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超级版图与中国未来”在北京大学举行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6-27 16:41

(观察者网 北京)624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超级版图与中国未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


《超级版图》作者、全球战略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义桅,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林民旺出席了论坛,就“全球基础设施大连接”这一影响全球与中国未来最重要的趋势进行了重要讨论。

当前,在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推动下,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全球化正在全面进入超级全球化阶段,全球新商业文明——全球互联文明正在崛起。这是一股与强调领土、国界的传统地缘政治完全不同的强大力量。它意味着跨全球基础设施、洲际贸易走廊、跨国供应链将是未来重塑全球商业文明和政治秩序格局的主导力量。

中国已经率先迈出了一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正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构建、贸易合作等加强与欧亚各国的互联互通。通过构建新丝路,中国正展开新的大国博弈。

中国为什么要在欧亚大陆上搭建“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一国家级最高战略背后的战略构想是什么?全球其他国家是否在做同样的事情?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一战略的新商机在哪里?中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利用技术的力量,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参与全球新角力?

20166月,全球战略家、风靡TED的主讲人、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在中国出版了新作《超级版图》,这本书对未来国家竞争的图景做出了预测。康纳认为,传统上衡量一个国家的战略重要性的标准在于其领土面积和军事实力,但今天这个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它通过连接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是互联互通程度,即在地理互联、经济互联、数字互联层面,是否深度参与全球资源、资本、数据、人才和其他有价值的资产流。

帕拉格·康纳:中国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公共品“基础设施”的提供者

帕拉格·康纳认为,当今的基础设施大连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它分为三种:交通,包括道路,高速公路,桥梁等;能源,包括电网,石油网络等;通讯网络,包括光缆,卫星等。

全球所出现的这种连接性和流动性要求我们创造一种新的地图制定方式——即在地图上反映一条条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这与传统的自然地理地图和政治国界地图有很大的差别,而中国正在即一百年前的美国,二战后的德国,成为21世纪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

 基础设施大连接正在使得供需关系这一经济和贸易领域最古老的法则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构成全球贸易和全球投资,连接使得每个大陆和每个地区都非常重要。21世纪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都不会一家独大,全球正迎来融合的非霸权时代。

 基础设施大连接也在改变地缘政治的未来,当互联互通成为当今时代的元模式,人们正在看到新型的大国博弈,国家间很难因为领土纠纷而打仗,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来源,帮助国家实现供需平衡,比如,如果苏伊士运河或马六甲海峡出现任何紧张局势,中国可以取道北冰洋,挪威,俄罗斯,以及“一带一路”。未来的国家间战争,将出现在对供应链的争夺上。因为越来越密切的贸易交换以及供应链本地化,使得中日,中国大陆和台湾,朝韩,美伊,中美之间曾经被语言的战争不太可能发生。

帕拉格·康纳认为,全球互联互通改变世界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超级城市的出现。为什么打造超级城市群?因为超级城市群是一连串基础设施最便利、供应链网络最发达的 全球地理节点,超级城市群吸引着全球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小城市也必须将自身融入超级城市群, 这是获得繁荣的唯一方法。同时,供应链将代替任何超级大国或者多国联盟,成为稳定全球社会的锚,没 有任何国家,哪怕是美国和中国,能够打破供应链系统。供应链将全球迅速增长的超级城市连接在一起, 这对地缘政治、经济、人口、环境、社会认知都将持续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26个超级城市群,这大大加强了中国内部的连接力和经济韧性。相反,美国只有加州硅谷,南部德州和东北部波士顿纽约这三个超级城市群,奥巴马曾经许诺的八条高铁网络并未实现。

王辉耀:中国加入世界移民组织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等重要

王辉耀认为,中国现在正在建立进入全球化的一个新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年之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时中国的贸易和中国GDP增长89倍;过去两年,中国启动了新的全球化战略。TTPTTRP、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全球化倡议相继提出和实施。从货物、资本、人员到电信流动,还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在变得比以往更佳重要。两周前,中国已正式宣布,中国会加入世界移民组织。王辉耀认为这一决定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样非常重要。世贸组织是关于货物和服务的流动,而世界移民组织是关于人的流动。如何更好地实现跨国人员流动,以及就中国国内,如何更好地让中国三亿农民融入城市的生活,给他们提供生活设施,开发他们的潜力,这些都将决定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王义桅:在上一轮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国家将在“一带一路”中得到机会

王义桅认为,互联互通是一个新的全球化趋势,互联互通在中国的表现——“一带一路”由政府主导,但市场将发挥主要作用。在上一轮全球化当中被边缘化的国家,在“一带一路”中会得到机会。在这方面,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都有非常光明的未来,而不是欧洲。中国要在五年内,让五六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再过30年,“一带一路”将把30亿人提升到中产阶级水平。

王认为,中国在由技术主导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将大有作为。他说,去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760万中大多数人学理工科。中国一年产生理工科毕业生人数超过美国、欧洲、日本毕业人数总和,中国将拥有更多更开放的新技术推动更有活力,更多元的市场环境。

林民旺:不可忽视“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含义

林民旺认为,不可忽视“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含义,中俄,中日,中印,中美等之间因基础设施供应链引起竞争将持续下去。修路即是政治,铁轨用中国宽轨还是俄罗斯窄轨,是条条大路通北京,还是条条大通莫斯科、新德里,其中包含了政治含义。而在“一带一路”向西走的同时,中国不能避开俄罗斯,需要一条从东北出发的线路,即现在的中俄门经济走廊,作为过去俄罗斯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不允许中亚与其完全脱离关系。日本于20145月也已经出台计划,拿出1100亿美元投资亚洲基础设施,这是针对中国的应激之策。

“一带一路”同样也受沿线国家内部的政治影响。尼泊尔希望“一带一路”翻过喜马拉雅山,解决其因印度“断供”造成的石油短缺;内陆国家蒙古及哈萨克斯坦希望“一带一路”给它们带去出海口;同时哈萨克斯坦得到更多“一带一路”资源的同时,区域内如乌兹别克斯坦希望得到相同的经济收益,这些都是地区政治。

林民旺认为,我们需要从地缘政治角度更清晰地认识“一带一路”的机遇,及其地缘政治风险,并学习如何规避风险。

——“中美之间的竞争和较量,主要战场在哪里,未来谁可能会是赢家?”

帕拉格·康纳认为,地缘冲突与量子物理关系密切,在供应链战争中,主角不会只有中美两国,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方是赢家,因为这取决于在哪个领域获胜。自然资源禀赋方面,美国会获胜,在风能出口方面,中国会获胜,在生物技术创新方面,两个国家做得都不错。美国有最好的制药公司,但是中国在基因排序方面做得非常快。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答案。这取决于产品是什么,创新在哪里,哪个公司在卖什么。

在移动硬件竞争当中,苹果市场份额最多,同时也有华为和小米加入了竞争行列,只有一个赢家吗?不会的。竞争是永恒的,并不完全是国家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在竞争。如果苹果市场份额最多,富士康则获胜,富士康在台湾,在中国大陆开厂,因此中国人也会获胜,因为很多中国人为富士康工作。

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的愿景是开发一种均衡,包容,普惠的合作架构。中国也需要重新定位比较优势,在与西方竞争的同时,用“一带一路”带动产业低端国家的发展和需求。中国最能够代表“一带一路”的企业是华为,但也很难说华为是完全的中国公司,因为华为70%以上利润在海外,正在实现欧洲生产欧洲消费,美洲生产美洲消费,中东生产中东消费,不是深圳生产消费到世界各地,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跨国企业的作用,及其如何适应当地市场”

帕拉格·康纳认为,政府交流时常因效率而落后于企业之间的交流,企业是跨文化交流的主力。跨国公司在美国雇佣美国人,在印度雇用印度人,中国企业雇用的外国员工也越来越多,而一个中国人如果在迪拜为麦肯锡工作,他便拥有了全球化的多重身份。

王义桅认为,很多企业走出去后并不熟悉当地的经营环境。比图中国人说要致富先修路,跑到伊斯兰国家修路,修完路,要收钱。伊斯兰国家,路要交钱怎么可能,砸掉,这就是不懂当地习俗,不能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思考的表现。“一带一路”是重新学习尊重,学习语言,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国的教育也要改变。近代以来中国人都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实际上肯尼亚,柬埔寨,非洲的月亮是真的圆。“一带一路”要求中国人去了解世界。

——“基础设施大连接会加剧恐怖主义吗?”

帕拉格·康纳认为,发生在西方国家的恐怖袭击实际上是社会政策问题,是同化过程不成功的问题。在英国、巴基斯坦裔进行恐怖主义袭击,可是他们拿的是英国护照。绝大部分的恐怖主义袭击都是本地袭击,而非国际袭击。人们很容易抱怨基础设施公路造成威胁,但基础设施并不会说话。

关于英国脱欧;

帕拉格·康纳认为,英国做法并不代表欧洲其他国家,相反有些国家还有排队等待加入欧盟。英国的形势经常和欧洲不一样,英国的货币本来就不是欧元,英国这么做,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也会这么做。在欧盟内部一直有一个行动“让英国自己离开”,不少欧盟国家最初也不想让英国加入,因为英国总是想要发挥主宰作用,而且在欧盟内部总是发出反对声音。英国脱欧可能会让欧盟更有凝聚力,英国就不会再阻止欧洲进一步一体化的步伐了。

王辉耀认为,现在我们正在看到英国要脱欧了,世界发生了变化,到底往好了变,还是往差了变,很难说。可能对欧盟是不好的,但是对中国是好的,也许欧盟将会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依赖于亚投行,或者“一带一路”战略。但是这对于全球化来说,肯定也是一个挫折,对于全球迁徙也是一个挫折。

王义桅认为,历史上,英国一直俯视欧洲,当下的英国面向的是全球,因而不能说英国脱欧是民粹主义,民族主义,英国的选择是理性的,英国的未来不在欧洲,而在全世界。比如欧盟现在90%新增市场来自欧盟之外,脱欧后更方便与中国,印度这些国家打交道。

责任编辑:谢珊珊
科技 互联网 一带一路 新丝绸之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承认“开打前就给了”,俄方回应

央行宣布将择机降准降息,“择机”以何为标志?

被逼急了,格陵兰岛总理:是时候独立了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胁国家安全,美国完全走偏了

司机留信曝光:同胞们醒醒吧,美国快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