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起诉宇视打响遏制中国科技企业的第一枪?听听宇视科技怎么说

来源:科工力量

2018-04-10 09:25

【本文为中国工业科技新闻的权威观察家“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出品,文/谢会斌

日前,美国科技巨头英特尔选择在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的这个时机,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商标委和中国科技企业宇视科技,有媒体称之为“打响了遏制中国科技企业的第一枪”。

3月23日,英特尔在国家商标委裁定宇视科技使用的诉争商标“imos inside”予以维持的情况下,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商标委和宇视科技,焦点是美国芯片“intel inside”和中国操作系统“imos inside”的商标纠纷。

科工力量就此采访了宇视法务部部长张若安,宇视研究院院长、“IMOS之父”谢会斌。他们就相关问题做了介绍。

据说英特尔和宇视的纠纷2015年就开始了,你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经过?

华三在2006年设计并开始使用imos inside商标,那个时间点也是华三(华三的四大产品线之一存储和多媒体事业部,即后来宇视)开始做视频监控业务的起点,IMOS(IP多媒体操作系统)是公司IP产品共有的基础平台。inside是英文普通单词(介词),意为在…….里面。这个商标的含义是,公司多媒体系列产品之内包含有IMOS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如编解码器、IP摄像机、NVR、平台管理服务器等。从2006年至今,已使用12年。

华三在2011年4月向商标局申请注册imos inside商标,2013年5月商标局批准注册(2年时间正常,一是由于当时商标申请一般都需要9个月到1年多的处理时间,二是由于这段时间内宇视从华三剥离出来,华三申请把商标转让给宇视,以及有驳回复审的处理过程)。2013年5月后英特尔反对注册,依次提起了商标异议和无效宣告申请,所以又走了异议程序和无效宣告程序,一直到2015年处理完上述程序。

2015年,英特尔再次提出对imos inside商标有异议,认为和intel inside商标构成近似商标,申请注册商标不应该被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商标局”)是批准宇视商标的管理部门,英特尔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国家商评委,商标局的上级复审机关)提无效异议,未成功。近期,英特尔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国家商评委,宇视为诉讼第三人。

图:两件商标在显著识别英文、图形、整体表现形式差异较大

英特尔选择在这个时机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商标委和宇视,有评论称,是打响遏制中国科技企业的第一枪,也有观点认为,英特尔想借大国博弈深度介入中国。你们怎么评价?

作为企业,宇视尊重商业和法律。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如果产品和方案比拼的是正面战场的“硬实力”(Hard Power),品牌和美誉作为无形资产的“软实力”(Soft Power),借助商标和专利的法律条文竞争则更偏向“巧实力”(Smart Power)。当前,随着双方硬实力的转换、中国企业软实力的进步,西方企业以原有圈定游戏规则,以最小成本谋取红利,“巧实力”的较量开始显现。

宇视自身就是有1477件专利的企业,明白知识产权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和争取来的。面对巧实力的进攻,这是宇视必过的一关修炼。

特朗普拿中国“知识产权侵权”作为贸易战的借口,能否说明一下宇视的操作系统“imos inside”的自主开发过程?

IMOS全称IP多媒体操作系统(IP Multimedia Operation System),由宇视(2005年时为华三存储与多媒体事业部)150名工程师开发,其中1/3是具有7年以上开发经验的资深工程师,2006年发布至今已经推出7个版本。

宇视成立之初,国内视频监控行业以模拟监控和离散的小区域监控为主,IMOS操作系统则率先实现了城域级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在中国已承建580余个平安城市。

2018年3月,宇视发布IMOS 7.0,融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积累了超过1000万行代码、800余项授权专利,基于可视智慧物联新架构,实现视频监控全线各环节的智能化。IMOS是宇视扩展产业合作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开放视频业务、大数据、智能分析、地图服务、云存储以及运维等接口开发,和910家合作伙伴实现了多场景应用。

美国媒体一直宣传中国知识侵权,偷美国技术,但许多案例却都是商标案,与技术无关。作为科技企业,宇视是否遭遇到真正涉及技术的诉讼纠纷?

宇视出自华三,即华为3Com。华三作为华为和3Com,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以中美合资公司的身份进入欧美市场,3Com在“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案”中曾经做出华为未抄袭思科的关键证词。因此,宇视这支队伍至少对于专利、标准、商标的游戏规则,有足够心理准备。

在企业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后,这种纠纷都会出现。以专利为例,业界熟知的有:

1)专业技术收购公司,如Interdigital、Objectvideo,专业的收购核心专利+律师企业,以法律手段收取实业生产型公司的费用。这类企业规模不大,营收主要构成几乎就来自专利税。

2)大型企业联盟,集体收费,如H.265联盟。积极层面,统谈模式提高收费效率,可谓合法企业提供交费与合作的渠道,发掘和确认潜在的收费对象。消极层面,凡事都有辩证的另一面,西方在去工业化的背景下,产品份额在被中国企业蚕食,所以专利收费的比重占据西方企业营收也在增多。典型如北电网络破产后,专业权没有出售,是专业公司在经营。

3)高通或英特尔这类巨头,“高通税”或“商标权”。

在相关领域,宇视一直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遇到相关问题的“发难”很紧张,并不确定侵权产生在哪个方面。这就要求宇视组建规模化的知识产权团队,甚至长期驻扎律师事务所。过了这道坎儿,意味着中国企业能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巨头;反观,也意味着国内相关机构要在这一阶段永久护航本国企业——因为熟悉产业发展规律都明白,真正的创新是源自大量的中小企业,他们中绝大多数毕其一生都无法越过这个屏障。

商标案是否会影响宇视未来的发展规划?宇视这样放权,凡是用你们系统的都给商标,会不会造成管理混乱?后续服务怎么跟进?

宇视不会夸大imos inside商标的重要性,但作为从代码到品牌形象完全原创的中国创新,如果不能继续使用,至少是对企业积极性的挫伤,也是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不尊重。imos inside是宇视品牌无形资产的组成。

目前宇视和友商之间竞争,你们认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中国企业并不畏惧专利或商标战,甚至宇视已经在专利层面投入和积累多年。从产品之争到标准和商标之争,其实是以下战场和游戏规则的改变:西方企业在产品方案侧开始节节败退,营收被中国企业不断追赶和超越后,专利、标准、法律,由于西方企业历史经验积累更早,也是是唯一有效对抗中国企业反超的手段。

工业革命以降,世界规则是西方事实确立的。随着技术的扩散,普鲁士、美国、日本陆续掌握了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技术,并开始使用金融和专利等更高层次的游戏规则。学习和适应这些规则,再提出自己的普适价值。中国和以往的国家不同,我们在古代就是世界生产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丝绸之路、陶瓷贸易、隆庆开关,都证明着我们的生产和创造力。

今天的中国正在重新回到世界生产和创新中心,不同的是我们独立自主,我们也会隐忍周旋,但不变的是硬实力的积累。截至2017年底,宇视专利申请总数1477件,发明专利占比83%(实用新型专利9%,外观专利8%),每天新增1件发明专利申请,涵盖了光机电、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大数据、云存储等各个维度,专利质量、人均皆位于安防行业第一,每年将营收的15%投入研发。

学习巧实力,但不滥用巧实力,这是全球范围内有志于振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国家和企业组织,共同的想法。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中国工业科技新闻的权威观察家

责任编辑:李丕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