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攻破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核心技术 试验卫星明年发射

来源:文汇报等

2014-11-04 07:34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3日透露,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北斗卫星全球系统建设的技术攻关,已取得重要突破,明年将发射试验卫星,对一些技术进行必要的在轨验证,确保固化全球卫星系统。

据冉承其介绍,我国北斗导航工程自2012年完成16颗星的区域组网、正式启动区域服务以来,系统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服务连续稳定,实际性能全面满足设计指标,部分指标优于设计要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资料图)

自2009年起,我国着手启动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技术攻关。目前,集全行业之力已攻破了核心技术,下一步将抓紧开展技术的地面验证和在轨验证。今后将发射多颗试验卫星,对一些技术进行必要的在轨验证,这些技术的地面验证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明年年底之后,我国将推动全球系统的组网建设。未来的北斗系统可靠性更高,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到2倍。

冉承其表示,在系统建设的同时,我国北斗应用的常态化工作也持续稳定推进。科技部主导实施制定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也正在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专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展了相应的示范应用,在交通运输、气象、公安、民政、农业、国土、林业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湖南、贵州、陕西、湖北等地区均已开展北斗示范应用。

目前,我国还启动了北斗地区系统建设,将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全国一张网,提供大众以及行业的北斗应用服务,满足政府、行业和大众对于原有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展了北斗进入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运组织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的标准框架工作。据介绍,北斗有望于今年底前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定位系统。

北斗导航,距大众消费仅一步

横亘在北斗导航和大众消费市场间的冰山即将消融。记者从昨天由上海市科委、经信委共同推动的“2014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获悉,应用于手机的北斗芯片有望于明年初上市,并将在国产手机中优先推广使用,届时将改变目前由GPS垄断大众电子消费领域定位服务的市场格局。

40纳米是“融冰”关键

北斗导航系统志在产业化。去年年底,上海首批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校车已经上路,此前已有8万多艘中国渔船也成为其忠实用户,但这些领域比起手机用户的数量,难望项背。

北斗难以进入手机的原因是芯片。目前市场大多用的是高通、MTK等公司提供的40纳米一体化芯片,但最小的北斗芯片也有55纳米。这只有一根头发丝1/4000的长度,却成为将北斗隔绝于大众手机消费市场之外的冰山——15纳米的差距,不仅让手机排线变得局促,更让耗电量激增,用GPS芯片的手机可正常使用8小时,而用北斗芯片的手机1小时就会关机。

早在2010年,上海市科委就对北斗产业化做了布局,其中“必须突破核心器件”一条直指北斗芯片。据上海市科委高新处项目负责人介绍,40纳米的北斗芯片明年初有望问世,届时北斗导航系统将借助手机走进千家万户。

产业发展进入高增长期

一旦打破壁垒进入手机市场,北斗导航系统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介绍,截至今年9月,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达12.7亿,去年我国国内手机产品达14.6亿部,占全球总量81%。目前移动手机的位置服务市场99%被GPS占据,今后北斗将分到一大杯羹。

用户或许很难区分自己在查询位置信息时究竟在用谁的服务,这一选择就在芯片中“明争暗斗”。据业内人士介绍,北斗芯片也集成了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功能,但对北斗信号做了加强,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会优先选用北斗卫星导航服务。“这将带领北斗服务进入另一个电信级别的服务市场。”闵宜仁说。

定位可精确到门牌号码

“选择谁的手机芯片是个市场行为,谁的功耗低、定位准确,谁就能胜出。”科委高新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GPS经过多年布局发展,在市场成熟度、接受度和价格方面一枝独秀,但众多专业人士、厂家看好北斗后来居上。北斗的一大“杀手锏”是特有的“短播报”功能,它能在没有移动、电信服务商的地区,通过卫星传出短消息。据悉许多中国渔船安装了此功能后极大增强了安全保障;其二是北斗能通过建设一批地面基站,增强定位精度到小于1米,相当于其定位功能可精确到门牌号码,或在高架上导航能分辨出应该开左、中、右哪根车道。

到2020年,北斗将完成35颗卫星覆盖,届时北斗在全球定位服务领域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其服务水平将不低于GPS。

责任编辑:张广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