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阿富汗战争20年,谁能想到最终美国撤军还要跟塔利班谈判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4-17 11:13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美国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宣布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截止日期”。他要求在2021年9月11日也就是“9·11”20周年纪念日之前,将美国在阿富汗剩余的2500名美军全部撤出。尽管围绕具体的撤军计划和撤军行动的实施都毫无疑问会遭到国会两党部分议员的杯葛,不过只要这一撤军行动正式完成,持续近20年的美国阿富汗反恐战争就真的落下帷幕了。

拜登宣布在2021年9月11日也就是“9·11”20周年纪念日之前,将剩余的2500名驻阿美军全部撤出。

从2001年9月26日美国特工进入阿富汗算起,阿富汗反恐战争已经打了超过19年半,作为一场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发起的局部战争,反恐战争持续了五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这在当代战争以高强度、高烈度、短时间为主要形态特征的情况下相当罕见。即使在有着“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战争史上,这场战争也刷新了历史记录:英国在近代三次发动对阿富汗的政府战争,虽然前后跨越80年,但每一次战争持续时间也就两三年;苏联1979年年底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2月全面撤出,时长接近10年,也只有美国在阿富汗作战时间的一半长。

这种超长的战争时间一方面是美国超强国力的体现。毕竟阿富汗穷山恶水、环境恶劣,美军在阿富汗打仗别说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就连矿泉水和厕纸都要从外部输送进去。而由于阿富汗周边缺乏美军基地,美军也不止一次干出过从本土出动战略轰炸机,长途跋涉几十个小时,经过多次空中加油飞到阿富汗丢炸弹的事情。20年阿富汗战争烧掉了美国2万亿美元,平均每天2.7亿美元,这样的高昂代价,全世界恐怕也只有美国能承担这么多年。另一方面,这么久的战争也反映出了一种非常21世纪初美国式的迷茫。如果2001年进入阿富汗的美军预知20年后的美军后辈在撤军前还要和塔利班进行谈判,恐怕得气得冲到五角大楼闹个兵变不可。

回首2001年美国发起阿富汗战争的起因,这场战争恐怕是21世纪的各种战争中最“意气用事”的一场。“9·11”恐怖袭击事件撞塌了世贸大楼,也彻底撞塌了美国对于21世纪世界安全观的认知。原本只被认为是“搞事情”的恐怖主义一下子被提升到了头号大敌的高度,而在美国上上下下都高呼要为遇袭同胞报仇雪恨的愤怒之下,美国几乎是在瞬间就决定了要出兵攻打阿富汗,仅仅15天后,CIA特别行动小组就已经开始到阿富汗接触塔利班的死敌“北方联盟”。罪魁祸首是本·拉登,罪恶势力是“基地组织”,幕后黑手是塔利班,这一切在当时似乎再清楚不过了。

相比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美军,塔利班整体上是一班使用上世纪80年代武器的武装团伙,在攻城拔寨的正规战中自然不可能战胜。美军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也躲进了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打起了他们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就得心应手的游击战。而美国人则在不找到本·拉登誓不罢休的情况下,一边拉着北约盟国,在联合国1368号决议的框架下组建国际安全协助部队,在阿富汗恢复治安并开展政府重建,一边继续动用强大的情报系统和特种作战部队,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里根据各自蛛丝马迹寻找拉登。

美军这一找就是10年。在阿富汗国内政权逐渐建立,多国部队和塔利班打打停停,塔利班几轮大规模攻击之后,终于在2011年,奥巴马宣布美军抓住并击毙了本·拉登。虽然有阴谋论者一直怀疑这是美国的把戏,虽然本·拉登的死对于死于恐怖袭击的美国人于事无补,但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反恐战争的承诺总算是做到了。

然而接下来美国军队却并未班师回朝,而是继续在阿富汗又待了差不多十年。这在伊朗这样的国家看来,是美国反恐承诺的不攻自破;但对美国自身而言,确实也有自己的苦衷。2011年击毙本·拉登后,奥巴马一度提出三步走的阿富汗撤军计划,从2011年开始到2014年分批完成撤军。但这一行动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新一波恐怖组织的兴起。随着阿富汗再次成为恐怖组织的温床,撤军计划不得不再次推迟,美军甚至还加大了在阿富汗地区军事行动的力度,以支援阿富汗安全部队维持国内治安。

讽刺的是,当年美军大打出手的塔利班最早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起源,也被认为与美国情报机构2011年在中东掀起一系列所谓“民主革命”时毫无节制地为当地民间武装提供资金和武器弹药大有干系。而美国“上半场”打了十年的塔利班,结果到了下半场为了对付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美国又被迫与塔利班谈判,让其回到阿富汗战后重建的政治进程中来。

随着中东、中亚乃至欧亚大陆多国的共同努力和多年战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这一地区的威胁大幅下降,阿富汗局势也看起来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但这种平稳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系统。政治上,阿富汗政府需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力量在他和塔利班之间斡旋,才有可能达成有限的对话;军事上,阿富汗政府军高度依赖国际安全部队提供的武器装备、训练培训甚至直接支援,指望其自力更生阻挡塔利班的进攻并不现实;经济上,阿富汗经济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本身并未生成有效的发展模式,高度依赖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援助。这个每年GDP不足200亿的国家,现在每年要接受国际社会差不多40-50亿美元的援助,一旦获得援助或者援助分发过程受到影响,那么阿富汗连现在这种低水平的“繁荣”都无法维持下去。

虽然拜登政府一厢情愿地希望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能再次共同组成一个所谓“临时政府”,但眼下阿富汗政府军和塔利班仍在全国各地激烈交火,难以看到彻底和解的希望。特别是当占据部分军事优势的塔利班有了美军和北约军队都会在今年内撤出阿富汗的预期后,更加不会对联合政府提起兴趣。即使美国承诺继续对阿富汗政府提供援助,离开多国部队的阿富汗政府是否会重蹈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的覆辙,也让人对阿富汗的未来多了一份担忧。

对于中国来说,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阿富汗局势变化对于巴基斯坦的局势稳定,以及对中巴两国在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漫长的边境和频繁的人员往来,向来是阿富汗不稳定因素向外输出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上巴基斯坦境内大量普什图族人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存在,两国在边境线上的频繁袭击,不仅影响到巴基斯坦的社会稳定,也会影响到中国在巴基斯坦一系列项目和投资的开展。对于希望从中巴经济走廊将影响力继续拓展的中国而言,阿富汗如果陷入混乱,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在地缘政治领域,美军撤出阿富汗还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2001年美军进入阿富汗,并以反恐战争的名义在中亚建立多个军事基地的时候,就有不少精通地缘政治的专家们对美军进入中亚的战略意图,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威胁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推测。其中最激进的理论甚至已经把“C形包围圈”发展成了“O型包围圈”,认为中国正面临西方国家的联合绞杀。而与此同时,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却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判断。

随后发生的一切也正是我们当代经历的历史。中国较好地抓住并利用了战略机遇期,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长足发展,GDP规模从世界第六升至稳居第二,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从这一层意义来看,拜登宣布从阿富汗撤军,看起来就像是对中国过去经历的二十年战略机遇期宣告了终结一般。

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在不断扩大,中国实现了由以前“迎来战略机遇期”“维护战略机遇期”向“塑造战略机遇期”的转变。无论美军在阿富汗接下来的命运如何,都不会影响我国把握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阶段使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敏洁
阿富汗 美国 撤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