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是中国特色 在海外不可复制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4 21:25

【观察者网TMT 陈燕妮/编译】12月4日,彭博社刊登了一篇评论《也许中国经济模式在世界行不通》,文章中称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脱胎于中国所独有的环境,在海外可能不具备可复制性。如果这些企业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下的用户需求,那其出海步伐将只能止步于国内市场。

彭博社报道截图

以下为原文编译:

关于中国技术进步和引人注目的经济实力的新闻,几乎每天都会占据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各大新闻头条。虽然这些成就都是真实的,但它不一定是西方失败或中国无敌的证据。

在颂扬这样的成就时,评论家们往往忽略了塑造这些成就的结构性因素。经济学家现在认识到这种力量驱动了多少经济互动。例如贸易引力模型认为,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无论中国和玻利维亚的关系多么紧密,过远的距离将限制两国双边贸易额。相反,由于相邻和共同的语言,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尽管关系冷淡,但贸易量和投资流动十分可观。

许多最具创新精神的中国公司不仅从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中受益,而且从其结构性条件中获益,这些条件使得它们的业务比以前更加可行。它们在世界其他大多数地方所不具备的挑战和(资本)投入的独特环境中茁壮成长。

以领先世界的中国移动支付为例。据估计,2016年中国人使用手机支付的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美国的50倍以上。随着简单而无处不在的平台连接越来越多的买家和卖家,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17年再次强劲增长。在很多城市里,现金已经过时了。

两个结构性因素促进了移动支付的普及。一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它一直服务于大公司,而不是消费者。这阻碍了商家和买家之间信用卡文化的发展。我(Christopher Balding)2009年到中国时,甚至在许多地方都刷不了银行卡,店主更喜欢现金。

其次,移动支付领域的两大关键角色——腾讯和阿里巴巴,一个是以微信为代表的媒介巨头,一个是电商巨头,它们在中国享有无形的垄断地位。中国人使用微信的时间占使用智能手机总时间的30%,人们除了用微信互发信息,还包括打车、购物、零售积分等。同时,2016年阿里巴巴占据了电子商务市场60%的份额,而2017年这个数字为50%。在其他国家,没有两家公司能以同样的方式占领消费者如此多的时间。

相比之下,西方消费者被宠坏了,特别是在支付领域。他们可以使用在主要支付网络中使用现金、信用卡、借记卡、支票、PayPal以及最近的移动支付系统,如Apple Pay。在移动支付增长的同时,其他支付提供商也在不断创新。对于西方普通消费者来说,扫描QR码和挥一挥带有RFID功能的信用卡几乎没有区别。至少该卡不需要下载(扫码软件)和学习新技术。

类似的例子也可以在其他行业找到。阿里巴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实体零售业极具挑战性。大约1/4拥有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位于中国,大约是印度的2倍。这些城市的房价是天文数字,这限制了商店的规模,从而限制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

这使得像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平台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更具吸引力。消费者在平台消费而产生的数据记录可以帮助商家掌握生产规模。商家可以直接通过线上商店接受阿里巴巴的订单,直接从仓库运送货物。这给线上零售业带来极大的活力,卖家可以销售一切,包括美国宇航局太空服的复制品。

即使是因中国独特环境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热潮,也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共享单车是中国人为了解决往返公共交通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超级便宜的服务。这项技术并没有首先出现在西方,部分原因是消费者并不需要这样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即使是自行车王国荷兰(讽刺的是,彭博观点专栏作家Adam Minter最近指出,即使在中国,这种独特的创新也不太经济。)

但是这些都不能泯灭中国企业确实拥有技术创新,再加上大量的人工智能研究正带来更多效应。问题是,这些企业和技术一旦被移植到不同的环境中将有多大的成功几率?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就是企业为什么要在国际上扩张。答案可能是,在海外的相同问题上,他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和他人不同。除非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用户需求,否则他们的出海步伐将只能止步于国内市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程北墨
共享经济 出海 中国经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