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首发成功 胡锡进:我在现场,嗓子都喊哑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1-04 15:00

【文/观察者网 高雪滢】

十年磨一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昨天(3日)晚上首飞成功!

胡锡进在文昌现场观看了“胖五”升空的过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连发了好几条微博。

胡锡进在文昌发射场

在“长征五号”升空之前10分钟,胡锡进在微博上发表了一首长诗,把“胖五”形容成一个即将出门远行却眷恋父母的孩子:“谢谢你们养了我10年,我会划出一道亮光,我会去宇宙深处粉身碎骨。”

观察者网注:第二段第三行的第一个字“有”应为“又”

许多网友表示看过之后仿佛也身临现场,感同身受,十分感动。那么,老胡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下这首诗的呢?他在现场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4日),观察者网针对这些问题电话采访了胡锡进。

观察者网:“胖五”升空的时候,您就在现场,能跟我们讲讲现场的情况吗?

胡锡进:我当时在一个空场上观看,我不知道发射场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地方,但我们待的那个地方,是一块离发射地3.5公里的空场,非常简陋,地上都是碎石子,在碎石子上,放了很多的塑料板凳。现场有一千人左右,板凳不够,很多人都站着。一等等半天,很多人都坐到地上,石子扎屁股也没离开。

图片来自胡锡进微博

观察者网:长征五号推迟发射,在现场是什么感觉?

胡锡进:非常激动,非常焦急。

我们原来听说是6点发射,第一次推迟到7:01,后来又推迟到8点以后,大家听说,到了8:40如果还不发射,就没戏了。

现场给出的理由是天气原因,因为5点多的时候下了小细雨。但听解放军说只要没有雷电就不会影响。所以大家都觉得天气原因是唬人的,听说是火箭出了故障,还有人说看到有人上到火箭上去了,去排除故障。

现场的人都不太懂,所以都特别害怕,特别担心火箭出事儿,因为这太重要了,这是咱们“长五”的首发呀,如果失败了,那对咱们是多大的打击啊!

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我们都非常兴奋,都在那边喊“胖五加油胖五加油”,我嗓子都喊哑了。

观察者网: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那首诗的呢?

胡锡进:我的诗是在第二次推迟的时候写的,也就是7点多,当时非常着急、非常痛苦,就想写首诗安慰自己,给自己鼓劲儿,当时害怕呀,就害怕“长五”失败了那怎么办,所以写首诗鼓励自己。

我把它想象成一个孩子,因为大家都管它叫“胖五”,都把它当成一个孩子。当火箭离开组装方到现场的时候他们要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因为从设计到生产已经经历了十年,他们养了它十年,所以看那个火箭感觉像一个孩子要把它送走,它有一个仪式。但是送了呢,它又不走,所以当时害怕担忧,我写出来以后,心情就好了一些,我鼓舞了自己,告诉自己火箭能赢。这是我们所有在场人的共同的心情。

我写完了之后本来不想发的,我就担心万一失败了呢?

后来大家看到了,都说发出去吧。一个陪着我一起的航天部小孩看了之后还哭了,我就想,发出去吧,管他呢,这就是我的真实心情。所以在火箭没发射之前我就把诗发出去了,这是我们现场所有人的共同的心情。

观察者网:您对“胖五”成功升空似乎有着很深的感触。

胡锡进:因为我是在火箭研究院出生的,我的父亲就是火箭研究院的老职工,我的妹妹妹夫、我的亲戚们都在火箭研究院工作,我的大部分同学都在研究院里面,火箭研究院的院长李洪是我的朋友。我到文昌的当天,见到了李洪,我知道他的压力有多大,我跟他说,我做不了你这个工作,如此大的压力。

虽然现场很紧张,但火箭研究院的人,比我们这些外人有信心。我们外面的人觉得,这是多么复杂的事儿,它难免要出点问题,而且火箭100%全是新技术,几乎是一个完全新造的火箭。那么多技术那么多问题,你解决每一个技术每一个问题好办,但所有的问题汇集到一起,还会碰出新的问题来,只有到火箭上去你发一次才知道,所以首发的失败率是很高的,全世界首发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他们(指运载火箭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就有这样的信心,觉得一定会成功,也必须成功。

成功发射之后,大半夜的,大家(指运载火箭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在食堂里庆功,很多人在那里哭。

观察者网:您对“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有什么看法?

胡锡进:这个我都写在今天(4日)《环球时报》的社评里了。

以下内容为《环球时报》社评《长征五号是一场超级稳健的“冒险”》全文:

长征五号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11月3日晚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实现首飞,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又一超级事件,标志着中国向太空的运载能力跃上崭新台阶,跻身世界的一流行列。

这枚被研制人员昵称为“胖五”的大推力火箭直径5米,为原有中国运载火箭直径的1.5倍,推力是过去的2.5倍,可以将25吨和14吨有效载荷分别送入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全新能力必将为中国宇宙探索开辟出更大空间,支持中国人新的想象力。进一步的探月工程和火星探索都将建立在长五运载能力的基础上。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长五使用247项新成果,它的新技术使用率几乎达到100%,可以说它是“完全新造出来”的火箭。通常情况下,火箭新型号只会使用不超过30%的新技术。把如此多的技术创新汇集到长五身上,这看上去是有些冒险的。人们都知道,研制运载火箭是个大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小毛病都有可能导致发射失败,给航天事业造成打击。

然而长五非常稳健地实现了首飞成功,虽然3日晚上有技术原因导致了推迟发射,但是非常圆满的结局,总体上显示了箭上所用各项新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整个中国运载火箭研制套路的高度成熟。中国航天人来到敢于设立新目标,并且有能力驾驭研发路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的阶段,他们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机制,就像一个超级流水线一样可以把种种梦想奇迹般地变成现实。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3日晚上站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我们起步太晚,与美国的航天总实力仍有很大差距。不过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航天人给了全国人民这样的信心:我们已经有了历经考验进一步追赶美国这样宇宙探索巨擘的可靠机制和能力,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

中国矿山不时出事故,有些样子挺漂亮的桥梁会莫名其妙垮塌。另外国产的马桶盖、电饭锅都让人对质量不放心,大城市里有时还会出重大踩踏事故,各地交通管理也常乱得一团糟。中国航天处在同一个社会文化的底盘中,但它偏偏神奇一般能够把我们社会深处的种种不严谨和“脏乱差”熨得平平整整,再多的参差不齐到了它这里,都成了齐刷刷的规范。

全世界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为91.5%,俄罗斯是94.9%,美国是93.1%,而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高达97%。诚然,美俄的发射中包括不少重型火箭,技术难度更大,失败率更高些也情有可原。然而,中国航天在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同一个社会里创造了世界最优的质量记录,还是具有特殊意义。中国航天不仅带给我们更大的宇宙探索雄心,还让我们看到“质量中国”崛起的希望。

有人说中国航天是不计成本、用国家的钱堆出来的。这完全是谬说。中国航天的总成本规模远远低于美国和前苏联,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是全球宇航界最高的之一。以中国航天并不多的总投入就走到今天的位置,这不仅是世界宇航界的范例,也为全球各领域的科研宏观管理做出了表率。

了解中国航天的人士都知道,那里既讲市场经济时代的科研治理规则,也弘扬为国家奉献的精神。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的高尚品德仍在航天界被珍视,潜移默化地传承。从科研中心到发射场,从中老年科研人员到入行不久的年轻人,航天队伍整体上有那么一股劲,人们很难给它下定义,它就在一次次准确发射中闪烁着。

我们知道,中国航天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啃。他们自己说,一次重大成功后,整支队伍只能高兴一个晚上,因为第二天他们就要为如何战胜新的问题发愁。但无论如何,让整个国家为他们热烈鼓一次掌吧!他们的确是一支通过打一场场硬仗而走到了前面,并且得到了全国人民信赖的力量。

“胖五”升空后激动的航天人,目之所及都是年轻人,航天后继有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高雪滢
胡锡进 长征五号 运载火箭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