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拜登赢了,美军会变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1-08 09:29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新闻,毫无疑问就是正在美国进行,但至今还未彻底分出胜负的新一届美国总统选举了。作为决定未来4年美国国家元首的重要活动,美国总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甚至改变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正式签署合同,开始建造第一艘“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全球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新一轮竞赛正式迎来了新的玩家。

随着拜登宣布胜选与多国政要发去贺电,尽管特朗普还没认输,但美国政权更迭已成定局,美国的整体军事战略将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新总统会有新战略吗?

11月3日,美国进行第46届总统选举投票活动。然而与前几届美国大选在投票结束后24小时就分出胜负不同,直到北京时间11月8日凌晨,根据已经完成统计的各州情况,民主党候选人拜登才刚刚获得胜选所需的273张选举人票,理论上当选下届美国总统。但由于全美选票统计工作尚未真正完成,在几个关键性的摇摆州中,由于大量邮寄选票的存在,以及美国选票统计工作进展迟缓,加上双方的选票差距相当接近,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依然拒绝承认自己竞选失败,并在声称自己胜选的同时指责民主党在选举中舞弊。

由于特朗普拒绝认输,同时反复指控民主党选举舞弊,并且要求重新统计多个州的选票并发起诉讼,辅之以大量情绪激动的选民在各地行动,美国大选的正式结果与政权的顺利移交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都会存在一定的变数。

各州的警察、国民警卫队也会不安生几个月 图源:社交媒体

对于绝大多数当代国际政治观察人士而言,本次美国大选可算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政治势力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次表演高潮。在选情最为僵持的一段时间里,不少人都曾经担心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特朗普可能会拒绝承认大选结果,号召大量拥枪的美国保守白人民众甚至动用军队武装夺取政权,引发全美规模的内战。

不过从目前看来,一方面特朗普在过去四年里并未刻意扶植忠于自己的美军力量,在军队中并无如此之大的号召力,另一方面美国军方不仅长期以来缺乏军事政变的传统,且目前的国防部高层与特朗普同样关系冷淡,特别是此前特朗普计划大选后解除现任国防部长埃斯珀职务的传言与前几天媒体有关埃斯珀打算主动辞职的报道,更是证明眼下动用美国武装力量来帮助特朗普胜选的想法缺乏现实基础。

美国国内党争孕育出的暴力团体,如右翼民兵和ANTIFA,是美国民众分裂的主要推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拜登为代表的美国民主党入主白宫,看起来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特朗普等人在白宫的日子也要开始最后的倒计时了。这就带来两个不小的问题:最后不足百日的特朗普政府会在全球安全问题,尤其是印太地区上制造什么新麻烦?新一届美国政府又会如何应对特朗普留下的“烂摊子”。

作为国际公认的政治素人型政客和“美国优先论”的积极践行者,虽然特朗普在过去的4年任期中除了少数几次外科手术式的一次性打击和暗杀行动外,几乎没有大规模动用美军“开新坑”发动或者介入战争,但他对于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冷战后历任美国总统里最大的。

特别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重新研制发展和部署中程导弹,以及美国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的谈判中表现出的种种不合作态度,不仅重启了两国中断30多年的陆基中程导弹军备竞赛,更是重创了美俄两个全世界头号核大国长期以来在核武器领域达成的信任与默契,甚至可能引发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展开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则让中美两国来之不易的友好关系迅速倒退,加剧了两国在西太平洋水域发生摩擦乃至冲突的可能性;对朝鲜施加看似严厉但实际无效的制裁,用自以为是的谈判要求惹恼朝鲜领导人;单方面撕毁协议,重启对伊朗的制裁;推翻前任在以色列定居点上的承诺……

这一系列毁约的背后,是全球各个冲突地带本就不多的政治互信的进一步消弭,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各种极端思潮的兴起,尽管全球安全形势的恶化不是美国一国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特朗普的存在和作为加剧了这一态势的发展。

东亚中导、中东冲突、欧陆增兵,特朗普将不少热点地区地缘态势重新带回冷战对时代

不过在1月20日之前,特朗普能够在安全领域“作妖”的时间和资本都不太够了。从美军的角度看,经历了2020年几乎一整年的新冠疫情的折腾,直到最近才基本摆脱了疫情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虽然小规模的疫情感染还是难以避免,但类似今年上半年“罗斯福”号航母这样超过20%的舰员感染新冠病毒,导致航母被迫离开战斗巡航岗位,引发印太地区美军战斗力的巨大空缺的情况至少不会再度发生。

不过由于美国本身的疫情状况极不乐观,美军为了防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中就包括美军为了进行防疫隔离大幅延长的部署前准备时间,以及目前相对勉强的全球部署状态。无论是在西太平洋、近东高加索地区还是在其他位置,美国军队的存在都有些捉襟见肘,再考虑到美军从国防部长开始与特朗普的不和睦,指望美军能够不打折扣地在剩下的几个月任期里为特朗普“赴汤蹈火”,多少有点儿显得异想天开。

特朗普一顿整军,美国航母还是处处真空期


而从拜登以及他所代表的民主党来看,他们会给美国的军事力量带来多少新东西,某种程度上也颇为令人怀疑。

从拜登的个人经历来看,这位拥有历史学、政治学和法律学位的美国政治精英没有服过兵役。在1970年进入政坛后,拜登从县议会开始,在多次连任参议员的同时,他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首席外交顾问和副总统的工作中也并未长期与美军产生交集,他对美国军队或国防工业也并没有什么特殊情结或者感情,估计也很难对美军有什么“特殊照顾”。

新一届美国政府最为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显然既不是去打赢甚至挑起什么战争,也不是与谁展开军备竞赛,而是尽快将本国已经累计感染过千万,且仍然以每天10万左右的新冠病毒疫情加以控制,同时恢复因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新冠疫情、美国去工业化以及中美贸易摩擦陷入困境的美国经济。毕竟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不大可能在下一个四年里进攻美国,反倒是美国国内上千万的失业人口及受波及家庭的境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在未来的几年里会严重地影响美国社会的稳定,甚至影响到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从华盛顿州埃弗雷特到纽波特纽斯,美国人的军事工业需要注入新的血液,这也是摆在拜登当局面前的难题

相对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拜登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的态度被外界认为更为稳妥理性,可能不会如特朗普一样主动挑起冲突,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对外政策的整体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美国政策延续性最强的领域之一,拜登在行事风格以及话语层面的表达选择上可能会与特朗普存在很大差异,但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两者之间差别可能并不明显。

毕竟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里,中美对抗已经从两国关系的隐性矛盾表面化,美国对中国的种种隐藏在骨子里的不信任与敌意已经表露无意,而美国从国家层面上对所谓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承诺实际上也因为特朗普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彻底破坏。面对西太平洋已经存在的解放军,手头力量没有根本变化的美国也没有更多选择。

唯一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拜登的所谓“影子内阁”中有关美国国防部的人事安排。外界都猜测,拜登可能会任命奥巴马时期的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她曾是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防政策的副部长,也是著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联合创始人。

她在今年6月的《外交事务》杂志上曾发文称,与中国开战的风险比几十年来都要高,而且这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而美国的对华常规军事力量威慑则应建立在诸如“美国军方有能力可信地威胁在72小时内将中国所有军舰、潜艇和商船击沉在南中国海”之上。作为一名长期负责国防政策,具有现实主义思维和鹰派观点的人物,她的观点是否会对美国未来的防务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十分重要。

因为美国“无法72小时内全歼解放军海军”,“所以美军不存在对华战略威慑”

充满不确定性的核潜艇竞赛

本周,美国海军与下一代核潜艇的建造商通用电船公司签署了价值94.7亿美元的合同以支付第一艘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全部建造成本以及第二艘该级核潜艇的预付款。按照计划,每艘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造价为75亿美元,而美国海军将在2020年代开始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动工建造这批12艘新潜艇,并在2027年完成首艇下水,2031年正式列装。

今日强美

作为一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自然是吨位小不了也便宜不了。该型潜艇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了20000吨。哥伦比亚级计划服役的时间要比上一代的俄亥俄级晚了50年,无论是艇上的核反应堆,还是相关的艇载设备以及自动化水平和居住能力都会有不小的改善。然而由于该型潜艇搭载的是与俄亥俄级相同的“三叉戟D5”洲际弹道导弹,且每艘该级潜艇携带的弹道导弹数量比前者削减了1/3,从24枚减少到16枚,因此在多数人眼里,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又看起来有些“进步有限”。

这其实是当代美国核潜艇所面临的一个相当现实的尴尬问题:由于“三叉戟D5”洲际弹道导弹在性能上已经能够比较完美的满足美国海军战略核打击的需求,加上美军有更多需要花钱的项目,因此从1990年服役至今,美国海军一直缺乏研制一款全新潜射洲际导弹的兴趣。

而由于“三叉戟D5”导弹巨大的射程,俄亥俄级完全可以在美国海军严密保护的海域中执行战备值班任务,美军对于研制新潜艇替换俄亥俄级同样缺乏兴趣。哥伦比亚级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俄亥俄级已经使用了快40年,某种程度上已经到了不得不换的时候。

要不是寿命到了,俄亥俄级的先进性能可以继续值班


在哥伦比亚级的研制即将走下图纸,开始首制艇的建造之时,除了本世纪才完成4艘凯旋级建造的法国之外,世界上拥有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其他几个国家也或多或少在进行着新一代核潜艇的相关工作。俄罗斯在这一领域进展最快,新一代的3艘955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已经全部服役,经过改进的955A型也已经开工5艘;中国在完成了6艘094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后,也已经开始下一代型号的研制工作;英国的继承者级也已经开始相关的整体设计工作。在这个领域里,美英两国的研制主要在于单纯的“更新换代”,而俄罗斯和中国则各有各的发展目的。

俄罗斯在战略导弹核潜艇上高歌猛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补足苏联时期的欠账。由于冷战时期苏联的潜射固体燃料导弹技术不够先进,苏联长期依赖发射液体燃料导弹的潜艇提供战略核威慑,而“台风”级虽然使用固体燃料导弹,但导弹性能不甚理想,还因为尺寸过大,让941型核潜艇尺寸过大,效费比过低。因此在冷战结束后,当现有核潜艇逐渐老化之后,俄罗斯海军需要研制一款使用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新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替换性能和效费比都不理想的旧式核潜艇。

俄罗斯战略艇水平先进,但俄罗斯的潜射三级固体弹磕磕绊绊,限制了艇的发挥

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目的则更加复杂。由于地理原因,美俄两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都可以在靠近对方的北极附近水域或者北大西洋海域向对方发射核导弹,弹道导弹覆盖对方全部领土的射程也仅需8000-10000公里左右;中国核潜艇如果出于安全考虑,从南海的壁垒水域发射,由于发射点更靠南,覆盖美国本土所需要的射程最大要超过14000公里;而若要依靠8000公里级别的导弹开展对美攻击,则必须穿越美军密布的岛链,进入太平洋水域。也正因此,中国海军战略导弹核潜艇对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最大,而中国在五常中在核潜艇技术上相对靠后,这种艇-弹矛盾加上现实军事斗争对于战略核威慑的需要,让中国必须在这一领域快速迭代发展,逐步接近本国所需要的技术目标。

在战略威慑上,我军潜射弹水平相对先进,部分弥补了艇水平落后的桎梏

中国海军现役的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一开始配备的是射程近8000公里的巨浪-2型导弹,两者的组合解决了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有无问题;在巨浪-2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巨浪-3导弹尺寸与巨浪-2相同,以便实现在094型上的换装,射程则通过充分发掘导弹的潜力进一步增大;而研制中的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则突破了巨浪2的尺寸规模,射程也能满足在南海水域安全发射开展攻击的需求,而由于导弹尺寸的缘故,自然也需要研制和装备更新一代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相比中俄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对本国水下核威慑力量的改善,美国的哥伦比亚级虽然在性能上似乎没有大的突破,但其建造数量却是值得关注的。由于美俄几次同步削减战略核武器,相比俄亥俄级建造18艘,每艘搭载24枚三叉戟的规模,哥伦比亚级目前只计划建造12艘,每艘也仅搭载16枚三叉戟,总载弹规模从原先的432枚缩减到了现在的192枚。

然而随着世界安全局势的紧张,加上美俄围绕《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的谈判进展极不顺利,如果未来国际局势进一步紧张,世界范围内的核军备竞赛再次开展,作为美国新一代水下核力量核心的哥伦比亚级是否会进一步增加建造数量,无疑是美国在核武库规模上相当关键的内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世纯
拜登 特朗普 一周军评 美军战略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