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山:疫情背景下,互联网会借势革院线的命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07 07:35

孙佳山

孙佳山作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学者

2020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给大家的生活蒙上了阴影。就在春节档影片宣布集体撤档之时,《囧妈》却放了个请全国人民看电影的“大招”。然而,伴随着影视圈持续的争议与影片本身平庸的口碑,《囧妈》似乎并未给我们带来那些想象中的惊喜。

《囧妈》的“大招”是否会加速线上的视频网站与传统的院线平起平坐,甚至替代呢?在疫情持续的现状下,院线革命会加速进行吗?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下文据采访整理而来。

徐氏喜剧还能让我们笑多久?

上世纪末,我国电影在进口大片的持续冲击下,开始寻找自身发展的路径与抓手。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以《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为代表的贺岁片模式诞生了。冯氏喜剧也在世纪之交成为了那一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情感结构的变化,观众们的笑点也出现了代际性的更迭。于是,以“囧系列”为代表的的徐峥式喜剧开始接过了冯氏喜剧的接力棒。2010年的《人在囧途》、2012年的《泰囧》奠定了徐峥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然而在《泰囧》之后,徐氏喜剧的后续发展就一直找不到曾经的节奏。这一点透过《疯狂的外星人》就可以看出。从文化工业的制作水平上来讲,《疯狂的外星人》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影片中外星人的面部表情就来自对徐峥的面部识别。这是当前全球电影工业难度最高的A类特效——生物表演类特效,这在全世界范围都几乎是最顶尖的。

影片中外星人的面部表情就来自对徐峥的面部识别

但即使如此,《疯狂的外星人》最终的票房并没有达到保底发行价28亿。而今年线上上映的《囧妈》,口碑也很一般,就影片的实际品质而言,如果不是今年春节档情况特殊,恐怕也绝无可能完成24亿的保底发行线。可见徐氏喜剧的笑点机制,已经很难再像前几年那么奏效了。

如果将历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观众在文化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对于春节档电影的类型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喜剧贺岁片,到合家欢的视觉特效大制作,再到细分的IP电影。相较于《囧妈》来说,主打本格推理的悬疑喜剧片《唐人街探案3》反而可能更符合90后、00后观众的审美趣味。

院线革命将加速?想多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实体院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继《囧妈》之后,原定于情人节上映的动作喜剧电影《肥龙过江》也改在爱奇艺超前点映。

有分析认为,这次《囧妈》和字节跳动签约进行线上免费投放,会导致线下院线革命的开始,未来大型电影的首发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在线上展开。那么,《囧妈》这种线上投放的模式是否有进一步复制、推广的可能性呢?

目前来看,恐怕很难,因为行业内的实际状况,远还没有发展到这样的周期。对此,我们可以参考饱受争议的乐视,其前些年的《消失的凶手》的例子。当时,影片的出品方乐视影业准备在乐视电视的互联网平台提前放映该片全片。消息一出,就受到了实体院线的集体抵制。压力之下,乐视影业被迫发表声明称,此次点映其实仅涉及不足5万会员,原本是一场营销活动,为维护院线的利益,取消线上点映活动。可见发行方在权衡之后,还是不敢得罪实体院线。可见,这一表象背后所存在的,是结构性的问题,而且并不是到了《囧妈》才有,而是存在好些年了。

视频网站这些互联网平台和实体院线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他们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中国电影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院线制需要重新顶层设计

我们国家电影市场的真实增长模型,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城镇化进程,其实完全重合。电影票房急速增长的过程,也极微妙地与国内房地产的发展过程,节奏同步。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商业地产进入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阶段,每年商业地产的新开工面积,被迅速拉升到2亿平方米的台阶。与此同时,国内也新建了很多影院,这就使得院线已基本“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县级市。

可是,近十年来通过影片、院线的放量式增长来直接拉动票房的增量模式,在今天已经疲态尽显。在现有模式下,我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已经碰到了天花板。从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表现来看,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票房全靠《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少数爆款来撑;二是中小城市影院生存堪忧。“小镇青年”这一曾经被视为票房增量的广大群体,所实际发挥出的实际能量也远没有预期那么明显。

正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使得院线的压力一点儿都不比片方小。在《金陵十三钗》上映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尖锐地暴露了出来。当时,张艺谋的搭档、《金陵十三钗》制片人张伟平就因为分账比例的事儿掀起了风波。一般情况下,进行票房利益分账的时候,给影片出品方、发行方和院线的比例,可以略微浮动3到5个百分点;但即使是这看似不起眼的3到5个百分点,对于各方而言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那个时候,张伟平就表达了一个非常情绪化的观点:没有《金陵十三钗》这样的影片,影院就是一堆椅子。

《金陵十三钗》

类似这样的博弈、摩擦,其实已经延续了十年左右。

在已经到来的票房存量周期,只有对现有的院线制进行系统性改革,重新顶层设计,才有可能进一步释放票房的可持续增长空间。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在现有院线覆盖的广阔空间里,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消弭。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院线制框架下,统一的最低票价和统一的票房分成方式,不仅无益于培育普通电影观众养成相对固定的观影习惯、相对稳定的观影频次,反而还明显限制了片方、发行方和院线方在电影生产、发行和放映等诸多环节中的积极性。

同样值得反思的还有一刀切式的单一院线制。在原有的制度设计下,不同的电影类型缺乏差异性的经营环境。以《过春天》《地久天长》等为代表的艺术电影,依然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的尴尬处境,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供给。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顶层设计重新出发,调整分账比例,并进行分线制发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不是一天形成的,对其的疏浚显然也需要时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中国电影 电影 院线 贺岁档 产能过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