度区别。毕竟在火炮系统相似(后坐力也相似)的情况下,卡车炮的重量可能要比自行火炮轻上十几二十吨,对相当后坐力的稳定条件先天就要差一些。

这也正是PCL-181型车载加榴炮不同寻常之处,该炮战斗全重25吨,比起PLZ-05自行加榴炮轻了至少18吨,但在研制时军方对该炮提出的精度要求并没有低于PLZ-05,这一精度上的高要求也让PCL-181的研制过程颇费了一番周折,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外贸155毫米车载加榴炮SH-1型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外贸定型,并在不久之后赢得了出口订单,自用型号的卡车炮却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完成研制定型和批量生产的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精度指标,PCL-181在炮车协同性设计上下了更多功夫,将火炮的后座设计与底盘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退器、后座机构、助锄、可调节底盘等一系列设计来优化火炮的精度特性,而不仅仅像那些普通卡车炮一样,只是一场火炮与卡车底盘的“拉郎配”而已。在其他角度上,PCL-181的设计也是相当完备,虽然只有半自动装弹机的设计令其在射速方面稍有遗憾,但配合未来解放军在外骨骼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如今还是颇为辛苦的弹药搬运工作强度也将大幅减轻。

半自动输弹机,小战士们明显很开心

然而就在这皆大欢喜的接装仪式上,一张解放军战士为车载加榴炮挖助锄坑的宣传照片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一来在照片中可以自动放下收起的助锄臂上明确标志着“臂下禁止站人”,解放军战士却正好为了挖掘助锄坑在臂下位置挥汗如雨;二来PCL-181在射击准备中原本不需要挖掘助锄坑,就能正常放下助锄并展开射击作业,紧急状态下甚至不需要放下助锄,火炮仍能够以相同的射击精度进行射击,只是装药、射角受限。在如此双重的“不必要”之下,不少人的质疑迅速越过了接装仪式上“形式主义”的需要,开始更深一步的“定体问、我陷思”,直接将这一行为上纲上线。

违规作业是逃不掉了

作为在接装仪式上的动作,再考虑到接装部队此前长期使用牵引式火炮在进入阵地的过程中,在条件许可下的确需要挖掘助锄坑,并根据土质情况决定是否垫上枕木,再将助锄放下。因此这一动作无论是出于射击条令长期执行的习惯,还是出于稳定火炮射击的考虑,抑或是“为了好看”做出的一个动作,都不至于令人无法理解。而在实际的训练和演习过程中,给PCL-181挖掘助锄坑对于提升火炮精度几乎没有裨益,却要在额外浪费时间,增加火炮展开时间的同时,冒在助锄臂下违规操作的风险。

这种或因旧式装备习惯引发的使用惯性,或因形式好看不必为而为之的情况,在中外军队中都不鲜见,而在解放军中,这些行动在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往往尤其令人难以接受。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制定型了第一款自行研制的69式中型坦克,并将其投入量产装备部队,该型坦克具备红外大灯和夜视仪,拥有一定的夜战能力;同时还配备了双向稳定器,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但因为当时的装甲兵并没有针对新型装备的考核标准,装备了69式坦克的部队既没有使用红外夜视仪作战的考核,也没有行进间射击的考核,以至于部队装备的新装备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战斗力。而工业部门在技术上“教条主义”,不考虑部队实际使用,诸如不为昼间战斗机的仪表增设荧光条,导致飞机在暗夜条件下无法安全飞行的情况,在我军早期装备研发历史上也曾偶有发生。

新装备未能带来新战法,对于人民军队来讲是老问题,有些40年前就该推行的战术战法,甚至一直拖延到了军改后

对装备,尤其是新装备的了解不够,往往也会影响武器装备的表现,22型导弹快艇在列装部队时,为了防止隐身性极好的导弹快艇在日常航行时因为无法被航行雷达探测到,为每艘导弹艇都配备了可收放的角反射器,但由于部队对于角反射器的认识程度有限,不止一次发生因为没有在演训任务中收起角反射器,导致导弹艇没有产生隐身效果,以至于没有达成预定的目标的情况;而在军改之前,解放军刚开始换装一系列新型装备的时候,不少部队出于对装备的不信任,或者单纯提高训练成绩的考虑,在训练中继续使用已经习惯的非自动操作手段,在测距过程中不使用测距仪,而直接输入已知的参数等等……类似的情况在很多时候就是缺少“现实的毒打”。毕竟对于部队而言,“一切为打赢”在和平时期就体现在演训场上的“争功夺胜”,导调组的扣分和批判,无疑是解决这类训练工作与实战差异的最快方法。

朱日和演习暴露出最大的问题,还是红蓝双方装备一样时展示出来的素质差距

当然,在装备设计与使用习惯的问题上产生的各种矛盾,不仅考验工业部门设计制造水平,也是对部队适应高技术现代化装备的一种检测。在这样的争论中,单纯出于技术人员的视角觉得“这都是他们不懂技术,盲目要求所有人按照装备设计(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设计)进行操作,或者单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觉得“不合我使用的设计都是坏设计”,对于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升都是有害的。设计人员与装备使用人员在装备发展中互相适应,逐渐提升装备研制和使用水平,才是让解放军能够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战争,并在信息化战争中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关键。

战争的胜利,终究是靠人

“经济适用”的美国海军新成员

4月30日,从2017年开始发起的美国海军新一代导弹护卫舰FFG-X项目有了重大的推进:美国海军在美国国内外的4家防务承包商提交的方案中,最终选择了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在其FREMM型导弹护卫舰基础上提出的护卫舰方案,并获得了7.95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建造FFG-X型护卫舰的首制舰。首制舰的总造价预估将达到12.8亿美元,剩余部分资金将用于舰上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等的采购上。

虽然大家都称呼FFG-X为即将与中国海军面对面的新对手,但如果仔细考究,该型舰距离真正要投入美国海军的实用阶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在此前竞标阶段,芬坎蒂尼和其他几家船厂提供的都是初步的概念性方案,在获得正式的合同之后,芬坎蒂尼集团将立即转入护卫舰的具体设计之中,并力争在2022年4月之前完成首制舰的开工,2026年完成建造,并在2030年之前经过测试工作,形成该舰的战斗力。不过考虑到在新一代的“阿利·伯克”Block 3进入实际建造之后,美国海军原本计划的下一代大型水面战舰(LSC)项目已经被推倒了2030年以后,因此下一代导弹护卫舰将会成为2020年代美国海军唯一全新发展的大中型水面舰艇项目。

如果十年前,我要是说2020年强敌的新平台就这,恐怕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

相比于其他几家竞标者,芬坎蒂尼的成功夺标多多少少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此前的各种分析中,基于西班牙F-100型护卫舰设计发展而来,由美国通用动力集团和巴斯钢铁造船厂联合投标的导弹护卫舰方案不仅是“根正苗红”的美国设计,而且作为最小的“宙斯盾”系统搭载舰,该舰在安装新的EASR雷达以及基线10版本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基础。相比芬坎蒂尼的“欧洲血统”,在这个美国分外强调制造业回流的时代应该更受欢迎。不过F-100型护卫舰系统在造价控制上似乎有些隐忧,5艘F-100中最后一艘在2011年建造的时候,其造价已经涨到了11亿美元,而该系列最新产品——为澳大利亚海军建造的三艘“霍巴特”级导弹护卫舰的总造价已经上涨到58亿美元,单舰造价超过19亿,远远超出了美国海军对于护卫舰“便宜大碗”的需要,相比之下,FREMM型导弹护卫舰单舰价格只有6.5亿美元,即使换上更昂贵的雷达和作战系统,对芬坎蒂尼集团来说也有着相对充足的价格上涨和利润空间。

值得一提西班牙的小船也是台湾海军“拉法叶代舰”的考虑对象之一,当然台军也就想想

至于说到FFG-X的作战性能,作为一款排水量6000吨左右,以多用途作战能力为主导的中型水面舰艇,FFG-X对于一般国家的海军来说已经是绝对的高配了,EASR雷达虽然在孔径上要明显小于新一代伯克级上使用的SPY-6雷达,但依然是一款性能不错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会优于FREMM型上装备的雷达。至于舰上的武备,芬坎蒂尼的方案与其他竞标产品设计基本类似,包括MK110型57毫米舰炮,4组共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最多可以容纳16枚反舰导弹的倾斜发射装置,直升机机库以及拉姆末端防御系统等也都是美国海军指定的装备。

这个16联装反舰导弹系统非常的“中华第一舰”

由于FFG-X型6000吨级的排水量以及搭载多面有源相控阵雷达与中国海军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颇为相似,因此外界在之前的不少分析中,都会将052D型驱逐舰与FFG-X进行比较一遍“一较短长”。不过二者尽管目前都是以本国航母为核心执行作战的装备,但所承担的角色却并不相同。在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入列数量有限,且相关舰载武器的配套测试尚未全面完成的情况下,052D同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样,是直接承担航母编队区域中远程防空作战,远程反舰和对陆打击等至关重要的作战任务的主力舰。而FFG-X由于只有32单元的垂发系统,如果要搭载“标准”系列舰空导弹的话,其发射单元数明显有点不敷使用,即使在搭载“改进型海麻雀”的情况下,该舰在满足自保的中近程防空作战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到反潜导弹的携带需求,每艘FFG-X最多只能携带8-16枚“战斧”巡航导弹进行对陆打击作战,相比美国的宙斯盾舰每艘能携带30-60枚“战斧”巡航导弹的能力,FFG-X也不太适合执行美国海军的对外干涉打击行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强敌也逃脱不了“通驱”的桎梏

从这个意义上看,FFG-X的定位更加接近美国海军之前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或者中国海军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即在为航母编队提供反潜护航工作外,能够执行中近程防空(解放军称为编队防空)等其他的作战任务。只不过由于FFG-X的吨位更大,建造年代更晚,其作战能力也要比054A这样2005年前后研制的4000吨级导弹护卫舰要强得多。

美国海军建造FFG-X的目的,算是对建造低成本濒海战斗舰以实现美国海军全球力量存在的一种调整和修改。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类似濒海战斗舰那样追求高航速但只需要轻火力的设计虽然不再适用,但以相对低的价格来获得更多的数量这一基本设计思路依然得以保留。美国海军希望未来每艘FFG-X的造价能够控制在9亿美元的水平上,这样的话,一艘“阿利·伯克”Block 3型的采购经费可以建造2艘FFG-X,自然能够让美国海军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数量,以便在全球更多地区和时间扮演存在的角色。

美国海军将用FFGX执行绝大部分“例行巡航”等任务

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思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皇家海军偏好建造排水量只有6000吨级的轻巡洋舰,以便在海军条约规定的水面舰艇总吨位限制下获得更多的巡洋舰,来满足英国在全世界海外殖民地进行巡航和力量展示的想法颇为相似。这种为了摊薄成本以增加数量的装备,必然要在作战性能上做出牺牲,从而影响单件装备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

当然对于目前的美国海军而言,更加迫切的情况,是将这艘护卫舰按照最初规划的预算水平准点造出来,毕竟对于FFG-X项目而言,足够建造速度和建造数量,以及足够低廉的价格才是其关键,至于该舰的作战能力……毕竟谁也没办法指望该舰能依靠一己之力在假想敌的攻势中存活下来,只要比濒海战斗舰有相对显著的提高,就算是美国海军的胜利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世纯
军事观察员 一周军评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