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 景海鹏陈冬打开舱门:感觉良好!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11-18 12:13

【观察者网综合】在经历了33天的太空遨游后,神舟十一号终于回家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于今天下午14点07分左右返回阔别一个月之久的地球!景海鹏陈东走出舱门,向祖国报平安:“感觉良好”!

据新华社报道,返回舱成功着陆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

随后,国新办召开发布会,通报了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实施情况。

神舟十一号返回画面。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请点击这里


航天员出舱画面。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据澎湃新闻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安全着陆后,航天员是第一次自己打开舱门,并报告状态良好。要做到这个其实很不容易,首先需要位置合适,其次还要航天员状态好,才能自行解开安全束缚带,打开舱门。另外,这次为航天员出舱后准备的座椅也进行了改革,可以半躺。还有,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时间越长,回到地球以后失重会给航天员带来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不适应状况,因此航天员必须进行重力再适应。在此之前航天员的重力再适应都是在舱内进行,随着条件的改善,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会在出舱后,尽快到了条件更好的医监医保的直升机上进行重力再适应。


接下来,小编带你用图集回顾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返回舱第二次姿态调整

到达着陆场区上空,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现场搜救队准备

终于,神舟十一号顺利返航,两位航天员状态良好,可喜可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贺电

贺电如下: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实现连战连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 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你们建立的卓越功勋、展现的可贵品质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圆任重道远。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两弹 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推动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2016年11月18日

国新办发布会实录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报道,今天下午4时30分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刘健 摄)

主持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下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两个多小时之前,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媒体对这次飞行任务非常关注,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先生,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女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先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先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这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回答提问。先请王主任作介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刘健 摄)

王兆耀: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目前两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已顺利出舱,计划今天19点30分左右返回北京。至此,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胜利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受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委托,我们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通报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实施的主要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王兆耀:

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承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0月19日0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06时32分,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两名航天员在轨正常工作和生活,按预定计划开展了失重生理效应研究、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成功释放伴随卫星,并对组合体进行了近距离观测和拍摄,伽玛暴偏振探测、空间冷原子钟、新型材料制备等应用项目也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和初步成果。11月17日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施分离,尔后开展了快速变轨控制验证试验。11月18日13时11分,飞船进入返回程序。13时59分,返回舱顺利降落住主着陆场。目前,天宫二号已转入独立运行状态,继续开展空间应用和科学实验。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圆满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亲临中国在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亲切通话。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领导同志也亲临任务现场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次任务的高度重视,对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的亲切关怀。

王兆耀:

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全国人民、全球华人、国际友人,以及中外媒体给予了热情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任务总指挥部和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对各方面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兆耀: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载人航天接连实施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三次飞行任务,积极备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全力推进空间站研制建设和后续发展论证。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兆耀: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进一步验证掌握空间站建造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尔后,我们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运营,同时,我们还将积极谋划载人航天后续发展,持续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努力使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扎实,努力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中国人更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中央电视台和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请问王主任,刚才您介绍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完成情况,请问您对这次载人飞行任务有何评价?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成功推进,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王兆耀:

我想,可以用这12个字来评价这次任务,即准备充分,实施顺利,收获丰盛。神舟十号任务以来,工程全面转入了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准备,针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飞行轨道高、试验项目多、飞行时间长等特点,我们优化制定总体技术方案,深化研究轨道控制策略,计划完善组织实施方案,强化产品的质量管控,开展任务联合仿真实验和航天员30天驻留的全流程验证等试验,把任务准备做得充分扎实。任务实施中,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从飞船与天宫对接到航天员进驻天宫,从航天员驻留保障到各项试验的开展,从飞船撤离、快速变轨验证到飞船返回的搜救,所有工作都完成得非常顺利圆满。许多重要环节的工作都进行了直播和报道,可能大家都看到了。

王兆耀:

飞行期间,开展了航天员健康保障及行为能力等试验和研究,空间物理、地球观测、空间材料等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试验,人机协同在轨维修、太空跑台等空间站技术试验以及伴星飞越观测控制等航天技术实验,目前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后续在轨实验和地面研究还将继续进行,有望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

王兆耀:

现在看,整个任务方案预案科学,过程管控严格,产品质量优良,天地协同密切,操控准确无误,特别是两名航天员的素质过硬,操作娴熟,表现堪称完美。

王兆耀:

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顺利实施,对工程后续发展,特别是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一是在规律的认识把握上,这次飞行任务使我们对载人航天中长期太空飞行的相关生命保障、组合体的运行管理、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实验的组织实施,以及在轨操作、维修建造等重要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我们后续搞好空间站的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在技术突破掌握上,这次飞行任务不仅进一步考核了火箭、飞船、发射场、测控通信等相关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系统间的协调性、匹配性,而且验证了有关技术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特别是验证了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载人飞船返回等关键技术,这些都进一步打牢了空间站建造运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三是在队伍的培养和锻炼上,这次飞行任务不仅锻炼了航天员的执行任务的能力,增强了我们航天员队伍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工程全线连续高密度执行任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实施中长期飞行任务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四是在应用效益的实现上,通过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取得了比较丰富的试验数据,获得了符合预期的应用成果,载人航天的综合应用效益更加显著。

王兆耀:

总之,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再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空间实验室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夺取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进一步奠定了空间站建造运营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助推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与之前几次载人任务相比,这次天宫二号和神十一任务的时间大幅度延长,针对这个情况,科研人员对两位航天员在驻留期间采取了多方面的保障措施,现在任务成功了,是否能够表明我国现在已有能力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与此相对应的,第三批的航天员的选拔的情况是怎么样?第二,王主任也谈到了,现在任务全线在推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研制,请简单介绍一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现在研制的进展怎么样?

王兆耀:

对航天员有关情况,请我们黄副总回答一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刘健 摄)

黄伟芬: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简单地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本次任务是我们航天员首次突破30天在轨驻留的任务,对整个航天系统来讲挑战是巨大的,这也是我们实现长期载人飞行承上启下关键的一步。在神舟十一号发射前,上次新闻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办公室的武平女士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我们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这次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些措施确实保障了航天员在轨健康、安全的生活和高效的工作。所以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成效是非常显著的。这个成功实践的结果,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已基本具备了长期载人航天飞行驻留保障的技术。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本次任务飞行的检验,证明了我们这些驻留保障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我们通过这次实践,也积累了相关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和我们的措施,为未来进行长期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飞行任务期间,我们的航天员和地面的工作人员,定期对这些保障措施进行动态评估,大家也通过各类媒体也看到了,航天员在轨的状态非常好,他们吃得好,睡得也好,工作得更好,而且他们生活得也很愉快,根据我们统计的结果,他们进食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大家知道,为了这次长达33天的飞行,我们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航天员提供了百余种航天食品,对我们原来食品的感官接受性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同时,我们对食谱的设计也做了优化和改进。我们还充分考虑了航天员个人的需求,选择的是他们喜爱的航天食品,比如说景海鹏是山西人,我们给他配了山西的陈醋,陈冬是河南人,我们也专门给他配了他喜欢吃的面条。因为受到飞行环境条件的限制,航天食品不可能做到和我们在地面的膳食一样美味可口,这次飞行中,航天员也充分认识到了膳食营养对保障他们完成飞行任务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顿饭,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航天员的敬业精神,这也是航天员能够顺利完成驻留任务的一个基础。

黄伟芬:

此外,我们从检测到的生理数据,以及从航天员体检和他们的主观评价,包括通过画音图像、他们工作完成的情况和我们相关的生活驻留保障类的数据统计来看,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状态非常好。我们着陆场试验队的同志打来电话,了解到我们是航天员返回以后,景海鹏自己把返回舱的舱门打开。这些情况充分表明了我们三大驻留保障措施即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同时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这些保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会将它应用到未来空间站长期载人飞行的驻留保障措施的设计中去。

二是面向长期的载人飞行,我们在轨验证了长期驻留保障的三大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和新的技术,比如说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的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一个锻炼设备跑台束缚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的验证,这次任务航天员首次在轨实现了跑步锻炼,同时我们也验证了这个束缚系统的性能,同时也验证了未来空间站航天员在轨跑步的方案,这也为未来跑台的研制和未来在轨的长期飞行跑台锻炼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我们还进行了天地远程医疗系统的验证,这是解决我们未来长期飞行航天员看病问题的一个关键技术。我们也验证了超声医学影像技术在空间站将来长期飞行的应用,也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这是为航天员长期飞行心理健康、在轨心理支持调试的新技术。我们也研制了乘员的物资管理系统、交互式的电子手册,还有基于复杂任务的时间资源占用分布分析方法的研究,这些为我们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提高航天员工作效率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我们还开展了植物栽培技术,还有脑机交互技术的验证。植物栽培技术验证了航天员在轨进行组装装置、播种、建苗、补水等一系列相关植物栽培的技术,同时也使他们心情愉悦,起到了心理调节的作用。时间证明,它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心理调试的手段。所有这些技术的验证,对未来我们载人空间站长期飞行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对我们空间站的人机界面设计和航天员的任务和在轨操作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黄伟芬:

三是航天员的出色表现也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的科学有效,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整体实力。在任务中,景海鹏和陈冬很快适应了太空的环境,展现了非常好的身心素质和精神风貌,各项操作准确到位,执行程序也是正确的,配合非常默契,表现非常出色,顺利完成了各项试验验证任务,这不仅验证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的科学有效,同时通过这次任务也锻炼和提升了航天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也积累了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航天环境的耐力和适应性、知识的储配、生活照料、防护锻炼、工作安排、医学检查各项操作,包括复杂的操作、精细的操作、在轨维修的问题处置,人机协同和天地协同等能力和经验。航天员队伍的总体实力得到了增强,这为未来我们空间站长期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黄伟芬:

这次任务的成功实践,表明我们国家已基本具备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的能力。当然,随着我们后续工作的开展,也随着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的经验不断积累,我们的驻留保障技术也将得到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

黄伟芬:

再回答一下记者提出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进展情况。随着空间站工程任务的启动,未来的建造和运营需要我们中国航天员队伍有一个规模合适的、结构合理的一支航天员队伍。关于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选拔的总体方案,计划在2017年正式启动。我们这次为了满足空间站任务的需要,选拔的范围会扩大,不仅要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也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来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职责。这个工作目前进展比较顺利,我们正在积极认真地为实施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谢谢。

早在今天上午,主着陆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就已经就绪,只待神舟归来!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区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分离完成后,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区进入回收倒计时,目前参试设备状态良好,方案预案完备,物资器材保障到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区

搜救队

此次任务中,主着陆场系统主要承担飞船返回弹道测量、返回舱搜索回收、航天员救援医监医保、实况景象摄录、与北京中心和西安中心的通信保障以及场区气象保障等任务,是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空中搜救分队的直升机转场至回收任务待命区(图片来源 新华网)

搜救队队长李磊表示,搜救直升机的加、改装,着陆场地形的勘察等都已经顺利完成。

“此次通信设备的连试是任务保障的重点,我们每天都会进行通信设备的连试,目前连试超过100次,设备技术状态正常。”李磊补充。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主着陆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李权(中)带领人员研究方案

据气象专家王红军表示,主着陆场为多云天气,风速每秒8到10米,目前已经排除雷电、沙尘暴、龙卷风等不利气象因素,气象条件完全满足返回舱的返回要求。

气象保障人员放飞气象探空气球

王红军:因为飞船降落的时候,风速较大对他的开伞会造成一些影响,风速变化我们都就行了分析,目前都排除了,包括能见度,这都满足。

着陆场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军智表示:从9月26日进场至今,已完成了7次空、地协同综合演练,和30多次跟踪捕获、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等专项训练。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开舱手李涛在训练(图片来源 新华网)

李军智:目前我们主着陆场区各类参数设备状态良好,人员定岗定位明确,具备了我们执行任务的能力。

据悉,神舟十一号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要保持在每秒7.9公里左右,若是想从这种超高速度返回到地面静止的状态,过程是十分艰险的。

那么,两位航天员回来的路上都会经历些什么?

据央广网报道,首先,景海鹏、陈冬会关闭“天宫二号”实验舱的前舱门,回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然后就是让飞船和天宫二号分开。这个时候,航天员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件事,是给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之间的对接通道泄压,让对接通道恢复到真空状态,以保障分离顺利;另一件事,就是唤醒飞船,重启神舟十一号里面的系统设备。

昨日天宫与飞船分离画面

接下来,藏在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对接机构中的四个弹簧就要发挥作用了。分离时,这些弹簧给神十一和天宫一个反推的力,同时,飞船自身的反推发动机也开始工作,这样飞船就会逐步撤到距离天宫二号120米停泊点的位置,直到两个飞行器之间距离达到20公里之外。这时候,飞船就开始瞄准主着陆场,调整飞行轨道,奔着地球返回。这些工作昨天已经完成。

今天,神舟十一号飞船将正式开启回家之旅。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然后再是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两位航天员就位于返回舱内。而一旦只剩下返回舱,就意味着飞船就要进入大气层了。但是大气层迎接两位航天员的方式有些不友好,飞船与稠密的大气层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让返回舱外部温度达到上千度,不过由于特殊的涂层材料,这并不会影响到舱内的温度。

资料图

大约下降到离地80公里的时候,返回舱会进入与地面暂时失去联系的黑障区。这段时间大概要持续4到6分钟。因为无法沟通,所以这几分钟对地面以及对两位航天员来说都是最难熬的时光。

出了黑障区,返回舱就会打开降落伞。因为返回舱在伞打开时会剧烈摇晃,航天员仿佛坐上了“超级过山车”,但这也意味着,降落伞成功打开了,航天员离安全着陆又近了一步。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只有几米时,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就会点火,产生向上的推力,继续降低返回舱的速度到可以安全着陆的范围。

景海鹏、陈东在太空舱内

至此,景海鹏、陈冬已然安全回家!

(观察者网综合新华网、央广网、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等)

责任编辑:弘毅
神舟十一号 返回舱 返回 着陆 着陆点 内蒙古 航天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