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国火星种菜 太空建支部

来源:环球时报等

2012-12-05 17:28

12月1日,中国航天员中心成功完成首次受控生态生命保障集成实验,引来法国媒体关注。

法国《快报》12月4日发表文章,原题:中国人想在火星上种菜,未来您想去哪儿种菜? 文中称:通过建立一个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航天员在太空中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均能在系统内部得以再生利用,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官员强调,这个可种植作物和藻类的系统是为在月球或火星上的太空基地专门设计的。

法国电视一台12月4日报道,原题:火星上长出中国菜?报道称:“太空种菜”只是中国备战“逐月大战”征程中的一步。中国一直梦想成为登上月球的亚洲第一国。

法国《论坛报》12月4日文章《“太空种菜”凸显出中国希望在短期内跻身“太空强国”的雄心抱负》称:北京计划2013年实施载人航空器登月目标的第一步——航空器登月。中国对于其登月计划的高调宣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苏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太空大战”。

航天人工生态系统实验胜利完成

该文还特地强调: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曾表达要成立“太空党支部”的愿望。他说,如果能在太空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那或许是世界上最“高”的党支部。这的确是一个令人不能小觑的计划。

杨利伟何时表达建立“太空党支部”的愿望?

实际上,杨利伟早在2007年就已经表达了这些愿望。他当时还说:“就像国外的航天员也有自己的信仰一样,中国的航天员信仰共产主义,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在执行任务前,我们不会像外国同行一样祷告,但是我们这个共同的信仰会成为集体的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在太空这样一个没有国界,也没有地球上的一些规范的环境中,使我们更为团结,也成为我们完成任务的有力保证。”

他还表示,不同的信仰并不会妨碍各国航天员友好合作、和睦相处,“中国培养的航天员是要具有世界胸怀和全球眼光的”。

杨利伟说:“作为一名中国航天员,我走出家门时,面对的是人类社会,背后是我的家庭和国家在为我作支撑;然而我走出地球,走进太空时,面对的是整个宇宙,背后是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地球为我作支撑。”

杨利伟认为,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我相信和谐这一概念不仅仅适用于中国或是仅仅局限在地球。中国开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和平利用空间资源,造福全人类,正体现了和谐这一概念。”

附:受控生态生命保障集成实验

12月1日下午5点,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人员唐永康、米涛走出密闭实验舱,胜利完成了为期30天的科学实验。

30天里他们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每晚11点睡觉,“吃得好,睡得也挺踏实”。与航天员在太空时一样,他们吃的是航天食品,菜品每四天一轮换,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吃到新鲜蔬菜。这些蔬菜是这次实验的重要角色,在进舱前已培养好,在舱内供他们采摘,两人根本吃不完36平米的蔬菜。

这个去年建成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实验平台”,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方面为乘员提供所需氧气,同时净化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完全实现大气的“自给自足”,用专业术语即达100%的大气闭合度。

在36平米大的植物舱一侧,是18平米大的乘员舱,过去一个月里,唐永康和米涛在这里做了心理学、中医等方面科学实验,进行蹬自行车、拉拉力器等锻炼,也上网看新闻,和亲友聊天。尽管待在全密闭的舱里,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本次实验中,航天员中心首次突破人与植物间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动态平衡调控,微生物废水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大气、水和食物的闭合度(即自给自足比例)分别达到100%、85%和15%。

相关技术不仅可用于载人航天领域,还可用于南北极科考站、核潜艇、航母、远洋作业船等特殊环境中应用,通过建立生态循环系统供应新鲜食物,改善生活环境。

(综合《环球时报》,《北京晨报》,新华网等)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回应积极,我们在等以色列”

“美菲狼狈为奸,只能说明美国心虚”

新的历史!墨西哥迎来首位女总统,如何看待中国?

菲总统“香会”演讲歪曲渲染海上事态,中方阐明立场

国安又破获英国重大间谍案,涉中央机关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