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十大科学流言:40%与食品安全相关 火腿培根致癌与砒霜同列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01-04 13:47

2015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各种年度盘点还在继续搅动舆论。据光明网报道,2015年12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2015“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等榜单。其中,十大“科学”流言榜以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联合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为基础,经过专家初选、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评选出“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梳理发现,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单上,40%与食品安全相关。

中国科协公布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现场图片)

在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如何才能制止“谣言满天飞”?公众如何才能辨别谣言真假?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介绍,公众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中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刷屏流言往往跟生活密切相关。陈君石以“火腿培根是致癌物与砒霜同列”举例说,将砒霜和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划等号”显然是错误的。火腿、培根、香肠等加工肉类制品由于使用烟熏、腌渍、添加防腐剂等方式处理过,所以会增加癌症风险,这在食品营养界早已得到了普遍认可。

但是,致癌风险增加不等于一定致癌,癌症的发生和基因遗传、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某种物质是否致癌还跟暴露剂量有关。火腿、培根、香肠等确实不宜多吃,但少量食用并不值得担忧。而砒霜毒性很强,少量摄入也会危及健康,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我们从营养学方面讲就是倡导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不管是一类致癌物的培根或者其他加工肉,你只要不是吃得很多,完全可以成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陈君石说。

近年来,有关雾霾的话题讨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于“风电站偷走大风致北京雾霾”一说,到底它的真相是什么?事实上,风碰到障碍物绕流是可以恢复的,局部风力发电或局部防护林不会对距离较远的下游风力造成影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地面污染物碰上大气的静稳条件。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的科学研究显示风电场与雾霾的形成之间有因果关系。

公众为何传播流言

揭露“科学流言”传播规律:实效性、重复性、多变性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传播专委会主任、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黄天祥提供的一份“科学”流言传播规律分析报告显示,在所有流言的类别构成上,食品安全和医药健康卫生类流言占比达51%。同时,流言的产生还具有一定的新闻属性,“比如灾难发生时,流言就可能随即而来。过去,日本海啸发生时,因为谣言使我们盐脱销了;今年,天津发生爆炸事故时,又传出现场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的谣言。”黄天祥说。

两年来,北京科协联合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等单位,累计揭露了200余条披着“科学”外衣的刷屏流言。通过分析这些流言发生的背景和动机不难看出,流言一般具有新闻属性、重复性、传谣容易辟谣难、多变性、自媒体加速和放大等特点。“现在看自媒体,过去叫洛阳纸贵,今天其传播起来很容易。我们还发现流言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再‘添油加醋’,流言传播的这种特点就像是把小苍蝇传成大象。”黄天祥认为,因为重复性的特点,流言很难以终结。

“流言的多变性,掺杂了很多内容,有时候不是专家就能解决的问题。”黄天祥坦言,权威信息不及时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让流言在公众间迅速传播。制止“谣言满天飞”,就需要建立一个成熟的辟谣机制。

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止于“智者”,在人人自媒体的时代,碎片化信息不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同时还产生裂变效应,特别是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让人真假难辨;由此,“智者”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假专家辟谣、阴谋论产生流言、辟谣后继续造谣等种种迹象表明,谣言的制作成本太低,近三分之一的流言产生动机难以分析,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黄天祥告诉记者,只有重视谣言的危害,加大多方协同工作和辟谣力度,加大对造谣者的打击惩处力度,让造谣高成本高投入。不断提升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对谣言的辨别力,才能有效遏制住流言。

翻页查看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

2015“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

(按流言或辟谣发生时间排序)

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

流言: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建设了大量风电站,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

真相:风碰到障碍物绕流是可以恢复的,局部风力发电或局部防护林不会对距离较远的下游风力造成影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地面污染物碰上大气的静稳条件。目前没有任何的科学研究显示风电场与雾霾的形成之间有因果关系。

自制水果酵素能瘦身美容?

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就能做到:把各类营养丰富的水果洗净切块,添加辅料后装箱密封,标注日期,三个月(100天)后酵素形成即可食用。

真相:自制的所谓“水果酵素”其实只是水果发酵得到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可能会有多种酶产生,但是无法控制,也无法分辨那些酶能够有什么功能。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做法。

55度水杯是温水神器?

流言:一种名为“55度水杯”的“高科技产品”在微博和朋友圈广为流传。往这种水杯中倒满热水或冷水,都可以得到温度为55度的温水。

真相:55度杯所用材料只是普通的铝合金,夹层中是大量盐水,所谓的温度变化使用的就是物理知识中最简单的热传导原理。如果不经开水预热,直接倒冷水是没有升温效果的。

跑步比久坐死亡率更高?

流言:一项在丹麦进行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人的研究,证明了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

真相:实际上,这项研究有三项重要结论:第一,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即使每周只跑步1次,也有非常大的获益,死亡率明显下降。第二,每周跑步60分钟至80分钟,分成2次或3次跑完,是最佳的跑步方式。第三,每周要是以较快的速度跑步3次以上,时间达到了150分钟的话,与久坐者相比,没有取得获益。但流言中只强调了第三个。完整地看这项研究,跑步只要适度,仍然是很有益健康的。

草莓农残超标可能致癌?

流言:草莓种植过程中会使用乙草胺,而乙草胺被列为B2类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致癌。

真相:正常情况下,种植草莓是用不到乙草胺的。监管部门针对草莓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检测,均未检出乙草胺。从安全性上来讲,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国家毒物学研究项目都没有将乙草胺列到可疑的致癌物清单中,消费者不必担心。

2030年太阳将“休眠”?

流言:英国科学家瓦伦蒂娜·扎尔科夫预测,太阳活动在第26个太阳活动周,也就是2030年会减弱至当前活动周峰值的40%,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期。对此,有媒体将该结论解读成太阳“休眠”。

真相:英国科学家进行的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结果也发表在影响因子比较高的学术杂志上。不过这是科学家对太阳活动进行的预测,并不意味着太阳就不再发光发热了,太阳“休眠”可能是某些大众媒体的误读。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无论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时候,还是最平静的时候,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都不会超过千分之二。这样的变化,是人类很难直接感受到的,用专门仪器才能检测出来。

天津爆炸现场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

流言:天津爆炸事故后,一则据称来自美国大使馆的提醒,“在北京、天津的朋友近期不要淋雨,以免因雨水中含有氰化钠导致中毒”。

真相:氰化钠本身是固态的,有剧毒,遇水可溶解;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氰化钠还有转化成其他有毒化合物的可能性;但氰化钠在常规环境下没有气态形式,不可能进入空气随风扩散,所以也没有与大气中的其他成分混合、降水形成毒雨的可能性。美国大使馆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澄清。

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

流言:儿童定位手表虽然热销,但其实有隐患,其辐射量远超手机千倍。

真相:儿童智能手表主要是由定位模块和GSM通信模块组成。定位模块是个接收信号设备,是不会发出辐射信号的。GSM通信模块实际上是个2G手机模块,会进行信号的收发,是会向外辐射信号的,但辐射量和一款手机相当,一般不会超过国家标准,更不可能会出现超过手机千倍的情况,所以儿童智能手表其实是和手机一样的安全。

火腿培根是致癌物与砒霜同列?

流言:一则“火腿、培根、香肠将被世卫组织列为致癌物”的消息引发了很大关注,甚至称其“与砒霜同列”。

真相:火腿、培根、香肠等加工肉类制品由于使用烟熏、腌渍、添加防腐剂等方式处理过,所以会增加癌症风险,这在食品营养界早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致癌风险增加不等于一定致癌,癌症的发生和基因遗传、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某种物质是否致癌还跟暴露剂量有关。火腿、培根、香肠等确实不宜多吃,但少量食用并不值得担忧。而砒霜毒性很强,少量摄入也会危及健康,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使用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流言:英国科学家称,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饭,可能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科学家推荐使用橄榄油、椰子油、黄油甚至猪油替代普通植物油。

真相:科学合理食用植物油,关键是要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控制食用油的摄入总量和避免过高的油温。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烹调习惯、油品情况和其他国家有一定差异,总体上中式烹调比西式烹调方式更多样化,欧美国家以煎、炸为主,中式方法如急炒、清蒸等方式中植物油的受热温度和时间一般不会达到有危害的程度。

(综合光明网、科通社报道)

责任编辑:宋代伦
盘点2015 科学 十大 流言 食品安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敷衍应付、屡查屡犯!7家医院被国家医保局点名

“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