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中年危机

来源:微信公号“接招”

2018-08-16 17:56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接招”(ID:itakethat),文/方浩。

日子都不好过。

今年以来,腾讯和百度市值最高跌幅21%,这个百分比对腾讯意味着半年蒸发了1400亿美金、对百度意味着不仅没有突破千亿美金市值,反而渐行渐远;阿里最高时也跌过15%,微博市值干脆缩水近一半,还有网易、京东同样遭遇流年。

很多人说是大盘不好,Facebook也断崖,但苹果照样过万亿美金市值、亚马逊距离苹果指日可待、微软的股价持续在涨。其实美国人民的日子一向挺好的,谁在水深火热谁清楚。

如果以3G版iPhone发布为标志,移动互联网到今年正好十年;如果以1998年BAT先后成立为标志,中国互联网到今年正好二十年。2008年之前,是中国互联网的青春期;2008年之后,是成熟期。

青春是荷尔蒙冲动、是摆开把式亮场子、是塑造企业性格和基因的过程。中国互联网公司在青春期靠的是单点突破、一剑封喉,大家都以“我做出个什么产品”为荣。

就算被贴上连续失败者的标签,王兴也被认为是个不错的产品经理;周鸿祎四面树敌,但就凭产品感觉,江湖始终有他一号;即使盛大、巨人、九城再凶猛,丁磊也会让人知道,网易做游戏是别开天地、自成一派。那是中国互联网“有产品撑腰,脸上再多青春痘也不怕“的青春期。

而成熟就是家大业大、就是妻妾成群、就是合纵连横。过去十年,以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巨头公司,要么招兵买马、歃血为盟,要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放过每一条赛道、每一个风口,凡是用钱能搞定的,都不是问题。明明是互联网公司,却越来越像炒房团。

一个人的正常生长逻辑是,青春期向外扩张、成熟期向内求索;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进化逻辑,恰恰相反:青春期苦练内功,成熟期法力无边。巨头拼命做大树,小弟拼命认大哥,大家都在扩张,前者要面子,后者要里子;大公司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已有的不敢扔,没有的不放过;是为中年危机。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所有的中年危机,都源于青春期未被满足的缺憾。中国互联网公司未被满足的缺憾,只有一个:流量。投资是为流量,收购是为流量,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全是为了流量。谁还关心创新?谁还会关注产品?对于膀大腰圆的巨头来说,流量就像啤酒,喝下去是刺激,消化完是油腻。

可惜的是,到去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接近8亿。也就是说,除去老人和孩子,流量基本干涸了。这个时候,还指望大小巨头的股价往上走、市值节节高?爸爸们秒变爹(跌),也是必然。

本质上,今天的局面与中国互联网的铁律有关:不断获取用户是王道。但问题是,获取用户和服务用户是两码事。今年以来,市值缩水最严重的两家公司,分别是全球用户数最多的公司和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公司。

相反,全球最先突破万亿美金市值的科技公司苹果,其核心产品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过去三年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甚至下滑了一半。按照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生存逻辑,股价和市值往下走才是方向,怎么就飘起来了呢?

乔布斯走了,但苹果的基因没变:这是一家始终以服务用户而非获取用户为宗旨的公司。手机面临挑战,还有Apple Watch和AirPods负责扫荡。苹果的护城河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而不是把用户当流量。乔布斯不在了,苹果还能执行没有乔布斯的乔布斯路线,这就是牛13。

2008年采访丁磊,当时正值iPhone一飞冲天,我问他是苹果变了还是乔布斯变了,他说是苹果变了,而且是被迫变的,所以才把乔布斯重新请回来。显然,苹果的这种变化是乔布斯出走之后发生的。在他回归之后,苹果又变回了那个产品为王的公司。没变的,只有乔布斯。

乔布斯的中国学徒很多,有人从管理的角度学,有人从产品的角度学,还有人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学。但学来学去,还都是风口导向,什么热做什么、什么抢手投什么。

这一轮股价下跌,表面上看是一次“群体性事件”,更有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有人真的需要去油腻,有人继续坚持自我就好了。

前段时间吴晓波采访丁磊,问他为什么网易每年利润都很高、但没有像其他巨头那样到处投资。丁磊说了两个字:不懂。不是不懂别人为什么投资,而是不懂风口、不懂赛道。“不懂的领域一律不碰。”丁磊说。

那做邮箱、游戏起家的网易,懂电商吗?懂音乐吗?懂教育吗?懂猪肉吗?其实懂乔布斯就够了。我一直认为网易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成立最早、穿越所有泡沫和风口周期、依然在牌桌上占据重要位置。原因只有一个:丁磊的目标是服务用户,而不是单纯获取用户。

吃味央猪肉的,即使不用网易云音乐也可能听网易公开课;用网易邮箱的,即使不用网易严选也可能玩《阴阳师》;用网易严选的,即使不玩游戏也可能用网易有道。就像不用Apple Watch的可能用iPhone、不用iPad的可能也用AirPods一样,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你,其实是某类人,或者叫某类需求的综合体。

像苹果、网易这种“出手即精品”的公司,有人说是禅性使然,有人说是佛性使然,其实就是一句话:拒绝油腻,上半身思考。再精炼一些,就是“专注”——专注人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当别的公司忙着买流量、攒人头的时候,它们想的是用好的产品持续黏住用户。从外表上看,丁磊是个十足的中年大叔,但产品是他不油腻的资本。

从来没听苹果或者网易高喊自己是消费升级的公司,甚至做的事情都不是风口,但都带动了原有产业的进化。苹果从MP3到手机到手表到耳机,一路颠覆;网易除了邮箱,电商、教育、音乐等都是后来者,但是照样做起来。

现在还记得十年前丁磊面对面接受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模式本身不重要,因为模式本身随时都会改的,关键是你对模式的掌控能力是不是比竞争对手强。网易什么都做与大多数公司什么都做的一个不同就是,模式始终是服务同一个需求群体,这就是掌控能力,或者叫克制。

今年中概股的遭遇,与其说是二级市场帮着它们去油腻,不如说是重新唤醒各厂的初心:用户再多,服务能力跟不上,也是白搭。我在此前的一系列文章多次提到,互联网下半场是回归用户的下半场,股价和市值的短期涨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跳不出自己的“中年惯性”。

吴晓波在节目里问丁磊,当年做首富什么感觉。丁磊说当时就是觉得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那是2003年,丁磊32岁,此时华为已经创立16年、娃哈哈已经创立12年。

“任正非比我强、宗庆后比我强,为什么我是首富?”今天来看,30岁出头就遇上中年危机,也是好事一桩。

责任编辑:程北墨
BAT 互联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