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首次展出机器人航天员 外形酷似“钢铁侠”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

2015-11-05 07:20

在深空探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后,我国火星探测器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11月3日,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火星探测器首度亮相,引起极大关注。同它一起现身的还有酷似“钢铁侠”的机器人航天员、今年首飞成功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探月前锋”月球车等,如此豪华的“大礼包”让观众大呼过瘾。

机器人航天员“小天” 现实版“钢铁侠”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探索太空总少不了机器人这个帮手。在本届工博会上,长得像“钢铁侠”的机器人宇航员“小天”也揭开神秘面纱,未来在我国空间站、载人登月等重大工程中,机器人宇航员有望得以应用。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小天”是“玉兔号”月球车的同门师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05所研制,主要用来辅助或替代航天员开展在轨操作,未来可应用于空间站、载人登月等有人环境,辅助航天员扩大活动空间和工作空间,降低航天员出舱风险。小天的双臂和手指非常灵活,一般人手能够完成的动作,小到抓取钢笔、光盘等日常操作,大到插拔旋拧、更换电连接器等工业操作,他都能够胜任。

小天与普通工业机器人的另一个较大区别,就是应对恶劣空间环境的能力。太空具有零重力、高真空、大温差、空间辐照环境等特征,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此环境下功能丧失严重,无法有效辅助宇航员实现在轨操作。

土豪金火星探测器亮相 挑战“4亿公里”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整体为金黄色的火星探测器模型被摆放在中心位置,尤为引人注目。

据在工博会现场的八院卫星专家牛升达介绍,我国自主火星探测的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全球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勘察两项探测任务。因此,火星探测器也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个部分。此次展示的火星探测器与实物相比的比例为1:3,上面的圆锥状部分为“着陆器”,下面的六面体为“环绕器”,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醒目的白色高增益天线,用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过多年的攻关与积累,目前已经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牛升达介绍,探测火星需要突破深空超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制动捕获、在轨长期自主管理、稀薄大气减速与安全着陆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

火星探测器的最远通信距离约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900多倍,按光速38万公里/秒的速度计算,与地面测控站的往返“对话”一次需要40多分钟,而且传递的“声音”将会非常的微弱。因此,要实现如此远距离的有效通信,需要克服巨大的信号衰减、传输时延和外界干扰等因素,对于中国航天专家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除了深空测控技术,深空自主控制技术也是一大难点。目前,我国已发射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来控制的,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根据运行状态对卫星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而火星探测器因为距离太远,信号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时延太长,在大多数情况下,探测器主要得靠自主控制,独立完成帆板展开、对日定向、制动捕获、器器分离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此次也出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台。据称,这是它首次在国内展览会亮相。而它这一亮相,就获得了“特别荣誉奖”称号。


现场展示的原理机

长征六号的研制历时六年。今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长征六号的成功发射不仅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而且有效验证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等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对运载火箭后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与长征家族其他火箭相比,长征六号在外观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而它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一颗特殊的心脏。

长征六号是我国第一款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运载火箭。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系统,用的是液氧煤油发动机,推进剂是液氧和煤油,长征六号燃烧之后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对于我国的火箭动力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玉兔号”月球车 月球上活得最久的探测器

听完了“小天”的故事,是不是会想起他的“师兄”——“玉兔号”月球车?在这次工博会上,月球车也一同出现在了现场。

成功登月近两年后,我国首辆月球车依然备受民众挂念。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说,“玉兔号”已成为在月球“活”得最久的人造探测器。

责任编辑:徐书婷
航天 中国航天 航天科技 航空航天 载人航天 航天科工 航天器 太空 太空竞赛 机器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