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航空燃油技术取得进展 10吨秸秆可造1吨油

来源:科技日报

2014-12-23 09:38

12月22日科技日报报道,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课题日前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际上生物航空燃油几乎全由油脂原料制取,然而由于成本高昂,除各大航空公司进行试飞或局部航线示范飞行外,尚未进入商业化应用。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航空燃油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建设工业示范装置。

课题组人员以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及木薯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研发出了生物质高效水热解聚—水相化学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新技术,并设计建成了国际上首座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中试装置,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经国家油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达到了国际生物航空燃油ASTM7566标准,具备了应用于航空飞行的质量可行性。

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研制了高水热稳定的水相化学催化材料及水相合成反应器,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水相化学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成套技术及装置,成果已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中试结果表明,8—10吨秸秆类生物质原料可生产1吨生物航空燃油产品,生产成本约为8000—10000元/吨,通过进一步优化及提高催化效率,生产成本可再降低(目前航空燃油价格在7000~8000元/吨——观察者网注)。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望成为率先掌握纤维素生物航空燃油生产技术的国家。

我国航空燃油的年需求量约为25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0万吨/年。我国每年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量约折合7亿吨标准煤,其中秸秆年产量约6亿吨,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废弃物约3亿吨,再加上木薯等非粮生物质,资源丰富。该课题研发的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技术,可满足我国民航业对航空燃油的需求。

加注国产生物燃料的东方航空公司A320客机

相关资料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是在2年前承担国家“863”项目“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技术”之“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课题的。利用纤维素类能源植物制造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航空燃油,前景十分可观。

生物航空燃油的原料瓶颈

从化学成分上,能源植物包括两类。一类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源植物,包括含糖类、含淀粉类和含纤维类能源植物,利用这些植物做生产原料可得到燃料乙醇和燃气;一类是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如油菜、向日葵、麻风树、油楠等,可直接产生接近石油成分的燃料。

生物航空燃油之前的研发利用到了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但是,科学家从玉米、大豆、甘蔗等农作物中提取生物燃油时,得到的生物柴油和乙醇性能未能达到航空燃油所需的性能标准,无法用于商业飞行。

天然的能源型植物资源

如果种植纤维素类的能源草,就可以解决问题。生物航空燃油原来依赖油脂作物的种植。无法解决产业化的原料需求问题,但纤维素能解决,收割粮食之后剩下来的材料都可以用来生产交通领域液体类的高品质燃料。”

纤维素类能源草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植物资源。柳枝稷、荻、芦竹是3种理想的纤维素类能源草代表,它们皆为多年生的高大草本植物,植株高大,生长迅速,生物质产量高,适应性极强,能够在较为贫瘠的土地上正常生长,且均属于非粮能源作物。

在我国,基于丰富的边际土地资源开展纤维素类能源草的规模化种植与应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可以实现“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

同时,不仅是能源草,林业、农业的剩余秸秆等其他纤维素类能源植物都可以成为原料来源。

产业化过程很漫长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大范围使用生物航空燃油。我们国家也用生物燃油试飞过,但这些燃油都不是从纤维素类能源植物提炼得来的。纤维素生产航空燃油仍是一个前端的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处于试生产和实验攻关的阶段,连试用都没有。同时,整个生物质水相催化生产生物航空燃油的工艺需要集成和优化,催化剂的性能和寿命都需要提高。

要想实行产业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转化效率要高;二是相关的技术要比较成熟稳定可靠;三是经济性要与目前的能源市场有所竞争。


责任编辑:一鸣
863计划 能源 新能源 生物能源 中科院 燃油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