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南极科考站:世界尽头的那些“外星”建筑

来源:果壳网

2014-02-09 15:35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8日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位于我国已有的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将为南极内陆海拔最高点的昆仑站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撑。

在遥远的南纬73°51′东经76°58′,白色的大地上多了一个红色的小点。这将是一座夏季南极科考站,以后每个南极的夏季,都会有二十多名科考人员在这里工作。看了现场发回的照片,小朋友都惊呆了。这……这真不是赛博坦(观察者网注:变形金刚的木星)派来接威震天回去的飞船?

之所以建成这个样子,为的是防风雪。上平下凸的截面可以让建筑下方的风速加快,吹开积雪。而之所以搞成轴对称的形状,估计是当地没有固定的风向。在南极大陆搞建筑,不考虑风雪,那就是死路一条。要么被狂风吹散,要么很快被积雪掩埋。

南极,真是地球上最不地球的地方。在这个世界尽头之地,泰山站只不过是这里诸多“外星”建筑中最新的一座。

比如下面这个。

浓浓的……史塔克风味啊,这真不是那个富二代新建的滑雪度假别墅(↓)。

这是比利时在2007年建成的南极首座零碳科考站——伊丽莎白公主站(Princess Elisabeth Antarctica)。这也是一座夏季科考站,全站的电力需求都靠太阳能和风能。

上面的,也不是什么外星基地。这是美国的阿蒙森-斯科特站(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这是一座1957年建成的大型全年南极科考站,就建在南极点上。照片上看到的建筑是上世纪末建成的。

下面是阿蒙森斯科特站的巨大穹顶,这个穹顶现在已经被拆除了。

下图是阿蒙森斯科特站的冰立方中微子观测台,在这座建筑之下的冰层中有一个中微子探测器。

 

这个也不是汽车人丢在南极机场行李带上的行李箱,而是南非于1997年建成的萨那伊四号站(Sanae IV)。南非从1962年就在南极建站了。

萨那伊四号站建在一个山顶上,这里形成的气流漩涡恰好可以卷走积雪。

上面这个既不是俄罗斯的站,也不是法国的站。诺伊迈尔三号站(Neumayer-Station III)——属于德国。此站从1999年开始设计论证,2009年建成。

重达2500吨的建筑由16根液压支柱支撑,可以逐渐上升高度,以免被积雪掩埋。

下图就是诺伊迈尔三号站的支脚。

两只手牵手的R2D2?你身边的谢耳朵哪去了?还有,你的头呢……

这是法国和意大利合作的康科迪亚站(Concordia Station)。这也是一座位于南极内陆的全年站,2005年建成。这里的风不大,所以建筑外形不用太考虑防风。

 

 

我敢说,南极站的设计师们,很多都是星战迷。这货,妥妥的AT-AT啊!

而且还不是一个,是一串呐!

要是评个最萌南极站,英国的哈利六号站(Halley VI ),2012年投入使用。哈利六号站有八个组件构成,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支脚和雪橇,可以分开运走。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建筑形式,是吸取了哈利五号站的教训。

哈利五号站也是典型的高脚屋式南极站,支架可以升高。但是,悲剧的是,它建在威德尔海上的布朗特冰架上。随着南极冰川的运动,它在的那块冰面要飘走了。这个点非常重要,英国人从1956年就在此长期驻守。很多大时间尺度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观测点。比如研究冰川运动,比如研究大气状况。人类首次发现极地臭氧空洞就是在哈利站。

随着可移动的哈利六号建成,哈利五号站被拆除。

 

去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网站上看了看哈利六号。发现,里面的生活真是不错啊。

回头再看看我们的几个南极站。

1985年,长城站建站。说起来长城站还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南极站”,因为它所处的南极半岛边缘的乔治王岛,还没有进南极圈。

南极游最近几年很热,求各位如果像上面这位一样还是不要去祸祸(观察者网注:属于东北方言,指破坏、损坏或糟蹋、浪费)这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了。

 

中山站是我国第一个建在南极大陆的科考站,1989年建成,是一座全年站。

中山站也有南极洲最萌的油罐……

建成于2009年的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站,但还只是一座夏季站。

内部装修,很中国。

看了这么多南极站,让我们回望人类南极探索的黎明时期。人类的第一座南极科考站,是1904年由苏格兰博物学家威廉布鲁斯(William Speirs Bruce)带领的科考队建立的。

下面是布鲁斯拍摄的照片。南极、企鹅、花格尼裙和风笛。

这就是第一座南极科考站的照片。

(原文作者为果壳网网友“瘦驼”)

责任编辑:陈佳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