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携手东软升级智能驾驶体验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4-24 12:26

2017年4月20日,上海——今天,英特尔与东软同台亮相英特尔“软件定义驾驶舱”媒体沟通会,展出了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舱平台解决方案——C4-Alfus下一代座舱系统。作为国内领先的高集成度解决方案,C4-Alfus下一代座舱系统由东软与英特尔合作研发完成。该系统能够支持虚拟化,并无缝支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仪表以及车载导航仪等多个高清屏幕的使用和互动。一汽红旗将率先使用C4-Alfus下一代座舱系统,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体验的迫切需求,并进而以此起步,经由推动无人驾驶的进程,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变革,同时创造前所未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英特尔® 凌动™车载处理器Apollo Lake的全新一代C4-Alfus座舱系统)

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是“驾驶的未来”,同时无人驾驶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之中。预计到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2030年,将有1.2亿辆程度不同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这使得汽车作为快速演进中的全球最智能的互联设备之一,正在成为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重要领域,为英特尔不断拓展科技的疆域展示了广阔前景。

沟通会期间,不少观众和记者现场感受了全新一代C4-Alfus下一代座舱系统所带来的智能驾驶体验。C4代表着Cockpit(座舱),Combination(融合),Connectivity(互联), Cloud(云),是由东软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座舱系统,融合了业界领先的虚拟化技术,采用大尺寸和高分辨率触摸屏的集成开发技术,可以整合车内信息,实现多屏互动。同时,C4-Alfus可以通过车内车外的互联互通技术与其他多个平台无缝连接,实现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座舱系统。而它强大的计算能力,是由去年10 月25 日在巴塞罗那物联网大会上发布的英特尔® 凌动™车载处理器Apollo Lake提供的,该处理器支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驾驶舱体验、数字仪表、后座娱乐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基于凌动车载处理器的软件定义驾驶舱(SDC)解决方案,将强大的CPU、GPU功能与工作负载进行整合,借助虚拟化双操作系统和人机界面(HMI),为C4-Alfus下一代座舱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性能和技术优势,不仅可以满足系统整合、降低产品成本,还能够对接最新的虚拟化技术,以满足一个硬件平台同时支持数字仪表和信息娱乐系统,更可以同时支持多个高清屏幕和ADAS的个性化需求,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预示走向无人驾驶的新进程。

(英特尔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王稚聪发表精彩演讲)

英特尔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王稚聪表示:“东软与英特尔均为各自领域中的领军企业,跨界合作将为无人驾驶的产业技术发展带来更多无限可能。随着智能驾驶体验不断提升,未来的产品发展,将会有更多无人驾驶相关模块引入,逐步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从而构筑起更广泛的产业生态和新的商业模式。”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事业本部总经理简国栋表示:“东软在汽车电子领域耕耘至今20余年,拥有丰富的实践与深厚的积累。我们联合英特尔共同探索智能驾驶舱平台解决方案,通过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实现双方能力的相加、相乘,最大限度提升智能驾驶体验的同时,推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

以下为媒体沟通会现场问答实录: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环节很简单,我们会先由东软发言人做主题演讲,英特尔发言人会做主题演讲,之后我们就会进行一个深度交流。接下来我们先有请东软汽车电子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兼全球市场总监赵岩先生致开场辞。

赵岩: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中午好,在今天各位媒体可以到我们的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东软集团向各位媒体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东软集团在26年前开始和阿尔派一起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刚刚开始的时候,东软是做软件开发工作的,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软件在汽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开始进行了业务模型的转变。很荣幸我们在中国客户和国际客户的帮助下,东软今天是以软件为技术支撑、以产品为核心、以平台为核心,为国内国际的顶尖车厂提供一些产品、平台、软件和服务的转变。

当下,英特尔在国际半导体行业是领先企业,我们双方是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合作了新一代智能驾驶舱平台,这个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相信从东软汽车电子来讲,我们一定会发挥我们软件的特长,包括发挥集团包括医疗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最终实现一个大汽车、大时代的概念。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的到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汽车、大时代就要到来了,在大汽车、大时代开始的时候,这些小环结、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怎么做的,我们有请东软集团副总裁兼东软汽车电子技术总监孟令军先生为大家答疑解惑。

孟令军:大家下午好。我分享一下我们产品的一些特点,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我们的C4-Alfus。这是我们C4-Alfus的定义,Alfus是拉丁语精灵的意思,我们希望我们的驾驶舱是智能的,是像精灵一样。

C4代表了四个C,第一个C是Cockpit(座舱),一机多屏,支持四个高清屏产品。第二个C是Combination(融合),包括了我们把ADAS高清摄像头集成,把功能和安全都集成进来。第三个C是Connectivity(互联),包括和云端的互联,车与车的互联。最后一个C是Cloud(云),未来汽车智能化,会涉及到智能化、可裁减,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云服务。

这是我们C4-Alfus的框架图。通过这个图可以了解这个产品的大概功能。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主机支持的四块高清屏。左边我们会把高清摄像头集成到我们的产品当中,同时现在通讯数据越来越多,我们把以太网集成进来,我们会把LTE/V2X这样的技术能够支持进来,同时支持A2B音频技术,支持传统的导航、WIFI等方面的功能。

从软件上来说,为什么一个Box可以支持这么多产品功能。主要是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在硬件平台上打造了一个虚拟化技术,这个虚拟化可以支持不同的OS,包括Linux,包括安卓系统。我们可以把车厂的车辆控制部分,放在比较安全的操作系统上,而把第三方应用放在安卓平台上。

在仪表方面,我们有独立的CPU和软控,保证与娱乐系统分离,这样通过虚拟化技术打造一个安全的系统。左边我们看到是我们和第三方应用的融合,我们开发了一个东软的车载平台SDK,可以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安卓应用安装与卸载,H5 Web应用和服务,实现一些智能化的应用。

整体来说,这就是我们C4-Alfus的概要,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英特尔中国区域业务董事总经理王稚聪上台为媒体老师讲述东软与英特尔合作的缘分。

王稚聪:媒体朋友们大家中午好,很荣幸共同见证东软智能驾驶舱的推出,首先我代表英特尔中国区向东软表示祝贺。刚刚孟总已经做了非常清晰的说明,各位记者朋友也有一些事先的体验。

我这里主要是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和东软的合作,以及为什么英特尔对汽车行业那么关注。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其实英特尔在汽车电子相关产业当中,也做了很多年了。我们始终是想把科技技术和相对成熟的汽车行业能够做一个更好的结合。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潮流的兴起,为汽车行业更加科技化带来了很大的机会。英特尔现在逐渐从过去以PC为中心的公司逐渐的转型,我们现在是凡是和数据产生和处理相关联的核心技术,英特尔都会加以非常大的关注。汽车作为一个和人互动非常紧密、非常充分的平台,未来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现在大家都谈到了无人驾驶的思潮,我觉得新一代的智能驾驶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加用户体验的阶段,刚刚孟总也提到了,咱们会提升很多先进的技术在当中。

那么英特尔可以做什么样的贡献?我们知道汽车电子非常复杂,实现各种功能需要很多独立的系统承接独立功能。英特尔在4月29日推出了全新一代的3900系列,对应车标就是A390系列凌动处理器,性能非常强劲,使得我们可以和东软一起依托先进的平台,把不同的系统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我想东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依托我们统一的硬件平台,经由硬件的加速之后,可以在上面同时进行虚拟化,进行虚拟化之后就可以有多操作系统,通过多操作系统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专用系统安排。比如说数字化仪表系统、车的电子控制部分,以及娱乐部分。我看到东软的Demo还可以实现前面的屏幕和后排屏幕的互动,像这些特色都将会在智能驾驶舱领域带来全新的体验,设定全新的标准。也非常期待这样的技术推出之后,东软可以和车厂合作放到量产车当中,我自己也买一台回去体验一下。

东软是英特尔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合作的历史也非常长,随着东软全新推出了车载汽车系统和业务系统,我们也始终和东软在探讨有什么样合适的技术平台可以带入到和东软的合作当中。新一代智能驾驶舱是我们感觉最近两年非常重要的一代产品,是一个可以带到中国市场的全新的东西,我们也希望和东软可以进行持续的合作,进行产品的不断升级,希望未来和东软一起在汽车领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激动人心的技术和产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总的演讲,同时也感谢各位媒体老师的聆听。很多媒体老师都是跟着我一路走过来的,见证了整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当中中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面对什么样的挑战,解决客户什么样的问题,最终客户有什么样更好的体验,所有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有机会和东软以及英特尔的发言人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接下来是我们的媒体专访时间。有请东软汽车电子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兼任全市场总监赵岩,东软集团副总裁兼东软汽车电子技术总监孟令军,英特尔中国区域业务董事总经理王稚聪接受各位媒体老师的采访。

提问:假如说这样一套系统加装到一台车上,会增加多少的成本?

赵岩:对于成本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这套系统刚刚主持人也说了,我们从去年开始发布的这个产品,对于成本我们也正在讨论当中,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1加1大于2的概念,因为这个系统是由两块全液晶仪表构成的,如果说我们的成本相同,就会省掉一个CPU的价格,这是最简单的成本。如果说这么比我们的成本一定会降低大多数中国车辆的配置,仪表不是全液晶仪表,如果说这样比可能会高一些。

提问:去年的发布会我也参加了,了解到了我们这款产品。最开始我认为可能是在交互上有很大改变。但是我看到我们在交互上好像没有太大的改变,有没有在语音识别上有一些突破?

孟令军:语音识别技术在我们这个产品已经实现了。只不过展台这个环境不是很好。所以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亮点给放进去。语音识别技术对我们来说,在我们所有产品当中都是一个标配的功能,下一步包括手势识别也会集成到我们的C4-Alfus平台当中。

赵岩:其实我们这个平台是展示我们和英特尔做的一个一机多屏的活动,像语音识别这样的功能,其实我们所有的量产车都是支持的。这所以这个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心,集成是没有问题的。

提问:咱们这套系统对外沟通是通过LTE和V2X,未来产品落地之后是否会基于LTE推出流量套餐?

孟令军:每台车的资费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和车厂合作实现不同的资费标准给客户不同的体验。

提问:目前有没有预计的一个资费标准?

孟令军:现在还没有,现在可以参考一下量产车的资费标准,但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这个车在上市之后,我们4G流量费用标准还会降低,这个标准会随时改变的。

提问:C4-Alfus是软件驱动的,那么未来会不会有基于内容服务的收费项目。

孟令军:我刚刚介绍了C4,最后有一个C是Cloud(云),我们会有很多基于云的服务,每个车厂可以进行一些定制化服务,这当中肯定涉及到智能化的部分,我们会给用户不同的驾乘体验,给客户定制化的针对服务,这是必需的。

提问:内容服务和硬件成本差很远,内容服务的利润初步计算是多少?

孟令军:目前还没有做过估计。每个车厂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因为内容服务还要引入一些内容供应商,这当中还是在不断变化的。

提问:我想问一下王总,因为我们也看到了英特尔除了和软件公司的合作,也有和车厂的合作。与软件公司合作,与车厂的合作有什么异同点?

王稚聪:很好的一个问题,首先我觉得要修正一下东软给大家的感觉,东软过去是一家比较注重软件的公司,但是我们觉得现在在汽车这一块业务当中,我们认为东软是一个系统级的总体方案供应商,他们有非常强大的软件,也有非常强大的汽车电子硬件设计团队,甚至是服务团队。因此在这方面,我觉得在英特尔进入国内之后,把东软作为最高级别的汽车领域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汽车软件当中的供应商。我们看到东软的C4-Alfus的系统,并不只有软件是东软做的,整个硬件系统也都是东软和英特尔双方共同研发的。

具体到车厂、到东软我们都有合作,其实这个市场是非常专业化的,每个车厂对每个系统最后呈现出来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都有一些区别。这种沟通要求车厂以及像东软这样的整体方案提供商以及英特尔必须紧密的合作。为什么我们没有英特尔直接和所有国内的本地车厂合作呢?因为那样开发的周期和服务的成本等各个方面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中国采取的策略是和东软这样的全套方案供应商合作,通过我们的支持,使得东软的能力,能够在相对统一的解决方案基础上,为每一个车厂提供独特的个性管理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的技术可以更快、更具规模、也更加合理的运用到每一个车厂。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汽车业务上,我们既有合作是和车厂的,但是真正技术方案实施和落地,我们会和东软这样的整体方案提供商以及车厂共同展开。

提问:在防止网络攻击方面有没有相关的优势或者说相关认证?

孟令军:我们这个产品集成了智联网安全的套件。东软有一个部门是专门做防火墙安全的部门,这个部门和汽车电子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车联网安全中心。这个中心现在正在开发安全套件,包括云端和终端的安全套件,以实现物联网安全。现在我们的安全套件在国内车厂包括国际车厂都已经在运行了,在C4-Alfus产品上也集成了这个安全套件。

提问:我们今天是否可以把C4-Alfus雏形看成是一个车联网的率先入口,东软以后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哪些研发的安排或者说计划?

孟令军:从研发角度来说,我们知道汽车电子现在发展得很快,驾驶舱是汽车系统中的应用控制器,还有自动驾驶和通讯,这些部分都是东软在汽车电子的研发方向。我们还有另外的研发平台,比如说自动驾驶平台,还有V2X的通讯产品我们都在研发过程当中。现在国家很多测试场地都在做V2X的测试,现在也在实施当中。

赵岩:除了技术之外我也剧透一下,上海车展之后,东软的车载安全也会搞一个媒体见面会。活动的策划是什么呢?因为东软安全的团队在做网络安全,我们在做车载,我们两个部门已经结合了一段时间了,我们的系统在国内、国际也都上市了。我们会提前发布车联网安全平台,也欢迎国内的一些黑客来攻击,我们也会提供奖金,如果说攻破的话,我们会把奖金提供给攻破的人,没有攻破的话,说明我们的车联网平台是经得起攻击的。在我看来车联网安全就相当于防盗门,给了足够的时间肯定会被打开,只不过打开的成本是多少,东软的所有产品都配有安全系统的标配。如果说你需要更高级的防护,这是需要付费的。在未来2-3个月这个活动就会举行,也欢迎各位媒体可以一同见证。

提问:智能驾驶舱平台放在车上之后,对车的轻量化是否有影响,是更适合传统车还是更适合电动车。另外无人驾驶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渐进的,还是突进的?会不会有一些企业或者是产品,不做L3也不做L4,直接进入L5,在L3、L4、L5上咱们是什么样的布局,计划在什么情况会量产?

孟令军:关于轻量化的问题,现在传统汽车的仪表和主机是分离的,而我们的产品集成到一个主机上之后,至少我们省了一个主机盒子,这个盒子的轻量肯定是省掉的。另外是线束,传统的产品和屏幕之间的通讯线束重量是占了很大比重的,我们集成到一个Box之后,线束重量也会降低,对车的轻量化还是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这个系统对电动车和燃油车都是适合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王稚聪:我来回答一下无人驾驶的问题,现在无人驾驶这个话题非常的热。无人驾驶总体而言还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因为无人驾驶技术是人命关天的,车子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安全,来不得半点模糊和虚假的。所以技术的储备和推进上,必须是渐进式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的观点说,好像逐渐演进的过程也许永远摸不到最后一块。但是如果说回归到汽车的技术上,作为我们这样的公司是要更加慎重的。现在无人驾驶的发展路径要集合非常多的技术,比如说有大量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又分为可见光的,视频的,红外的,短波雷达的,长波的等等。各种各样传感器结合完整之后,才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东西。但是这样大的数据量出来之后,要能够在汽车范围内做出一个特别快的主机判断,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为什么英特尔致力于5G技术的突破,5G当中一个分支就是低延迟5G通信技术,这对车当中相关的通讯技术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获取到大量的数据之后如何进行处理,是需要特别快的应用处理的中间技术的,比如说重组技术。以及汽车要达到无人驾驶的话,是要求非常快的处理速度的,因为你很难想像,每一个判断都要回到云端,处理完了再传输回来,万一中间的云端的传输网络出现延迟或者是出现中断,那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这样多技术融合在一起,还有算法、机器学习本身的处理能力,整合在一起才可以经过大量的测试,以及东软和车厂的大量实践,最终才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技术。我认为还是一个逐渐渐进的过程。

但是逐渐渐进的过程当中,走到哪一步,也许最后的突破性进展会在某一个点上实现,很难讲是5年还是10年。但是接下来3-5年是相关技术储备比较充分的阶段。英特尔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关键技术上自己研发也好,并购也好,在各个关键领域我们都在积极准备。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就是科技公司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这个技术,所以我们和东软、国内车厂、政府、标准制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与其他公司展开合作。因此,在无人驾驶这条道路上,不是哪一个公司的突破,而是全社会共同努力最后带来的一个突破。实际到立法、标准、道路、系统建设、车的新体系设计、关键科学技术突破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东西都实现之后,最后是不是可以实现无人车可以合规合法在道路上行使,这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

即便有一天英特尔把技术突破了,和东软一起可以把这些成果拿出来,但是进入立法阶段也是需要过程的。所以什么时候无人驾驶车可以被允许上路,甚至出了事故算谁的,现在我们都和相关机构有大量的探讨。我相信在无人驾驶领域,技术只是一个方向,很多公司,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都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在里面,这一天总会到来的,但是也很难说哪一天可以实施。在技术上接下来3-5年是比较关键的。

提问:现在英特尔和东软与长安的合作,是介于二级供应商和一级供应商之间吗?未来你们在这一块的合作,你们的定位是什么样的,是只做二级还是会向一级供应商延展。

王稚聪:这个合作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很难用说用代理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简单来理解一个货物或者是技术的转移。在这个合作过程当中,我们把东软定义为核心部件技术总体方案的合作伙伴,所以东软是我们汽车总体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而车厂是这种方案最后的使用者,所以长安可以理解为最终用户,当然你也可以认为驾驶员才是最终使用者和驾驶者,但是在行业当中,我们把车厂看作是我们和东软共同的用户,共同技术的使用者。因此这里不存在一级、二级供应商的问题,而是说我们这样的技术和能力,经过和东软联合的研发,最后以系统级产品的形式推出,然后再经由和每个厂商实现具体的功能,最后定制出符合每一个厂商需求的解决方案。它不是一个原来的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的关系。

提问:车联网现在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未来行业的这些优秀者,东软会不会吸纳进来一起来进行开发?

赵岩: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只要这个业务模式存在就是合理的,只要用户有需要就有存在的使命。至于说存在多长时间,可能得根据人的驾驶行为或是习惯的改变,或者是新技术来替代。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只要用户需要,东软都会集成进来。

提问:现在这些新的科技公司比较多,他们也很注重多元化,未来东软会不会把一些新的科技公司吸纳进来一起开发?

赵岩:比如说像我们的C4-Alfus,包括我们上一代的C3,我们都会推出一个自己的APK,会有一些比如说大学院校学生,或者是对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的人,他们会开发一些软件,这个软件包必须要经过车厂的认可,认可之后,就会进入到车厂的APP当中,然后被下载下来,这是没有问题的。

提问:我想问一下孟总,C4-Alfus以后会加入基于生物识别的功能吗?比如说人脸识别或者是指纹识别。

赵岩:基于摄像头的人脸识别,东软是有这样的技术存储的,但是识别率有高低,包括车厂也有需求。我们会把这些产品集成到C4-Alfus平台当中。只不过这一次我们没有加入进来,未来我们会有产品单独来做这件事。

提问:会切割整个垂直细分市场吗?比如说对有一些人加入,有一些人不加入。

赵岩:对,因为这是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对车厂来说不同的配置有不同的成本。比如说摄像头红外技术,这些成本也是不低的。

提问:2015年,90后占购车比例是4.2%,2017年这个比例超过了10%。选车的决策能力从过去的42%上涨到50%。这个是否会对东软有一些年轻化的要求。

孟令军:其实车联网的定制化服务更多是考虑到90后购车的需求。包括我们的产品打造了SDK平台,如果说90后有计算机基础他可以编一个安卓的应用自己来玩。同时我们的产品平台也是向这个方向支撑的。

提问:英特尔有没有计划推出专门应用于智能驾驶、无人驾驶或者是汽车控制的芯片,是不是准备打造自己的生态复制当年在PC时代的辉煌。

王稚聪:其实C4-Alfus用的芯片就是专门为车载打造的。现在汽车电子越来越重要,所以英特尔在面向汽车电子方面推出的处理器都是专用的芯片。

第二个问题,这个技术越来越复杂,智能驾驶舱技术也非常复杂,其实我们现在增加了很多科技感,强调人车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特别适合年轻一代驾驶者,或者能够重新来定义用户驾驶汽车的习惯。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我们推出芯片时也会有所考虑。

迈向无人驾驶时代,我们也会思考是不是要做成专有芯片来处理复杂的问题。比如说ADAS的问题,或者说以后更难的无人驾驶问题,比如在这方面什么样的计算架构更加合适。正因如此,英特尔已经成立了两个有关驾驶方面事业部——一个是专注于智能驾驶舱产品,一个是专注于无人驾驶。这两个产品事业部会根据客户需求,逐渐推出相关的产品。所以这一块我们就会有相应的产品陆续推向市场。

生态方面,由于在国内这个技术非常复杂,我们的合作面也是非常广的。但是像汽车这一块,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与东软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把具体技术落地,并形成系统化。然后再配到车上,单靠英特尔自己的力量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与东软的系统开发合作中,双方要取长补短,东软拥有软件开发和体系架构方面的优势,现在也构建了强大的硬件设计的能力,而英特尔则是在底层、处理器、驱动、虚拟化来给东软这样的合作伙伴的支撑。

当然这里还有其他的生态,围绕智能驾驶,刚刚谈到可能会有一些偏互联网的用户,甚至是编程爱好者会编写一些程序,我们这里打造的平台是会满足泛娱乐化的驾驶。作为一个个人爱好者,你自己也可以写一个程序放到平台上,你也不需要担心对汽车控制部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通过虚拟化,它是不会和汽车控制系统和娱乐系统在一起的,这些研究我们都在进行着。所以在生态方面、产品技术方面,我们都会陆续推出更多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提问:现在驾驶体验当中,最严交规也出现了。比如说现在有很多规定是禁止在驾驶过程当中分心做一些什么事。那么在用户驾驶体验方面,我们在整体软件或者说整个硬件的用户体验和架构方面,会有怎么样技术演进和考量?

王稚聪:其实不同的车对于技术上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对驾驶员的管控上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这几年和中国的很多卡车车队有车队管理上的合作。比如说对司机疲劳驾驶,或者是货运司机驾驶过程当中,不能去看手机等等之类的,有一些职业性方面的安全驾驶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依托C4-Alfus这样的平台集成,集成视频特性和生物识别方面的特性,可以起到监督、控制、预警的效果。

现在也有很多的技术监督驾驶员疲劳驾驶,因为你疲劳驾驶的时候会有一些反应,你通过视频捕捉可以捕捉到,通过声效或者是振动方式提醒驾驶员你应该休息,甚至可以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果说他不休息可以强制减速,甚至要求他强制去到休息区。如果说做的再好一点,你可以强制要求和车队管理层进行报警,与它沟通。这些技术和消费者需要的又不一样。这种特别不同的需求汇集以后应该怎么办?所以这还是回到为什么英特尔和东软合作那么重要,因为你做一款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需要,所以把英特尔和东软合作,打造一个系统性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车,甚至每一个车厂不同款型的车,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是针对to B,或to C市场,针对他们在产品技术上的需求,这些都在我们的系统能力范围之内,而且只需要根据车厂或者是管理方提出的需求进行认证就可以。

孟令军:我同意王总的意见,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两家合作,包括这些技术的演进,我们会跟踪不同车厂的方案实施,把这个方案给打造好。

主持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东软、英特尔和媒体之间的沟通大门是永远展开的,时间关系,本次交流会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宙斯
英特尔 汽车 无人驾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花了1668.9亿元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