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的中国生涯

来源:中国航空报

2014-09-17 11:44

《中国航空报》今天刊文介绍了中国向俄罗斯租用的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的“中国生涯”。据悉该直升机于2007年抵达中国,先后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等重大抢险救灾任务,后来又在森林防火等领域发挥作用。据悉,不久前习总书记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宣布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工作取得进展,未来可能替换米-26。

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所属米-26直升机

7月,高高的兴安岭上,茫茫的千年原始森林松涛澎湃。

突然,一种更为粗壮雄浑的声浪加入这场合奏。伴着阵阵轰鸣声,两架身形庞大的直升机同时跃入林海上空。它们那40多米长的壮硕身躯快捷地从树梢顶端飞速掠过,桔黄色机身上“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从首次驾驭现役全球最大直升机在中国上空飞行,到如今“双机合壁”巡守华夏大江南北,中国飞龙的米-26机队,书写过传奇,更默默坚守着平凡。

俄罗斯来客

2007年9月8日,夜色渐浓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上,身躯庞大的“巨无霸”——米-26直升机第一次降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米-26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56吨,最大航程1900多千米,最多可载乘客上百人,除机舱内的载重外,起飞后机身下还能吊装15吨的物品。

米-26直升机在中国主要承担森林消防任务

护林防火是我国通用航空最重要业务之一,而当时国内用于该业务最大的机种主要是俄罗斯米族系列的米-8、米-17和米-171直升机,单次最大载客量不足30人,最多只能吊装3吨水用于灭火。米-26最多可载百人,更能吊装15吨水的大水桶用于灭水,洒水后可在火场形成长240米、宽45米的灭火中心带。而且,即使是在远离基地、无地勤和导航保障条件的地区,它也能够独立作业。

 

 

为了让中国通用航空拥有世界顶级的技术装备,飞龙通航通过各种努力,最终让第一架米-26系列直升机米-26TC从俄罗斯飞来,翱翔在中国的蓝天。

改变命运的自然之变

虽然同属于中国航空大家庭,可与主要担负着客货运输的公共航空相比,通用航空的“主场”是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抢险救灾、科学实验、文化体育等飞行活动,这些多是不为世人所关注的“边缘”业务。特别是中国飞龙赋予米-26的主要任务——护林防火服务,似乎注定了它的中国生涯将默默无闻。

然而,一场震惊中外的悲烈自然之变改变了这一切。

汶川地震后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发生,震撼了整个中国。一时间,数十万的生命等待救援、数万亿的财产需要转移。灾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高林密、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震中地区道路中断、交通中断,直升机成为前线求援运输的“主力军”。而运载量巨大的米-26无疑正是抢险救灾的利器。

2008年5月16日,从加格达奇森林防火一线返回哈尔滨的米-26直升机,经过紧张的检修后腾空而起,飞向4000多千米外的四川地震灾区。

首次入川显神威

5月17日,星夜兼程的米-26机组到达四川广汉。一下直升机,来不及休整,中方机长齐焕清就和先期抵达的另一个机组的机长向灾区指挥部请战:“米-26载重量大、性能好,请指挥部把我们派到了任务最重、伤员最多、救灾最需要的地方。”经过认真检查,米-26装载着3吨重的帐篷、救生圈等救险物资飞向震中地带。

虽然机组对在灾区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实际飞行中的难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当地山区地形复杂、群山交错,局部气候多变,米-26机体大,在山谷中回旋余地小,机组只能依靠目视来减速,在山沟中穿云破雾,一点点地探寻着位于半山腰上的目的地。就这样,经过大约40分钟困难飞行,他们终于在清坪乡降落。

震后的清坪成了真正的孤岛,聚集着未及转移的千余名受灾群众以及800名部队官兵,而附近一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随时可能会给这里带来灭顶之灾。卸下救灾物资后,米-26冒雨在浓雾中穿行,连续两次从震中地区撤出了两百多人,创下这场抢险救灾飞行中、直升机单架次空运人数的最高纪录。

扬威堰塞湖

波及大半个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了,可它的次生灾害却远没有停止。

堰塞湖就是它留给人们的一道难题。大地震中多座大山山体崩塌、滑坡,大量的沙石阻塞了原有河道,河水无法下泄,在震中地带形成了33个堰塞湖。这些沙石形成的“坝体”随时都有可能垮坝,堰塞湖成了悬在灾区人头上的一把“德谟克利斯之剑”。整治堰塞湖成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悬在北川县城“头顶”的唐家山堰塞湖险患则是其中最迫切的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将十几吨重的大卡车、挖掘机和推土机等重型机械送到堰塞湖大坝的坝顶,用于开挖泄流槽,但通往坝顶的道路一时难以建成,只有用直升机向坝顶吊运设备这一条路可走。而要运输巨型机械设备,唯有米-26重型直升机能够做到。

23日,米-26机组接到紧急命令,赶往唐家山堰塞湖。由于浓雾笼罩,作业区空域能见度仅有0.5千米。飞行中,米-26直升机的飞行高度一度降至400米之下,但始终无法作业。米-26只得摸索着降落在绵阳机场,等待时机。

中国上一次向俄罗斯引进重型直升机还是在1970年,当时购买的米-6直升机一直用到1991年

26日,据前方空军侦察机报告,作业区能见度5千米,焦急等待了几天的米-26直升机便展示了“空中巨无霸”的强大威力。沿途,它庞大的身躯几乎一直在群山与高压线间穿行,机身需要不断转弯。当米-26降落在抢险设备集结地的北川县擂鼓镇时,吊运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为确保吊运任务的完成,尽量减轻机身重量,米-26内所有与任务无关的物品都被卸到地面,就连两个长条板凳也不例外,机内只留下2名机长和3名工作人员。

在空中人员和地面人员的默契配合下,到当天下午,米-26成功将总重210吨的设备安全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大坝。整修一天后,米-26再次上阵,当天共飞行18个架次,向大坝运送了1个装满饮水和食品的集装箱、2个装满燃油的油罐、4辆重型翻斗载重车以及11辆推土机。

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B-7802号米-26直升机在汶川地震灾区一共飞行108架次、29个飞行小时,运载物资575吨,成为一颗耀眼的救灾“明星”。米-26机长齐焕清更是获得了“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的荣誉。

风雨过关山  再闯巴蜀

当胜利完成了终身难忘的抗震抢险任务,米-26机组驾驶着他们那架已扬名中外的“空中巨无霸”挥别了巴蜀大地。没想到,仅仅一年后,他们又一次因为抢险救灾任务而飞回这片天空。

2009年6月5日下午3时,在一阵轰隆隆的巨响中,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山体垮塌,87人被埋。更为严重的是,山体垮塌后,在附近一条河道上形成了一个蓄水量可能比唐家山堰塞湖还多的堰塞湖,将严重威胁下游安全。

情况危急,抢险指挥部紧急请求将米-26直升机调往重庆武隆参加抢险。7日一早,正在加格达奇执行森林防火任务的B-7802号米-26机组接到指令后,立即驾机飞向一年前曾经奋战过的川渝大地。

米-26将工程机械直接吊上堰塞体

可当机组按计划沿东线行经济南、宜昌飞往重庆时,却遇到密布的、无法逾越的雷雨区域。灾情不等人,机组协商后决定经呼和浩特、延安、西安飞行,绕过雷雨中心区域飞往重庆。虽然航线上的秦岭、大巴山等高山对飞行高度有限制的米-26来说有一定风险,但是机组仍驾机起飞,星夜间程、一路向南。风雨交加中,他们穿越三秦大地,直奔重庆武隆。

一到达受灾区,机组人员便冒着浓雾前往现场勘查地形。由于抢险区域山体的岩壁与机械设备指定吊放位置相距很近,如果要在狭小的空域实施吊放作业,机身必须尽可能靠近山体。这对米-26直升机来说十分危险,稍不小心,巨大的旋翼桨叶就有可能碰到绝壁上,造成机毁人亡。

为了完成此次抢险任务,机组人员以过人的勇气和娴熟的技艺驾驶米-26直升机在指定地点完成悬停,开始吊放机械。此时桨翼翼尖距绝壁不到10米,接近“空中巨无霸”的技术极限。

 

 

当天米-26直升机共飞行9架次,将抢险急需的1台空气压缩机、1台潜空锤钻机、1台局部通风机和4台挖掘机从14公里外吊运至抢险现场。正因为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抢险进度成倍加速。

森林守护者

两次入川抢险,飞龙通航的米-26声名大噪。可此后,它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关心它的人在问,这个“空中巨无霸”到哪去了?

事实上,它一直在本职岗位上尽忠职守。自从米-26进入飞龙通航,它就成为国家林业总局的“签约队员”。每年4月至10月,米-26直升机为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服务,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方护林总站服务。就这样,来自俄罗斯的“空中巨无霸”就常年驻守在中华的高山密林中。

2009年4月,黑龙江伊南河林场发生火灾。刚刚在西南完成扑灭森林火灾中建功的B-7802号米-26机组,从哈尔滨的基地场赶来增援。他们要向火场运送300名森警官兵和扑火队员,以增援扑火一线。

在汶川抢险救灾中,米-26直升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两架米-26直升机仍在继续承担森林防火任务

当米-26直升机将第三批100名扑火援兵运抵距火线2千米的上风头时,火场风向突变,上风头变成下风头,火线直逼而来。伴随熊熊烈火,浓烟冲进机舱,机内渐渐感受到灼人的热浪。为了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机长齐焕清毅然决定冒着舱内烟浓度大、发动机可能熄火的危险,继续停留观察,以备随时接走因火势改变而需要回撤的灭火人员。5分钟后,森警及扑火队员进入下风头的安全地带,他们才腾空而起,躲开冲天的浓烟成功脱险。

“老二”的两次“回马枪”

汶川抢险救灾、武隆再战堰塞湖、南北巡航护林防火……米-26的优秀表现及优异的性能,让飞龙通航在2011年再一次从俄罗斯购进了一架同型号的“空中巨无霸”。

虽然它没有“同门师兄”那样辉煌的履历,但这架编号为B-7807的米-26的表现同样出色,特别是两次森林防火的“回马枪”令人津津乐道。

2011年4月10日,刚刚来到中国的B-7807号米-26直升机圆满完成首次使命——西南地区森林防火任务,越过山海关凯旋返回哈尔滨基地。13日凌晨,在辽宁朝阳机场加油修整的米-26机组接到紧急命令,赶赴秦皇岛抚宁山参与森林灭火。

B-7807机组人员大都是第一次执飞护林防火任务的“新兵”,又在南方工作了几个月,可以说是“人困马乏”。眼看就到家门口了,还要往回飞执行任务?但火情就是命令,机组人员立即行动起来。

当天上午,B-7807机组紧急赶赴山海关机场,在此后的5天里,他们白天驾机执行灭火任务,晚上对直升机进行检修。

由于灭火作业需要在距地面100米左右低空飞行,而火场周边高60至100米的高压线林立,机组人员每天必须小心翼翼地操纵着这架庞然大物,以上百千米的时速贴着高压线飞赴火场。最终,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无独有偶,2014年3月,又是在朝阳机场,又是在圆满完成西南护林防火任务凯旋出关归家的途中,B-7807机组再次接到杀“回马枪”的指令:山东烟台发生森林火灾,需要这架米-26返回山海关内参加灭火。机组人员毫无怨言,立即驾机折返飞向烟台。由于他们的及时参战,当地的大火很快被扑灭。

从2007年至今,在中华的大地上,飞龙通航的首架编号为B-7802的米-26直升机执行飞行任务已达到1043小时,突破1000小时。2011年引进的第二架B-7807执行飞行任务达512个小时。飞龙通航的米-26机队在江西井冈山、广西百色、广东梅州森林、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四川西昌森林、云南玉溪森林等森林灭火任务中表现出色,成为中国通用航空界抢险救灾、森林防火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堵开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一档票房破15亿,“据说每个城市都来了1亿人”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