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海洋科考船正式投入运行 能抗12级以上大风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04-08 22:44

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今日在青岛中苑码头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WPOS专项)科学考察任务。这同时也是“科学”号首次综合性工作运行。

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

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法人单位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运行。“科学”号总吨位4864吨,总长99.6米,型宽17.8米,吃水5.6米;续航能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载员80人。该船在技术和建造方面整合了当前海洋科学考察多学科、多领域的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集成,可进行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被称为“海上移动实验室”。 此次海洋科学考察是“科学”号正式交付以来的首个航次,代表着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正式投入运行。

“科学”号的许多指标国际领先:一次给养充足,自持力比国外同类考察船多出20天,增加了海洋考察的周期,续航力1.5万海里,比一般的考察船则多出三分之一。按照设计,“科学”号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由于船上还安装有先进的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风浪大时控制船体的摇晃程度,增加乘坐的舒适性。

按照设计,“科学”号能抵抗12级以上大风

WPOS先导专项以热带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印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创性成果,促进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显著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号此次搭载了40余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将开展WPOS专项“深海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项目海底热液系统相关研究,对冲绳海槽热液区的热液喷口周围海域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科研人员将通过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环境跟踪探测与分析及特征研究、热液柱的物质与能量输送机制研究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通量和动力学过程分析,热带西太平洋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为生物和生态学研究提供沉积环境参数,揭示热液系统形成演化机制,阐明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特征,定量评价热液系统对近海底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据了解,“科学”号此次搭载了水下缆控潜器(ROV)、深海拖曳探测系统、重力活塞取样器、电视抓斗和岩石钻机、万米温盐深仪(CTD)等许多先进的大型深海探测和取样设备。其中,“发现”号ROV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手,具备深海热液区温度、压力、盐度、浊度、溶解氧、pH、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种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的原位探测能力,可以对近海底海水、热液流体、浅表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进行可视化现场取样。

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于4月10日抵达目标海域,并开展地球物理调查、地质和生物取样等海上调查工作,预计5月2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在深圳短暂休整后,“科学”号还将继续开展与热液活动研究相关的后续海上科学考察。

责任编辑:施佬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政界、商界、智库、媒体几乎都问了我这个问题”

被美国拉黑4年现在怎么样了?“我们真的不在乎”

卢卡申科:西方曾利诱我们,但我们没有背叛中国

阿桑奇出庭认罪,庭上称“美国宪法本该保护我”

他边夸边炒作:中国人非常出色,他们通常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