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涤:谈创新(一),乔布斯的小奥秘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1-11 09:05

孙涤

孙涤作者

管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涤,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近三十年里往来于中美,亲历中国国有金融企业在新世纪的剧烈变革。1998年至2005年间,他直接参与了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建设银行的IPO。

在金融领域之外,孙教授常年关注企业创新,业余治学不断。去年,他在造访观察者网时曾提及,尽管每天在银行与各类企业打交道,十年前却未能预见淘宝的兴起。如何发现那些创新的力量?观察者网将于近期连载孙教授的阅读体悟,以飨读者。】

乔布斯传记的作者两个月前出版了新书,《创新者》(“Innovators”by W.Isaacson),回顾和表彰了成就信息科技领域辉煌的一群英雄,领头的是位女性——爱达——英格兰著名诗人拜伦唯一的女儿。曾有一种国际合作的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 Ada,就是以她来命名的。

厚厚的大书,充满了那些创新奇才的精彩人生故事;然而作者最想说的是,创新是一个综合过程,个人的建树只有通过团队的合力方可充分展现。所谓团队当然是广义的、无形的,站在彼此的肩膀上,头脑相互激荡、思想发生共鸣、观念和作品相与评析、争奇斗胜见招拆招……总之,是竞赛+合作的结果。

改革开放演进至今,中国人的语汇里最常出现的词恐怕要数“创新”了,这也对应着我们发展的瓶颈。世界大格局里,中国贡献的要素是劳动力。但随着出生率锐减、人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也将减少。如何提升创造力成了我们未来发展最堪思虑的一个问题,中国人创造力的变化能否跟上世界变化的要求?

现实无时无刻在变化,是连续的;而人对变化的感知则是断断续续,相对稳定的。只是偶尔来个跳跃,有如量子跃迁一般,然后又处于稳定。一方是现实环境(reality)的变化,另一方是人们心智(mind)的变化,两者的变化模式总有明显差距,服从的规律全然不同。一个创新的完成,须经历两度变化——现实的连续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感知的心智发生跳跃式的变化。怎样协调两种变化(reconciliation)有赖于人的创新能力。如果感知后的心智顺应了现实变化,就是常说的“与时俱进”;若心智的感知远远滞后现实的变化,你就只能沦为变化的受害者;若积累的感知使心智跳跃,从而超越现实,你将是变化的推动力,成为市场的引领者。乔布斯是创造力的成功案例,他极好地协调了两种变化,他领导苹果公司完成了两种变化的结合。他有一句名言,“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领导市场而不是仅仅追随市场,这是乔布斯创新的行为表达。当然,他对市场的超越,只领先半拍,并没有因为过头而致使创新夭折。

苹果现任CEO库克在纪念乔布斯时,曾引用韦恩·格雷茨基的话:“我喜欢滑向冰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去过地的方。”后面补充了乔布斯的话:“在苹果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

根据两类变化及其不同的模式和规律,我们有必要对“创新”作进一步的理清和界定,在把握变化的过程里这两类变化往往被混为一谈。

针对现实的变化,我们需要“创新”,制造出变化 (making innovation);针对感知的变化,需要“创造”,思考出变化(thinking creativity)。前者需要行动,后者着重思想;前者有赖于团队的努力,后者立足于独立的思想。前者的目的是把新东西加入到现实中,而后者则旨在发现一个新的现实。只有当后者——新感知、新观念、新点子结合到前者的新行动中,“创新”才能富有成果。

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也是有差别的。科学领域的创新重在“发现”(discovery),解析已经存在的事物变化,总结和发现新规律,或对规律提出新诠释;文艺领域重在“创造”(creation),从无到有地创生新想象,或对原始素材进行新的组合,形成新视角;产业组织则重在“革新”(innovation),为市场制造出新产品或带来新系统。作为企业创新行为的成果,新产品可以得到专利的保护;作为艺文创造行为的成果,文艺作品可以取得版权的保护;而作为科学探索行为的成果,除了署名权外,发现的新规律是共享的。

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三类“创新”是否有规律可循?尤其是怎样才能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经济效益。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在代工产品的收益分配中没有太多话语权。譬如,热销全球的苹果产品几乎全是在中国制造装配的,但加工方的利润却低得可怜。出现这种情况,和没能掌控关键的创新环节紧密相关。

获得产品创新能力,需要经过缓慢而艰巨的过程,是个社会大工程。但它的源头来自于科技发现和艺术创造。科技和文艺的突破,表面上看像是“灵光一现”,背后却有长时间的积累,是从丰富的现实变化里“蒸馏”出来的。

至于怎样“蒸馏”方能臻于“飞跃”的临界点,迄今为止还是个谜。不过有一点是明白的,那就是必须由个人自主地、不受拘束地依据事实来完成“归纳”过程,独立形成自己的新观念和新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以及“为什么不……”。

你也许不知道“新”是什么,创新怎么而来。但要是你明白了什么已经变坏,必须加以更新,察觉到自己某些观念和理解不得不被替换的时候,新突破的时刻就会降临。在这方面又是两类变化的结合。至少,你得思考它们之间的分野:何为事实,何为观点。

责任编辑:钟晓雯
乔布斯 苹果 苹果公司 美国 创新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