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最新消息:预计2017年发射 将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

来源:《人民日报》等

2013-12-17 10:30

嫦娥五号最新消息:正在月球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15日顺利互拍,标志着“嫦三”任务圆满成功。16日,国防科工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嫦三”任务成功后,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该任务的嫦娥五号研制顺利,预计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

嫦娥三号80%是新技术、新产品

吴志坚介绍说,12月1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进行了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成功传回五星红旗的图片,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

据介绍,探月工程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06年2月,我国将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分为“绕、落、回”三期。

吴志坚说,嫦娥三号任务在动力下降、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

这些创新包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等。

针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创新和难点,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认为可以概括为“四新”和“两难”。

其中,“四新”指技术新、产品新、平台新、环境新,探测器本身80%是新技术、新产品,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是中国的航天器从来没有去过的。

“两难”指关键技术攻关难,如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面遥控操作等;地面验证难,要保证落月及落月后万无一失,就必须在地面尽可能做充分验证,比如悬停、避障、缓速下降试验,“我们都做了地面模拟”,于登云说。

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开始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器的自动巡视勘察,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

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

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考虑对嫦娥四号进行适应性改造,优化工程和科学目标,使其能够为嫦娥五号的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目前,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

“探月三期任务难度更大,需要突破关键技术更多。”他说,“比如探测器月面起飞、月面采样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返回地球时的高速再入返回等技术,都是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现在看来,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

他同时表示,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完成也不会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探月工程三期之后的规划还在研究中。此外,我国的深空探测经过多年讨论研究论证已经有了共识,科学界已有初步设想,相关方案正在研究中。”

 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示意图

未来将实现全天候测控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的深空探测还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要实现全天候测控跟踪,继续建设深空测控网势在必行。

周建亮介绍,根据探月工程二期任务需求,我国位于佳木斯和喀什的两个深空站已于去年10月份建成并且投入使用。“通过这两个新建的深空站,我们在去年12月13日控制嫦娥二号成功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对它进行了进一步观测,获得大量光学照片,标志着我们的测控能力突破了700万公里。”他说,“目前嫦娥二号探测器距地球已经超过6000万公里,仍然处在深空站监控下。”

深空探测的能力取决于天地两方面。深空探测真正能够延伸到多远距离,是探测器和地面设备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已经建成的深空测控网充分利用了国土的东西纵深,但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还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每天有8到10个小时的跟踪盲区。周建亮表示,“为弥补测控盲区,做到全天候的跟踪覆盖,继续建设深空测控网络势在必行。”

面向世界开放的探测数据

吴志坚还透露,在航天领域,我国与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技术方面和成果运用方面都开展了合作。“在一期工程中,我们与欧空局(ESA)开展了测控方面的合作,相互交换了智慧一号和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数据。这次欧空局提供了一个飞控中心和三座测控站来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他说。

吴志坚表示,嫦娥一号、二号所获得的科学探测数据面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

“在数据研究期间,负责接收、处理、应用和研究数据的国家天文台已向科学家们发布了超过50TB的数据,惠及300多个用户和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说。

责任编辑:晓丹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将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