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平信纲:朝鲜古国的印度王后——金首露王与许黄玉的开国神话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13 07:34

松平信纲

松平信纲作者

朝鲜半岛史研究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松平信纲】

11月7日,观察者网援引了参考消息一则新闻,印度总理莫迪本月5日在新德里会见了正在印度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夫人金正淑。金正淑此行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到访了位于印度北方邦的古城阿约提亚(古称阿踰陀国)。韩联社称,根据《三国遗事》记载,阿踰陀国公主许黄玉在公元48年(东汉建武24年)乘船漂洋过海来到半岛,成为伽倻国的王后。金正淑在出席许王后纪念公园开工仪式后指出,“2000年前伽倻国金首露王和许王后的爱情给韩印两国造就了特别的缘分”。

大家可能要看迷糊了——伽倻国是什么国?阿踰陀国又是什么?金首露王又是什么人?别急,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故事的源起

伽倻国,又叫加罗国、驾落国,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公元1-5世纪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国家联盟,但是在对外交往中常常自称为“伽罗国”。关于这个国家联盟的成员个数,通说是5个或者6个,所以有“五伽倻”“六伽倻”之说。其中最强大的一个叫做金官伽倻,其开国始祖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金首露王。12世纪的朝鲜半岛史书《三国史记》对于金首露王的记载是这样的:“……首露,不知何许人也。以后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壬寅,登龟峰,望驾洛九村,遂至其地开国,号曰加耶,后改为金官国……南加耶始祖首露与新罗,同姓也。”

而13世纪的朝鲜半岛古籍《三国遗事》对金首露王的记载,就多了很多神话色彩。公元42年,当地的一座高山上有不知从何而来的人声。百姓纷纷登山围观,听到了这样的话:“皇天所以命我者,御是处,惟新家邦,为君后。为兹,故降矣。”(上天命令我掌管此处,建立新的国家,担任君王。因此,我从天而降。)不久后天上降下一根紫绳,绳端用红绸裹着一个金盒,盒中有六枚金卵。

之后,金卵中诞生了六个男孩,就成为了六伽倻的国王,其中最伟岸的就是金首露王(“首露”即“始现”之意)。建国六年后,从海上飘来一艘红帆茜旗的船,船上有一美女,自称“是阿逾陀国公主也,姓许名黄玉”,因为父母梦见天神指示称有一金首露王为其天赐佳偶,故乘船来此。二人遂结为夫妻,许黄玉在189年(东汉中平六年)去世,首露王在199年(东汉建安四年)去世,皆享年一百五十余岁。

二、许黄玉是印度人么?

别看韩国第一夫人说得热闹,把韩印友谊直接扯到了两千年前,但是一个不得不让人深思的问题就是——许黄玉这个极其中国的名字,怎么会是印度人?

认为许黄玉是印度人,主要的理由是《三国遗事》原文中的“阿逾陀国”。这个词语最早的出现,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阿逾陀城”,梵语意为“无敌之城”。根据考证,印度的“列国时代”(约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世纪)中,有一个国家名为居萨罗国(也叫憍萨罗国),其主要城市之一即为阿逾陀城。而阿逾陀国在文献中的出现,则要等到玄奘法师笔下的《大唐西域记》了。当时的印度大部在戒日王的统治下,阿逾陀国作为臣服于戒日王的一个邦国存在,并且信奉佛教。

可见不论是阿逾陀城还是阿逾陀国,与许黄玉的时代都很难契合上。而《三国遗事》的作者一然恰好是一位僧人,他对于阿逾陀国的了解也正是来自佛教经典。所以,也可能是一然为了抬高许黄玉的身份门第等,而把许黄玉写成是印度阿逾陀国公主。

此外的理由是在据称是首露王和许黄玉陵中发现的双鱼画像(如图,图片引自《从汉代双鱼画像论韩国普州太后许氏的国籍》)。

韩国学者认为这种画像缘起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西亚,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和朝鲜半岛,所以许黄玉是印度人。但是在许黄玉同时期的中国(汉代),已经有了类似的双鱼纹,更早的双鱼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公元前4800年左右)和姜寨遗址(公元前4600年左右)。所以这一纹样恰恰是来自中国而不是印度的。

关于许黄玉来自中国,还有一个证据就是17世纪朝鲜王朝为其立的碑,将其称之为“普州太后许氏”。虽然由于缺乏更多的书证支持,这个“普州”不一定就是中国的普州(今四川安岳),但是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地名是毫无疑问的。

三、首露王陵的真伪

前文当中笔者用“据称是首露王和许黄玉陵”来描述自14世纪以来被朝鲜无数文人墨客追思咏怀的首露王陵。正如中国的文人喜欢通过衰败的古迹来咏叹世事无常一样,朝鲜文人在面对着荒废的首露王陵的时候,同样会有兴亡之感,比如徐居正(1420-1488)的《首露王陵》诗:

金陵往事与谁论,千古犹存首露坟。

龟旨曲亡人不见,伽倻琴在妙堪闻。

铜驼故里山如戟,翁仲遗墟树似云。

百六十年能享国,可怜荒垅几斜曛。

(笔者注:龟旨曲,指传说中伽倻国人迎接首露王下凡时所唱的曲子)

说句题外话,朝鲜人的汉诗做得确实是东亚除中国以外最好的,比日本要强上一筹。

从文献角度看,朝鲜几乎没有人怀疑过首露王陵的真伪,只有19世纪末的宋秉璿在其《自东莱历金海至密阳记》中用了“俗传”二字。但是从考古的角度看,首露王陵有很大的问题。张哲俊《朝鲜半岛诗歌中的金首露王陵及其发展历史》中指出,现存的首露王陵是一座直径22米、高6米的圆形土坟,墓室为石室,类似于伽倻后期北方墓葬,与伽倻早期的墓葬多为长方形木椁墓有较大差别。

考诸文献,几乎所有关于首露王陵的内容均在《三国遗事》以后(包括为其立碑、修葺、举行祭祀、封山禁樵等),所以我们只能做出推测。一种可能,就是这里根本不是首露王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首露王陵在1580年、1646年被两次整修,在整修期间它已经失去了原貌。不管哪一种,对于这座被认定为“大韩民国史迹第73号”的古坟而言,都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四、伽倻神话中的“中国元素”

总有些标题党媒体擅长到中国没人参加的活动里(集大成者比如世界杯)找些“中国元素”出来聊以自慰。但是笔者绝对不干这事,说是中国元素,它就真的是made in China的——前面提到的许黄玉国籍已是一例,这里再谈两点。

东方民族的开国神话往往和鸟有关。除了金卵生出金首露王的伽倻神话之外,商朝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玄鸟》)的神话;高句丽的开国神话中有“日影生卵”的情节;满族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追记其祖先肃慎人的由来,也是吞食了神鸟衔来的果子而感孕。“卵是一种超自然的生殖力量象征”,而对于鸟的信仰又和稻作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学者认为,东北亚与鸟/卵有关的神话,其起源应该是最先开始稻作生产的中国南方。

前引徐居正诗中有一个词“龟旨歌”。龟旨,山名,即天降金卵之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龟旨歌》的歌词:“龟何龟何,首其现也。若不现也,燔灼而喫也。”这其实是中国古代标准的龟甲占卜流程——前两句“龟何龟何,首其现也”(龟啊龟啊,请把头伸出来吧)对应的是在占卜开始时先用火烧龟的头部使其露头,根据露头的姿势推断吉凶。《卜法详考》中称“头仰吉,头伏凶。静应迟,动应速”等等,龟露头的方向、姿势等,均有寓意。

而后两句“若不现也,燔灼而喫也”如果按照前两句的解释方法来解释,则“喫”(吃)当作“契”即“契龟而开出其兆”,具体操作是在龟板上刻上(或者画上)“吉兆”对应的图形;之后用火烧灼,如果自然形成的裂纹和画好的图形一致即为吉,不一致即为凶。把吃掉龟肉当成最后一步,笔者怎么看怎么觉得是个吃货才能做出来的事。也就是说,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头不出来,我们就先用火烤,之后显现出吉兆来”。值得一提的是,金卵在龟卜中同样会用到——只不过用的是黄色的鸡蛋代替。虽然没有文献证明朝鲜半岛是否在此时引入龟卜,但是《后汉书》中记载此时龟卜已经传入日本(日本使用的是骨而非龟壳),那么在汉代的朝鲜半岛有龟卜也就非常正常了。

五、结语

伽倻的开国神话和朝鲜半岛其他民族一样,都受到了中国的很大影响——连许黄玉这位伽倻的开国王后,都来自中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是历史悠久的,是卓然与世界的,每位学者也希望通过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历史学者在面对神话的时候,都应该有敢于针砭的态度,这样才能从后人的粉饰当中寻找到一个真正的上古史。

“疑古”者不能全盘称之为伪,“信古”者也不能将这些于史无征的内容看得过高——否则带给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就不是历史悠久的自豪,而是发明历史的贻笑大方。

遗憾的是,后者我们见得太多了。从“雅利安人天生高贵”到“土耳其历史上的16个帝国”,一个又一个贻笑大方的例子,使我们不得不回忆起《古文尚书》(这部书的真伪之争历经千年,终于在清朝考订为伪书,再在现代被清华简二次证实)中的一句话——“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前人殷鉴不远,我们更当小心求证。

至于什么“韩印两国的两千年缘分”,不过是一种带着温情的外交辞令,听过也就罢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武守哲
印度 韩国 东方模式 朝鲜半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