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将建南极航空队、深海空间站 联合俄罗斯考察北冰洋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02-18 09:01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获悉:2016年,国家海洋局将推进“雪龙探极”“蛟龙探海”重大工程建设,确保“科技兴海”战略深入实施。

为推进“雪龙探极”科考工程,国家海洋局计划于2016年组建南极航空队,初步构成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平台。建立适用于极地环境的空间、遥感、冰雪和海洋探测技术及装备支撑体系,建立长期、系统和网络化的极地综合观测与应用服务系统。

在“蛟龙探海”勘探工程方面,国家海洋局计划实施深海采矿试验工程、深海探测工程、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专项,建设蛟龙号等国家大型深潜装备应用共享平台和深海空间站。壮大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装备产业,推进深海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化,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深海产业基地,全面系统提高深海技术装备水平。

此外,2016年,国家海洋局还将组织完成第七次北极科考,力争开展首次中俄联合北冰洋考察。同时,做好大洋第三十九、四十航次科考调查,实施国际海底矿区合同计划。

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国家海洋局将坚持创新发展,使创新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创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海洋重点实验室,打造适应需求、层次高级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

2015年12月7日,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中山站附近试飞成功

2016年1月9日,“雪鹰601”成功飞越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的南极昆仑站

日媒:中国正在南极洲争夺地盘

据参考消息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17日关注了《中国日报》有关南极航空队的文章。报道称,国家海洋局没有透露有关南极航空队的细节,只说其目的是支持中国南极科考活动。飞机将部分用于空中观测及其他科考任务。

《中国日报》说,中国目前在南极有277名科考队员,在4个考察站从事科考工作。

报道称,中国去年刚刚使用一架固定翼飞机(而不是直升机)完成了首次极地飞行。不过那次飞行是由一架美国制造的“巴斯勒”BT-67飞机完成的,而且飞机实际上由一家加拿大公司运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对《中国日报》记者说,中国正在为自己的南极航空队训练飞行员和地勤人员。

报道称,空中支持是南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为南极科学探险提供补给,也包括完成科考任务。例如,27年来,美国在南极的科考活动一直由纽约空军国民警卫队第109空运联队提供空中支持。去年,第109空运联队共向南极麦克默多站派遣了575名航空兵和7架LC-130运输机(安装了滑雪板式起落架的改版C-130“大力神”运输机)。据第109空运联队的南极行动负责人布莱尔·赫德里克中校说,除了提供补给之外,这些LC-130运输机还使用IcePod完成了科考任务——IcePod是“一种集成式冰成像系统,能够对冰面和冰床进行详细测量”。

报道称,中国新组建的南极航空队只是中国扩大在南极存在的最新迹象。去年,中国宣布它准备在南极洲建立第5个考察站;科考队员目前正在绘制罗斯海维多利亚地盆地的新站址地图。

除了“雪龙”号破冰船之外,中国还在建造第二艘极地科考船。可能于今年入列的新科考船将是中国第一艘国产破冰船;“雪龙”船是在乌克兰建造的。

报道称,中国是《南极条约》的签署国,而该条约禁止在南极洲进行军事活动和资源开发。但有人担心,考虑到禁止在南极进行采矿活动的《南极条约》将于2048年接受重新审议,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南极洲争夺地盘。南极被认为拥有大量石油和矿产储备,而且据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中国极地活动专家安妮-玛丽·布雷迪说,北京已经向“国内受众明确表示”,这些自然资源是它在该地区的主要兴趣所在。不过在短期内,中国的活动——包括新航空队的活动——仍将是纯粹的科学活动。

相关报道:哈工程成功完成深海空间站对接技术验证

(哈尔滨日报2015年11月4日报道)

曾经,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如今,这惊世一“吻”经哈工程科研团队的努力在水下得以实现。10月18日至20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自治式潜器(AUV)搭载对接技术研究”在山东烟台进行了项目海试验收,在我国首次成功实现自治式潜器与深海空间站对接的关键技术验证。

一梦近四年

2012年,哈工程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所和中船重工702所承担了“自治式潜器(AUV)搭载对接技术研究”这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据项目总负责人王庆老师介绍,深海空间站和深海长期观测系统是人类征服海洋空间的大门,可以预测地震、海底火山喷发,观测地壳变异、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参数变化,通常由海底观测系统和水面支持平台组成。AUV是水面支持平台和海底固定式空间站、深海长期观测系统之间的物理连接纽带,除了负责海底调查、数据传输、运输等任务外,还可以对海底固定式空间站和深海长期观测系统进行能源补充。在这种系统中,AUV 水下对接技术更显重要。

背水一“战”

在海试之前,团队付出了近4年的努力,自主研发重达500公斤的自治式潜器(AUV),为了选择最佳海试地点,王庆和团队成员李锋围着山东半岛转了大半年,勘测水下环境,最终确定将海试地点选在中集来福士深水码头一处21米深的水域。

团队成员郑翠娥告诉记者,浅水海试能见度低,声音传播速度慢,海况不稳定,会降低对接的成功率。举个例子,神舟、天宫对接时,靠的是无线电信号传输,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而水下只能靠声波进行传输,速度仅为每秒1500米,再考虑到海流方向与速度等问题,海下实现对接要难于外太空。

一“吻”定情

10月18日专家进行海试现场验收当天,海面上刮起了7级大风,23名团队成员挤在海试平台一间小会议室里,等待见证奇迹的一刻。据李锋介绍,在学校里,团队成员们进行了无数次论证,AUV通过水声引导定位、导航控制技术,将自身的姿态调整到与平台入口一致,从而顺利“钻入”喇叭状的对接台架内部,进行水下无线信息传输和水下无线充电。

而海试中,由于平台入口尺寸相较于潜器来说较小,要顺利完成潜器精准引导与对接,需通过高精度的位姿测量技术和AUV精确导航、自主规划与运动控制技术来解决,团队为AUV配上了高精尖的“车载导航”实现了精确测距与定位,通过完全自主规划与决策和智能运动控制,不断对平台进行搜索跟踪定位并调整自身运动姿态,从而顺利完成了AUV水下搭载对接。

11时许,显示器上的画面涌起了泥沙,橙色鱼雷状AUV钻进了平台入口,然后牢牢“吻”住了对接口,升起的无线电充电装置将其固定,进行15分钟充电,连接水面控制系统的电缆与AUV端口相连,将其采集的信息进行收集。

“AUV搭载对接技术可提高自治式潜水器效率、节约时间与能源,不仅适应深海空间站科技专项工程的需求,还将为推动我国各类深海潜水器的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AUV水下对接技术也可以为将来的军事作战和无人水下作战平台提供技术基础。”王庆说。

责任编辑:张广凯
海洋局 南极 南极考察队 蛟龙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