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利剑无人机首次现身 性能不亚于X-47B
来源:人民网
2013-05-14 17:42
今天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利剑”无人机在南方某机场进行了滑行试验。有网友目睹并上传了最新的清晰照片。这是“利剑”无人机第一次公开的清晰照片。
清晰照片证实了之前关于该型无人机的数种猜测:该机采用无尾飞翼布局和翼身融合设计,全机黑色,仅在机身前上方有部分透薄的灰色复合材料。全机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结构以降低机身重量和雷达反射面积。起落架舱采取看锯齿型,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根据现有图片大小推算,该机连空速管全长约13.2米,机身长约11.2米。
今天进行滑行测试的“利剑”无人机原型机
从照片看,“利剑”采用机背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进气道),最大限度平衡了进气效率、隐身性能和结构重量;使用一台俄制RD-93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未来将由我军正在研制的10吨级新一代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取代。机身背部隆起且有可穿偶雷达波的专门材料,可以推测该机应该安装有包括雷达在内的先进电子设备。
据悉, 2008年左右,中国的多家主要航空制造厂商和科研院所开始为竞争中国空军和海军的无人作战飞机项目做准备。而中国航空工业公司还开展了“无人机设计竞赛”,要求其旗下各公司各自研制小比例无人机方案模型以供进行对比。这些煎锅大小的模型在中国许多媒体上曝光并被认为是中国正在开展无人作战飞机预研的标志。
网上曾经流传的“利剑”无人机下线照片
“利剑”无人机项目于2009年启动,经过3年的试制后于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随后进行了密集的地面测试。进入地面滑行测试后,“利剑”无人机距离首飞更近了一步。
此前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曾报道,该机可能是沈阳飞机公司和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联合研制的成果,并将是未来中国航母的重要舰载机。
隐身化、智能化、精确化和无人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军用航空未来发展的趋势,美军已将无人作战飞机投入战场使用,并对如X-47B等无人战机的研发投入了相当大的资源,很多国家也将无人作战飞机作为未来装备发展的重点。根据2012年《科技日报》刊登的文章称,“利剑”无人机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同时具有自动跟踪和侦察功能。
早先出现的“利剑”无人机模型
这也意味着中国将抢在英国“雷神”无人机之前,继美国的X-47和欧洲“神经元”无人机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试飞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无人机向无人作战飞机的跨越,其重大意义不亚于歼-20等新型第四代战机的试飞。
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报道,沈飞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曾在其2011年发表的一篇工程学学术论文中,重点介绍过这种设计特点。论文说,这种翼展14米的三角翼无人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与波音公司正在研制的X-47B无人攻击机原型机类似。预计,沈飞公司的无人战斗机今后将在中国的航空母舰上使用,这种想法是在模仿美国海军的“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计划。
美国目前正在研制X-47B舰载无人机,其设计目标是为美国海军航母提供一种监视和攻击敌方纵深目标的作战平台。这种能力对于航空母舰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在其他舰艇上装备的巡航导弹相比,由于可以重复使用,无人机要经济实惠得多,打击能力也强得多。且无人机作战整备效率高,不必考虑飞行员和相关设备的问题,也不必考虑长时间飞行中飞行员的疲劳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航空母舰作战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无人作战飞机将会成为航空母舰未来继续称霸海洋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中美都首先考虑将作战无人机部署到航母上的重要因素。
计划使用和“利剑”同型号发动机的俄制“鳐鱼”无人机,目前该机已经下马
不过,俄制RD-93引擎和11米左右的长度让人不由将该机与俄罗斯下马的“鳐鱼”无人机联系起来。后者是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数年前研发的一款单发无人隐身攻击机。该机全长(10.25米)与“利剑”的11.2米接近,使用的RD-5000B引擎和RD-93也是类似型号,但从“鳐鱼”很早就停止研发且完成度不高的情况判断,中国不大可能从中学到更多的无人机研制技术。事实上,由于缺乏经费投入,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早已落后于中国。
从外观上推断,“利剑”无人机应该有一个小型弹仓,可以携带1-2枚精确制导炸弹进行对地攻击和反舰作战任务。同时,充足的推力将赋予该机优良的机动性和可观的弹药携带投送能力。如果中国已经在无人机控制和攻击程序的设计上取得了突破的话,那么“利剑”无人机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代中国空海军主要的攻击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