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专访苏东亮:“老男孩”弃商从农,助力中国粮食安全

来源:观察者网

2020-11-07 08:26

苏东亮

苏东亮作者

加拿大绿地农业总经理、加中农业促进会副会长

孙博

孙博作者

作家、媒体人、加中笔会会长

【采访/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博】

绿地农业公司(Greenfields Agriculture Corporation)是加拿大百名粮食交易商之一,他们的企业口号是“助力中国粮食安全”。这里所指的“粮食安全”,最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够得到我们所需的粮食;二是我们得到粮食的代价是合理的;三是吃得健康。

“绿地农业”总部位于加拿大的中部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东西分别与曼尼托巴省、阿尔伯塔省为邻,南部与美国的蒙太拿州、北达科他州接壤。萨省被誉为“天空之城”,以牧场、麦田、湖泊而闻名,面积比黑龙江省加上吉林省还大,但人口只有117万,并且拥有加拿大43%的可耕种土地。这里,辽阔的大地和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片,白云底下牛羊成群。  

那么,“绿地农业”到底如何逐步兑现“助力中国粮食安全”呢?他们连续三届参加上海“进博会”,无疑是最好的证明之一!他们的展品分为两部分:一是粮食,主要是豌豆和小麦;另一是自有品牌健康食品,包括野米、蜂蜜、亚麻籽油、燕麦片和燕麦米。

对于一个开创8年的公司来说,参加“进博会”犹如登上快速通道,一举多得,既可与老客户继续交易,又可以招徕新客人,还可以在现场收集到第一手反馈意见,从而促进企业的迅猛发展,使生意越做越大。

绿地农业第三届进博会展台(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寻找40年不变的商业模式,半路出家当农民

短短8载,“绿地农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享誉海内外,实属不易。而其掌门人苏东亮先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身兼多职,既是总经理,又是农场主、房地产经纪。

从他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来看,似乎与农业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他有一份光鲜的履历:毕业于著名的厦门大学数学系,1999年移民加拿大后,获得名校约克大学舒立克商学院的工商硕士,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美国注册会计师(CPA)执照。先后担任过耐克公司经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美国上市公司CFO,也曾在皇家银行、安省省政府做过金融工作。

那么他是如何走上农业道路的呢?其实在他童年就有蛛丝马迹。

苏东亮诞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但他的爷爷是农民,叔叔等不少亲戚目前都还在务农。他的童年时光不少在乡村度过,对泥土天生具有深厚的感情。

再说潮州人,以低调务实、善长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在各行各业都不乏成功者。无疑,苏东亮具有潮州人刻苦耐劳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似乎应验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是,光靠潮州人、乡村童年生活这两点,还不足以使苏东亮毅然抛弃令无数人羡慕的辉煌,心甘情愿去当一个农民。不妨让我们看看他的心路历程。

他从1999年读工商管理硕士,用了将近10年时间向财务、金融专业人士转型。后来虽然打工年薪超过百万人民币,但感觉更像一个民工,每天常常工作到深夜,焦头烂额。

他后来发现,随着财务人才多如牛毛,未来连百万年薪的工作都不一定好找。他悄悄对自己说,如果有机会转行,一定要选一个行业,起点低没啥关系,但路一定得越走越宽,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步调,不用害怕因为强大对手的加入而造成商业模式的崩溃。

世上是否真有如此的商业模式和职业呢?2012年,一次偶然的萨省之行让他看到了曙光。

首先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里一个中等家庭农场,规模大约3万亩,是中国家庭农场的几千到上万倍。其次是这里的农民悠闲,很多人一年只工作半年,而且这半年也就播种、收割的两个月特别忙,其他时候都在度假、钓鱼。

苏东亮在大湖轻轻松松就钓到大鱼

随着对萨省农业的了解加深,他发现萨省农业的生产模式在过去几十年基本不变──还是以家庭农场为单位,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上个世纪初就随着拖拉机的使用开始实施,今天很多小农场还在用几十年前的设备,正如萨省的大部分铁路和公路在上个世纪中就已建成一样。

苏东亮(右)和萨省省长斯科特·莫在社区活动中合影。

苏东亮感慨地表示,人生和企业真的需要脚步匆匆,天天担心朝不保夕吗?无论是富贵或是贫贱,所需的都是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而这些食品是大自然的馈赠,并不是依靠百项检测造就的。大家应该反思,一年又一年GDP在增长,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吗?生活无需苟且,更有诗和就在身边的田野!

他大胆断定,40年后的萨省农业基本模式也不会改变。萨省农场主的生活,甚至有可能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得越来越美好。农业这个古老的行业,将在21世纪继续绽放光芒。

站在黑油油的土地上,泥土的芬芳再一次唤起了童年记忆,苏东亮心旷神怡,他想起了艾青的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也就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豪赌一把。兴冲冲放下多年从事的金融财务专业,搬到华人并不多见的草原省份,半路出家当了农民。

苏东亮终于在加拿大水上当上农民了!

梦想建现代化粮食收购站,让大草原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祖国

登陆萨省后,苏东亮马上做起了一个美梦──渴望拥有一个铁路旁边的粮食收购站。这是常人不敢做的“春秋大梦”,但他就有如此的胆量!

可是,当他着手研究粮食收购站才发现,网上有用的资料少得可怜,几乎所有的商业秘密都藏在业内人士的大脑里。唯一的办法就是逮住各种机会,一个个去上门拜访。

为了寻找一块靠近主要公路、铁路主线与粮食主产区的建设用地,他几乎天天盯着公开市场挂牌,虽然拥有萨省农地交易牌照,但竟然没有碰到过一块合适的土地,兔子都跑哪里去了呢?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一个前加拿大小麦局官员,抱怨建设粮食收购站难度之大,那人告诉他,这是一个“老男孩俱乐部”。他恍然大悟,这一行的门槛有多么高!此外,困惑他的梦想,可能源于自己一直渴望想做“老男孩”。

岁月匆匆,转眼8年已逝。昔日的“金融主管”,已变成商学院同学口中的“放牛娃”。苏东亮在萨省驱车十多万公里,似乎离梦想越来越近,他笑着说:“以后是否真的有机会,在这片土地上耸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粮食收购站,让大草原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万里之外的祖国呢?”

或许对苏东亮来说,能否加入“俱乐部”并不重要,对“老男孩”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不负岁月!

加拿大可以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之一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饥荒状态,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也引起多国骚乱。所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和农业相关。习近平主席强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

苏东亮认为,中国必须把主要的粮食生产抓在自己手里,但各国的粮食,也可以作为补充。特别是小麦、大米之外的粮豆生产,可以更多地依靠进口。

中国用7%耕地养活世界上20%以上人口,但事实上,以人均耕地1.4亩完全实现农产品的自给自足既不高效,也没必要。开足马力生产粮食,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的风险。

相反,以一些进口粮食作为补充,让部分土地休养生息,提高本国土地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反倒有利于长远的粮食安全。轮休的土地只要不挪作他用,有必要的话可以随时停止轮休,再次用于粮食生产,并不会带来危险。

加拿大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农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以高品质的谷类、油菜籽、精肉和乳制品著称于世界。加拿大国土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4,600万公顷,淡水资源占世界7%,但人口只有3,770万。

下面是加拿大农产品的一些主要数据:

据苏东亮分析,加拿大有如下特点,可以作为中国粮食生产补充的选择之一。

一,加拿大地理优越。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强大的科研实力,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让加拿大农业效率越来越高。

二,较少受政治干扰。出口是加拿大国家长期政策,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不受影响。而且,加拿大人认为粮食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应该“政治中性”,上世纪60年代即使美国反对,加拿大也毫不犹豫低价卖粮给中国。目前即使中加关系风波未息,加拿大政府依然投入大量资源支持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三,稳定的供应能力。加拿大过去50年几乎没有大的自然灾害,良好、成熟的农商环境保证了粮食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中国。

经过多年的耕耘,“绿地农业”在有“面包篮子”美称的萨省,建立了广泛的网络,拥有众多本地合作伙伴。除了自有的上万亩黑土地外,合作的十几家农场土地规模超过100万亩。

他们的理念是“健康的土壤生产出健康的食品,健康的食品带来身体的健康”,力争把每一款产品做到极致,全程可追踪。他们目前已经成功地整合了供应链和价值链,基本实现了“从北纬52度加拿大黑土地到中国餐桌”的品牌诉求,把萨省的优质健康食品带到中国的餐桌上。

“绿地农业”的所有产品,都接受加拿大检验检疫局(CFIA)和中国检验检疫局的双层监管,确保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原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部长劳伦斯·麦考利(左)推荐草原健康食品,右为苏东亮

加国粮食出口中国供应链仍存机会,野米出口连续四年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四家世界500强企业,即美国的艾地盟、邦吉、嘉吉,和法国的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他们的核心策略是围堵粮食主产区,而靠的主要就是粮食收购站。

“四大粮商”早已大兵压境,一场新型的粮食战争已经若隐若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硝烟弥漫。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架构正随着国内外形势不断演变,影响极其重大而深远,而国际贸易是解决粮食安全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苏东亮表示,目前加拿大粮食出口中国目前主要由世界知名大粮商把持,但由于供应链冗长,效率并不高。

“绿地农业”觉得在供应链和价值链方面存在若干机会:一是可以通过促进终端买家和加拿大农场主的沟通,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同时通过更好地满足客户对细分产品的需求来增加产品的价值;二是基于和农场主的良好沟通,订单农业能够高效地为中国买家带来他们期待的产品;三是有机农产品前景广阔。

“绿地农业”自从8年前扎根萨省后,已经在谷物品种野米上取得成功。在萨省北方治理区的大湖上生长着野生菰。菰是一种草,学名Zizania Aquatica。菰的种子在中国古代称为“菰米”,是中国古代“六谷”之一,备受皇室、诗人、高僧喜爱,但后来由于环境原因消失了。野生菰对生长环境有苛刻的要求,只能在碱性水域。

绿地农业的野米基地

野生菰的种子在北美称为“野米”。美加都出产野米,但美国的野米绝大部分是人工种植的,严格来说应该称为人工种植的菰米。加拿大的野米主要生长在萨省、曼省和安省,而萨省产量大约占70%,堪称“世界野米之乡”。

野米有“米中之王”和“谷物中的鱼子酱”的美称,它的外壳非常轻薄,因此不需要打磨就可以食用,也得以保留比大米丰富得多的营养素及纤维,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野米和普通大米的营养价值比较表:

(来源:加拿大萨省上海代表处)

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只批准了7家国外野米出口商,“绿地农业”是其中之一,他们出品的野米全部产自萨省大草原北纬53到60度的无污染大湖,全程接受加中双方的严格监管,符合加拿大的有机标准。

气动船收割野米

苏东亮自豪地说,“绿地农业”经过6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加拿大领先的野米收割商和出口商之一。除了拥有全球唯一华人野米基地以外(7个野米湖泊,约1,600亩湖面),野米出口中国也连续四年名列前茅。目前“绿地农业”已经成为加拿大百名粮食交易商之一,他们希望复制在野米上的成功,未来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为加拿大领先的豌豆出口商之一,助力中国粮食安全!

落地生根,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贡献

通常说来,第一代移民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社会。苏东亮每年都会在萨省华人社区组织一两次和政治人物的见面会,见面的包括省长候选人、国会议员、市长候选人等。

今年随着疫情在加拿大的蔓延,在疫情最关键的三四月份,苏东亮和萨省华商会李勇会长一起在华人社区发起募捐。最终,和其他240名捐赠者一起向诊所、警察局、消防局、监狱、无家可归避难所、国际妇女协会等70多家当地单位,捐赠了近十万个口罩,受到了加拿大电视台CTV两次报道,提升了华人的形象,促进了华人与当地其他种族的和谐发展。

萨斯卡通市华人社区捐献口罩给警察局。

加中农业促进会抱团取暖,拓展更多商机

俗话说,能者多劳。苏东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兼任加中农业促进会副会长、萨省分会会长,主要负责农产品的出口。

加中农业促进会(CCADC)于2015年3月成立,是在加拿大注册的非盈利性组织。促进会由加拿大的中国农场主与相关专业人士发起,代表加拿大的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与需求,希望顺应加中农业快速发展与未来大势,将农业生产、科技进步、文化传统、永续发展等因素有机结合,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互助、共创共赢的平台。

促进会通过开展农业政策研究、推广农业知识与技术、组织农场主学习、开拓加中农业贸易等方式,致力于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农业的新理念,为加中农业的健康有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加中农业促进会与安省政府合办农业培训班

促进会目前有100多人,本届理事长为付德超、会长为谢京湘,有孙姗、苏东亮、凌海铭、陈海容、张峰菁、许鹤立等6位副会长。

苏东亮表示,促进会的会员们怀着热爱土地、憧憬田园生活的情怀,经过5年多的抱团取暖,团结互助,已经形成了凝聚力。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让促进会能为会员提供更高层次,更专业的服务。

他时常抽暇开讲座,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借机也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探讨加拿大农业的投资机会,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共创加拿大农业的辉煌明天。

采访临近尾声,苏东亮感慨地说,经过8年摸爬滚打,走了很多路,认识了许多人,终于在加拿大当上了农民,拥有一万亩黑土地和7个湖泊。笔者回答说“也算光宗耀祖了”,他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进博会 加拿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直播: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