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蛟龙号”已达自身极限 不会再尝试新纪录

来源:重庆商报

2014-05-19 23:06

5月18日,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主任设计师、首批3名潜航员之一叶聪,向重庆市民讲述了蛟龙的故事。“蛟龙号”已经三次下潜到自己的设计极限深度——7000米,最深的一次达到7062.68米。今后“蛟龙号”不会下潜得更深,下一个纪录将由新的潜水器完成。叶聪说,“蛟龙号”入水时就像运动员跳水一样,水花越小越好,这样舱内的潜航员会感觉舒服。“蛟龙号”可以通过两套通信系统与试验母船联络,类似于“微信”。“蛟龙号”是垂直匀速下潜的,速度比电梯慢得多。

5月18日,重庆园博园,蛟龙号潜航员叶聪接受媒体专访

叶聪是在2014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科学名家面对面”活动上给市民讲述的,本次活动于重庆园博园举办。

“蛟龙号”

入水:就像跳水一样,水花越小越好

“‘蛟龙号’深潜度现在已经达到7062米,处于海洋超深渊层。”叶聪说,海洋的深度有不同的分层,比如0-200米是海洋上层,200-800米是海洋中层……4000-6000米是海洋深渊层,大于6000米则是海洋超深渊层。

那么,“蛟龙号”是如何下潜到海底的?

他表示,“蛟龙号”先是“躺”在深潜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上,潜航员进入舱内后,吊车就会用绳索把它吊到海面上。“这就像运动员跳水一样,水花越小越好。”叶聪告诉在场观众,入水的一瞬间,水花越小,舱内的潜航员感觉越舒服。

下潜:不是走向深蓝,而是走向漆黑

叶聪表示,下潜的“蛟龙号”是匀速垂直运动的,“跟平时坐电梯差不多,还没电梯的速度快呢。”他表示,“蛟龙号”的速度是0.75米/秒,一般高层楼宇的电梯速度是10-18米/秒,所以人们能很好地去适应。

“在潜水器内,感觉其实和在陆地上差不多。”他说,如果说确实有差别,那就是压力给人的感觉像从海平面爬到了海拔1000米高的山上,而温度则像是从夏天到了秋天。

他还谈到,最开始下潜时,“蛟龙号”会有点晃,但到达水下15米以下就变得平稳。从舱内观察来看,最初浅蓝色的海水中有各种不同的生物,但慢慢地海水颜色变深,然后从深蓝最终变成漆黑一片。“文学作品常常会以‘走向深蓝’来描述海底,实际上是走向漆黑,偶尔能看到发光的生物,并没有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么浪漫!”他打趣地说。

另外,海水的密度也并非想象中那样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在不断变大。比如海面的海水密度在1.018g/cm3-1.020g/cm3左右,但水下7000米的位置,则变成了1.048g/cm3-1.050g/cm3。“看似变化不大,但对‘蛟龙号’的影响却很大,它必须调整自身的重量,才能够继续下潜。”

无心脏病都可坐蛟龙号

“只要没有心脏并晕动症,普通人乘坐蛟龙号深潜也是没问题的。”叶聪说,首先,蛟龙号有极厚的高强度钛合金耐压壳,人坐在里面即使潜入7000米深海,海水的压力也不会作用于人身上。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0年7月在中国南海执行一次成功下潜后出水

因此,与航天飞行不同,普通人只要没有心脏并传染病等疾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乘坐蛟龙号下潜入深海,而培训内容主要是要求在水下一切听驾驶员指挥。

不会挑战新纪录

“蛟龙号”已于2012年6月底成功冲击“水下7000米”的纪录,那么,它还会继续往下潜吗?

针对现场观众的疑惑,叶聪表示,由于“蛟龙号”的设计深度是7000米,目前已经有3次下潜超过了这一极限。要突破更深的纪录,将由新的潜水器来完成。

深海通讯:类似“微信”

在几千米的深海,他们是怎么和外界沟通的呢?

“我们也可以像你们一样,在深海发微信。”叶聪笑称。

他说,“蛟龙”号配有水声电话和声学数字两套通信系统,用来实现潜水器和试验母船间联络,“就类似于大家使用的微信。”

责任编辑:董佳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总统乘坐的直升机硬着陆,目前搜救中

沙利文见沙特王储,讨论美沙安全协议“半定稿”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